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50章:大道至简,道即避险,远离死地,生生不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道德经出生入死生之徒是第几章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50章:大道至简,道即避险,远离死地,生生不息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50章:大道至简,道即避险,远离死地,生生不息

2024-05-25 0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本章大意是:人出生意味着入死,生死一体,重要是不入险境。长寿者占比三成,短命者占比三成,可以长命但作死死掉的占比三成,后者是什么缘故呢?这是作死者自认为作死不会死只会生生不息。因此,善于养生者,走路避开猛兽,争斗不用武力,这样猛兽无法用角和爪子伤人,不用器械就避免器械伤人,这就是说不要进入危险境地。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坛经》写到,五祖弘忍大师为了挑选接班人,告诉众弟子别天天瞎忙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过生死而已,好好思考生死观,就此写一首偈,谁写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这才引来神秀和慧能各自作偈的故事。

人生生死事大,老子明白这个理儿,本章就讨论这个事儿,指出人都是要死的,不过分作三类情形,正常老死,非正常死去,作死死去,其中特别需要讨论的是作死死掉的这类人,在于主动进入危险环境导致。

这里,我觉得老子还是进行对立统一思维讨论,生和死是对立,生生之厚和进入死地是对立,避免不了的死亡事情,要面对它们,但选择不入危险境地,不能主动作死。

比如,走路要走大路,别走羊肠小道遭遇危险,不要试图走捷径落入险境。人际互动别争强好胜,避免用拳头用武力解决问题,才能防止伤害身体。

这样做的思想是什么?还是“道”,因为要示弱,要无为,要希言,要适可而止,要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有个故事。英国国王需要招聘一位马车驾驶员,最后三名技术高超者入选,水平不分高低,由于安全责任重大,主考官就用一道考试题进行测试,题目是“你驾驶马车,距离悬崖多远可以确保安全”?

对照试题试着回答一下,看看你的驾驶水平如何?

第一个人回答,距离悬崖一米可以确保安全,被淘汰。

第二个人回答,距离悬崖十公分可以确保安全,被淘汰。

第三个人回答,距离悬崖越远越安全,因此自己不会驾驶马车靠近悬崖,被录取。

不主动进入危险境地,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也是老子所言“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