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相册的基本介绍与使用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选择网盘相册怎么设置 谷歌相册的基本介绍与使用技巧

谷歌相册的基本介绍与使用技巧

2023-07-17 16: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有很多云相册类型的产品,比如iCloud照片、华为云相册、小米云相册、百度的一刻云相册等等;还有百度云网盘、Onedrive、Gdrive等网盘类产品,这些产品在为我们提供照片备份服务的同时,有的产品也为我们提供照片整理的便利。

谷歌相册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云相册产品,很多特性应该说都做得比较完善的了,只是跟我们日常的使用习惯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人觉得它并不好上手。所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

1、可作为普通用户手机拍照的备份归档整理工具。

1-1、基于时间线和位置

手机上安装好谷歌相册应用,打开同步,它就会自动备份上传你手机上的照片(当然你的网络要能连接到谷歌服务器)。

但凡相机拍摄的照片,都会附带有元数据(metadata),这些元数据可以反映你的拍照时间(EXIF时间)、拍照地点位置(GPS信息),相机光学参数等等。

这里主要介绍EXIF时间戳和GPS信息。如果你看过我之前两篇Xnview的文章,你就会知道,目前的主流几个云相册产品都是单一时间线的,也就说所有上传的照片都会放在一条时间线上显示,跟我们本地存放的时候分开文件夹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一张照片可以有5个时间戳:文件创建时间、文件修改时间、EXIF拍摄时间、EXIF数字化时间、EXIF修改时间。谷歌相册主要会识别三个时间,它们的优先度是:EXIF拍摄时间>EXIF修改时间>文件修改时间。

那么结果就简单了,如果你拍摄完用后期APP修改进行加滤镜调整色调等等的操作的话,文件修改时间和EXIF修改时间是肯定会发生改变的,而EXIF拍摄时间不会变。那么你把原图和调整后的图都同步到谷歌相册的话,他们是会被放在一起的,因为它们的EXIF拍摄时间一致。

如果你相机拍摄的时候不记录GPS信息的话,你同步上去的照片也是不携带位置信息的

当我们想看某一个日期或地点的照片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搜索框输入日期和地点就可以得出结果,具体关键词可以是年、年月、年月日、周末等,你也可以自己试试英文、中文都输进去看看结果。

春节在老家隔离时拍的照片

1-2、基于添加时间

上面介绍谷歌相册首页的时间线顺序是按照EXIF拍摄时间来的,而我们想按照“上传时间”查看最近某张照片是哪一天上传的应该怎么来呢?很简单,搜索框里面谷歌已经提供了“最近添加”的关键词,你选中键入就可以查看结果,你也可以自己输入这四个字。

可以看到,修改过的照片的添加日期跟原图是不一样的。

1-3、基于照片中含有的事物

这个是谷歌的智能识别的功劳,基本上自动识别的识别率挺高的,当然有些事物跟我们日常理解的有些出入,比如鱼塘、湖泊、江面之类的会识别到同一类,你自己能区分就好。

有水就是湖,有树就是森林

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关键词搜搜看,能不能出来让你比较惊喜的结果。

用手办是搜不出来的

当结果显示一部分照片的时候,你可以点击展开查看所在的当天的所有照片。

有些事物你可以在“影集”——“事物”,类别中查看,有时候它会询问你某些照片是否包含某个事物,你想帮助它更好识别的话,可以花点时间调节调教,帮它优化分类结果。

如果你照片多的话,询问也会多

1-4、将相似的面孔归为一组

这个功能默认是关闭的,你可以去设置中打开。意思也就是自动识别你照片中的人脸,把属于同一个人物的归到一起,在“影集”——“人物”类别中可以看到,你也可以给这些归类结果添加上人物姓名,你以后想找某个人的照片,直接在搜索框里面输入名字或者点选他的头像即可。

1-5、谷歌的个性化建议

这个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谷歌会自动用你的相册里面的照片生成一些照片幻灯片、拼图、风格化(加滤镜)产物,还能重温当年今日,如果你照片很多的话,生成的结果也会多种多样,你喜欢的话可以打开。

1-6、你可以分享你的照片给你的亲朋好友

不过国内用谷歌照片的用户不会多,所以这里不讲了。

下面会提到这个功能的其他用处。

2、作为不普通用户的图片备份与分享工具

如果你是我前两篇文章提到的喜欢收集写真、套图、二次元插画等图片的朋友,那你可以看看下面讲到的一些用法。

2-1、利用多账户分类别存放图片

众所周知,大家从网上收集的图片未必适合跟自己相机拍摄的照片放在一起,比如写真,这个不方便吧?比如二次元插画,跟三次元照片放在一起也显得乱糟糟吧?

