科技进化:机构投入加倍,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站上风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融科技指数测算 科技进化:机构投入加倍,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站上风口

科技进化:机构投入加倍,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站上风口

2023-04-05 1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绝大部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增长状态。如在2022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53.60亿元,同比增长6.03%;平安银行金融科技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15.9%;光大银行2022上半年科技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25.47%。国有大行更是在年报中,纷纷披露自家的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涉及金融云、技术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总结来看,当前国内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设立独立科技子公司,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目前已成立了19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些科技公司最大的已经具有上万人的规模。二是引入外部团队数字化产品,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完全没有建立完备科技力量的小型金融机构,通过引入相对成熟的体系或产品,降低风险。三是与科技公司共建,这种模式常见于有一定数字化转型资源,并对个性化、自主性和安全性有更高要求的金融机构。

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加速崛起

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加速崛起

数据合规政策不断细化,加大对于金融数据使用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对银行的数据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隐私计算成了当前业内最“流行”的解题思路,2021年开启了隐私计算“元年”,2022年则更大规模地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实现落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底发布的《隐私计算白皮书(2022年)》称,金融业是当前隐私计算应用的三大核心行业之一。目前在金融领域,隐私计算主要应用于风控和营销两个领域,隐私计算商用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中国信通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0余家企业陆续发布隐私计算技术产品,隐私计算商用产品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微众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在积极探索并落地隐私计算应用,也出现了蚂蚁集团、建信金科、天冕科技、百融云创、联易融、新心数科等金融科技服务商的身影,进一步证明金融行业是隐私计算第一站。

此外,围绕金融数据安全的其他前沿技术探索的脚步也在快速向前。以“零信任安全”为例,金融业核心业务上云、应用场景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传统的边界安全思维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零信任安全架构应运而生。零信任架构本质上是一种可信环境,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其突出优势在于其动态综合纵深安全防御能力,整个防护控制都基于身份,并对身份进行持续确认。基于零信任架构,金融机构在未来将针对远程或移动访问等多元化场景,在多方接入、数据处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对访问主体身份进行动态持续的核查和管理,打造安全、高效的金融访问环境,保障金融行业数据安全。

结语

金融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将持续与多种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金融机构数字化技术投入将持续增长。未来,着眼于数据安全、业务扩展、风险控制、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应用落地,解决方案的可解释性与灵活性亟待提升,技术公平性与普惠性仍待改善。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熊润淼 林芯芯

设计:林泳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