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微生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透明的泡菜坛子需不需要避光 神奇的微生物

神奇的微生物

2024-06-18 2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研究背景  

1.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机理,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乳酸发酵食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其中富含乳酸菌活菌,乳酸菌是既古老又新颖重要的细菌。泡菜具有净肠、抗菌、抗癌、抗衰老、抗动脉硬化和抗肥胖、抗突变活性和预防脑溢血等作用,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健康发酵蔬菜脑制品之一。乳酸发酵的冷加工方式对蔬菜营养成分,色香味体的保持极为有利,产品既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又节约能源。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原料丰富,食用方便等许多优点。乳酸菌既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酶系统,也不具备水解蛋白质的酶系,因此既不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又不会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既有保鲜功能,又可增强产品风味。千百年来,泡菜以其酸鲜纯正,脆嫩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悠久,解腻开胃,促消化,增食欲的品位及功效吸引着众多消费者。使泡菜这种食文化世代相传、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我国泡菜以四川泡菜最为有名,四川泡菜堪称"国粹",被誉为"川菜之骨"。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我校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办学模式的引领下,现在大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研究性学习,并且自己探索出了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在正在积极的完善和推广。利用乳酸菌发酵来制作泡菜综合运用了多种学科知识和能力,希望本活动的开展能有效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课程按九年一贯制整体设定,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我校办学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使得小学和初中成为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整体的一种学制模式。这种连续办学模式为学校系统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性,为小学、初中的有机衔接创造了条件。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学习和生活重要转折期。面临全新的学习环境,与小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更重的学习压力,更快的学习节奏,课程科目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学业评价标准发生变化等情况,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校、班级、课堂、家庭的管理难度增大。小学到初中的学校教育是完整的基础教育系统,因此搞好小学衔接将有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乳酸菌的分类是属于微生物中的细菌,知道细菌不仅是有害的还是可能是有益的;

(2)知道乳酸菌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学会用画图等方法记录看到的形状;

(3)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乳酸菌的生存繁殖条件(如:温度、盐浓度、食物、是否需要空气、阳光等);

(5)能够动手应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掌握泡菜品质的评定标准,进行泡菜制作品质评比。

2.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乳酸菌图片认识乳酸菌的外形特点,并通过画图和简单语言描述记录乳酸菌形态和特点;

(2)通过上网、翻看书籍、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乳酸菌生存繁殖条件,掌握简单的信息收集、整理方法;

(3)能够运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空气(是否需要隔绝空气)、发酵水(自来水还是凉开水)、盐浓度、发酵时间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4)合作制定泡菜品质的评选标准,学会合作分享,通过动脑动手学会解决生产、生活、自然与社会实际的实际问题。

3.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好奇、求知的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认识微生物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我们周围存在的微生物与科学的关系,从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3)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乳酸菌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微生物,提升人们的饮食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

调查、参观、访谈、查阅书籍文献资料、对比实验等

 

四、研究准备

教师准备:

1.实地考察微生物的应用实例,论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为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作准备。

2.指导学生分组,指导学生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主题、研究内容。

3.对学生作调查、研究的方法培训,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调查研究中的数据、资料等,教会学生使用调查中可能使用的各种仪器、工具等。

4.购买制作泡菜需要用到的泡菜坛、刀具、洗菜篮、泡菜夹等物品。

学生小组准备:

1.讨论确定课题的主题内容,确定调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程序。

2.撰写课题研究的方案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活动中各自的任务。

4.用具准备

每位同学自备用于记录所需的笔、记录本。

 

活动实施

(一)前期调查

用了一个课时时间,讲解访谈法的操作步骤,从访谈对象选择,问题设置,结果呈现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对于一些非生活常识问题,提供网络和资料查询方法,给学生提供可以查阅的途径。学生将调查的结果用PPT、文稿、手抄报分享给大家。

(二)制作

借用初中部烹饪教室,分批次开展。邀请田长灵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泡菜制作。放置两周之后进行亚硝酸盐的检测,采用亚硝酸盐试纸,利用中午时间对制作好的13坛泡菜取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符合食用标准。

义卖

学生将泡菜装盒打包,参与元旦义卖。计算前期制作费用,合理定价为五元一盒。

 

下一步计划和改进

(一)这次泡菜制作中,泡菜的风味偏咸,对于泡菜制作过程中调味料的添加还需要改进。下一步会购买厨房电子秤,利用电子秤更精细操作。

(二)由于开课时间的问题,本次泡菜制作中还没有来得及开展观察乳酸菌、包装设计等课程,下学期将逐步展开。

(三)泡菜制作的坛子做出的泡菜口感不一样,探究原因,初步发现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需要避光和无氧,因此玻璃坛子和陶瓷坛子在制作过程中对乳酸菌发酵影响不同。考虑下学期设置对比试验,尝试对玻璃坛子进行避光处理。

 

2021年9月1日下午,科学组老师们相聚一堂,在四楼科学办公室召开科学组教研会,分析讨论本学期泡菜制作活动方案。

首先,李雅颖对泡菜制作活动的流程进行了阐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前期调查

用了一个课时时间,讲解访谈法的操作步骤,从访谈对象选择,问题设置,结果呈现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对于一些非生活常识问题,提供网络和资料查询方法,给学生提供可以查阅的途径。学生将调查的结果用PPT、文稿、手抄报分享给大家。

(二)制作

借用初中部烹饪教室,分批次开展。邀请田长灵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泡菜制作。放置两周之后进行亚硝酸盐的检测,采用亚硝酸盐试纸,利用中午时间对制作好的13坛泡菜取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符合食用标准。

义卖

学生将泡菜装盒打包,参与元旦义卖。计算前期制作费用,合理定价为五元一盒。

    接下来,科学组其余老师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智慧力量,力图让该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大家纷纷纷纷献言献策,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这次泡菜制作中,泡菜的风味偏咸,对于泡菜制作过程中调味料的添加还需要改进。下一步会购买厨房电子秤,利用电子秤更精细操作。

(二)由于开课时间的问题,本次泡菜制作中还没有来得及开展观察乳酸菌、包装设计等课程,下学期将逐步展开。

(三)泡菜制作的坛子做出的泡菜口感不一样,探究原因,初步发现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需要避光和无氧,因此玻璃坛子和陶瓷坛子在制作过程中对乳酸菌发酵影响不同。考虑下学期设置对比试验,尝试对玻璃坛子进行避光处理。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组的进步会日益明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