而谷歌相册只有单一时间线,那么解决办法就只有一个了——把你的图片大类安排好,多创建几个小号,然后放到对应的账号里面。

比如说,分三个大类:自己的相机照片、二次元插画、写真套图。那就再创建2个小号,把二次元插画和写真套图分别放到那两个小号里面。

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谷歌相册给每一个账号提供的免费原图空间是15GB(允许谷歌压缩图片的话是无限空间),如果你有教育版的账号,那么是无限空间,你可以考虑用来解决你的“原图强迫症”。具体怎么安排,看你自己的取舍,我现在已经创建了六七个小号了。

如果你没有教育账号,也不信任谷歌的压缩算法,同时你也不想过快占满谷歌提供的15GB免费空间的话,那么你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用我推荐的方法本地转一遍格式。

2-2、利用共享影集把存放在不同账号中的图片归纳到同一个界面

谷歌相册提供“影集”的功能,但是跟我们所熟悉的“文件夹”有区别,“影集”只是一个映射集合,同一张照片可以存在于多个影集之中(理解起来相当于收藏夹,你可以把百度首页收藏到不同收藏夹,但你从不同收藏夹打开这条链接都是去到百度首页)。

谷歌相册也提供“分享”功能,你可以把影集分享给你的朋友,你没有朋友的话你就用来把小号的影集分享给大号。

你要分享给别人的话,自己考虑是否打开“协作”,以免别人添加奇奇怪怪不符合你心意的图片。

你大号加入影集之后可以选择是否“在影集中显示”,不显示到“影集”页面的话,你依然可以从“分享”页面的列表里进入查看。

这样不用登陆小号就可以通过大号的“影集”和“分享”页面直接查看小号上面的图片了。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还有一个“共享媒体库”的功能,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共享媒体库”而是要用“共享影集”来分享给大号呢?

我这里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i、共享媒体库只能显示一个帐户的,你有两个小号的话,就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看不到另一个了;

ii、你一个小号里面可能还要区分小类别,比如你收集的写真套图可能来自不同人物的吧?你就要分开一个人物一个影集了。

2-3、影集内部照片的时间排序

如上文提到的,时间顺序的识别优先度依然是EXIF拍摄时间>EXIF修改时间>文件修改时间,但是影集内部提供了三个排序选项:新到旧、旧到新、新添加;

顾名思义,“最近添加”的排序是无视你照片文件的所有时间戳,只按照上传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但是这个选项也有它的局限性,你如果犯懒不想在上传之前整理好图片的时间戳顺序的话,你可以使用这个“最近添加”的排序选项,然后观察结果。不过,即便你影集内部可能顺序没问题,你相册主页时间线估计也会乱成一团。

正常的时间线,该在一起的照片都堆在一起

所以,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你上传之前先看看你要传的套图的时间戳是否连续,不连续的话,就算是假的,你也要生成一串新的给它们。具体办法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2-5、关于上传、复选、删除以及影集内自定义排序与添加文字注释

网页端上传的话是这样的,你把照片拖到哪里就上传到哪里,比如说你拖到相册主页,那么就上传到主页照片库,然后左下角问你是否添加到影集或者共享影集;你如果打开某个影集,把图片直接拖到这个影集的话,那么就是上传后会自动添加到这个影集。

网页端可以很方便复选,给第一个图片勾选然后滑动到最后一个图片,按住Shift,可以观察到蒙上一层透明“蓝色”,这时候点击左键就可以完成复选。

网页端删除的话会直接删除到回收站,你已经同步的的设备上的照片也会被删除到回收站。

网页端影集界面,“编辑影集”可以设定排序,添加文本;按住Shift,然后逐个点击可以复选,拖动就可以插入到自定义位置了,不过这个功能只适合少部分照片的排序操作,多了就很累了。

2-6、关于移动客户端

iOS无需介绍。

Android客户端是这样子的,谷歌相册APP会扫描你手机内部存里面全部的“可扫描文件夹”,什么是可扫描文件夹?——就是文件夹名字开头没有"."的,还有文件夹里面没有.nomedia注释文件的。这个过程看你的存储芯片的读取速度、文件的多寡和CPU的处理能力了,还是比较长的。

扫描完本地文件之后,APP会把你本地文件跟云端的图片做个比对,比对完会显示在照片主页。而这个过程视你网络质量和CPU处理能力而定,一般也是比较长的。而且,每一个你登陆的谷歌账号都会进行比对,这也是为什么上文说到要利用好“共享影集”,而不是在你的设备上登录所有小号,那样会拖跨你的APP(这破应用的处理效率很差,也有莫名其妙的同步BUG,大厂传统)。

如果你观察到应用卡在“正在下载照片”“正在准备备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在扫描你本地照片的时候太慢或者卡住了,也有可能是你网络不稳定。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我只好选择使用比较稳定的旧版APP。

如果你在网页端已经删掉了一些照片,但这些照片还在你APP界面中显示的话,你可以用“归档”隐藏掉它们,这里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

后记:

谷歌相册也有它的特殊性,就是不适合备份原图,几兆十几兆一张的图片,很快就会吃满你的空间;只适合轻量化备份,快存快取,小屏幕回放也不用担心细节丢失影响观感,也能省下你的流量和加载时间。原图备份适合使用正经的网盘产品,比如Onedrive(企业版子帐号)、百度网盘(敏感内容打包上传),或者使用NAS或者本地超大硬盘。

两式两份,一份收藏、一份观赏,岂不美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