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怎么办?3步解析+4本绘本引导,提高逆商,培养抗挫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逆商这本书怎么样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3步解析+4本绘本引导,提高逆商,培养抗挫力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3步解析+4本绘本引导,提高逆商,培养抗挫力

2024-06-18 0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昨天咱们群里的妈妈问我有哪些“逆商培养”的绘本能引导孩子“输得起”,她很苦恼自己的娃,一输就哭。这位妈妈的苦恼立刻引起了各位妈妈的共鸣,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我家宝宝也是,一点挫折都受不了!——玩游戏只能她赢,输了就不高兴。——天啊!我以为我就家孩子这样呢,特别头疼,输了就不愿意承认!——是啊!下棋的时候只能是他赢,不然就哭。妈妈们更为苦恼的是,孩子输了就哭,哄还哄不好。说不好了,反而哭得更厉害了!草草收场,下一次依旧没什么进步。先别着急绘本的事儿,让我们来先来分析和应对,“输不起”究竟是咋回事。

一、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先给父母吃个定心丸:孩子“输不起”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这是一个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有输赢的意识,这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发展和体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在孩子1岁半-2岁左右时体现。自我意识出现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当孩子照镜子的时候,他能够清楚地分清,镜子中的小孩就是“他自己”。

而在没有出现自我意识前,孩子在照镜子的时候,以为镜子里的孩子是其他人,他们会到镜子背后去找那个“小孩”。当给孩子在鼻子上画一个红点,拥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去照着镜子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而没有出现自我意识的孩子,是去摸对方鼻子上的红点。伴随这自我意识的出现,孩子基于此会产生自我评价,也希望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是肯定的,自己是“最棒的”。由此引申而来更复杂的情绪和感受,例如自卑、自信、嫉妒、尴尬等。在孩子2-3岁,尤其是步入幼儿园、开始有同龄人间的社会交往意识之后,基于自我意识,孩子会出现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其实是和自我意识紧密结合的。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

二、让孩子“输得起”的关键 是培养成长型思维一般来说,孩子“输不起”的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淡化和消退。这需要2-3年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从“我怎么把他哄好”这个表象深入到思维方式的引导上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更有利于他们对自我的完善,和抗挫能力。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他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时,发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后天的努力没有多大意义。也不愿去接受挑战,当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会为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并且乐于接受新的挑战。他们愿意把握困难又有挑战的机会,觉得挑战能让自己拓展能力、获得成长。即使遭遇困难,或者失败了,依然能充满热情,继续努力,因为他们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毫无疑问,说到这里,更多父母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离不开父母在孩子遭遇打击时候的“鼓励”和“看见”。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抗打击能力弱是以前什么都太顺了,所以恨不得自己制造一些挫折和打击给孩子,试图建立起孩子的抗挫力。但实际上,对于大脑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打击就是打击,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伤害,根本不能转化为动力。

培养成长型思维,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式:1、多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少说“不”比如,维尼那些牛奶瓶子的时候,我以前习惯说:看着点啊别洒了!但越说“别”,她却越容易把牛奶弄撒。这给孩子也造成了一种心理负担。越希望做好,可结果偏偏很糟糕。但当我把说话的方式换成了:“拿住哈!”结果就改变了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下小游戏:你闭上眼睛,另一个人对你说出“不要想你面前有个苹果”、“不要想苹果的颜色”、“不要想苹果被切开”。然后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回忆一下刚才在想什么呢?我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所想到的是红色或者绿色的苹果,被切开,而且我很想吃一口……这就是“不”语言,越是对孩子说“不”,而不后边的那些禁止行为或我们不期待的结果就会发生。不妨给孩子正面的指引:你可以怎么样做。“不许跑”——“慢慢走哦!”“不许喊”——“说话小点声,妈妈听得到”“不”不是绝对不许说,而是我们多以正向的方式引导,多想一想哪些方式表达更让孩子接受,别一味地寻求不说“不”,而最后不知道说啥了!

2、鼓励孩子的后天努力,而不夸赞智商我们习惯在孩子获得了成功的时候说“宝宝你真棒”、“宝宝你真聪明!”但夸赞聪明却是对孩子努力行为的一个否定,而让孩子感觉,他做的这些都是因为他的先天优势,这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归咎于“自己不够聪明”上来。想要培养成长型的思维,不妨从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入手: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搭建出了这个积木!我真高兴!你为做出这道题想了这么多办法,你真努力!你真棒!

3、在孩子失败时给予爱和接纳,并帮助孩子总结问题当孩子遭遇挫折、输掉了比赛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反馈有不同类型:站着说话不腰疼型:这不要紧啊!输就输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永不知足型:就差那么一点!你再努努力你就赢了!自欺欺人型:别哭,你没输!你最棒了!不妨将这些话改变成:你为这个比赛做的努力我看到了;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如果你觉得失落,想哭,我可以抱抱你,你可以哭出来;你可以做得更好;不管怎样我始终如一地爱你;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例如:这次平衡车比赛你输掉了,妈妈看到了你在很努力地练习。但你看其他小朋友也在努力地练习,这说明大家的付出都不少。但我发现你在转弯的时候角度比第一名大,这就拉开了你和他的距离。那么,咱们再练习转弯的时候把角度变小。对待孩子做游戏不会就想放弃的问题,可以暂时降低难度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这样说:不是你不会,而是你还没有学会,妈妈陪你慢慢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还需要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三、输了哭鼻子 3步情绪疏导让眼泪不白流我从来不阻止孩子哭,相反,每一次哭都是一次很好的情绪认知和管理的机会。孩子在输的时候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哭,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失落、愤懑、不满。不妨让孩子将这个情绪发泄完,平静地陪在孩子身边,用肢体语言无声安抚。等他们平静之后这样做:1、“你刚才哭,是因为输掉了,心里很难过是吧?”——给情绪命名,帮助孩子说出情绪,这个哭代表了难过,失落。2、“妈妈理解你,妈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很看重比赛结果,渴望什么事都是第一,什么事都赢。”——共情,让孩子体会情绪被接纳。给大家透露个小秘密,一句“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可以解决好多问题,让孩子瞬间觉得自己被接纳。3、“觉得难过可以哭,这不丢人。但你因为难过就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后不要这样做了。”——管理情绪,接纳行为,但不接纳行为。最后可以将上边引导孩子成长型思维的话语用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孩子的眼泪不白流。他会在情绪发泄冷静后,听得进你说的每一句话,并且自己去思考,怎样才能让明天比今天更强。

四、绘本阅读辅助 让孩子看看跟自己一样的小伙伴最后说回到绘本。当父母理解了孩子的内心,祛除掉担心孩子“输不起”的焦虑,才能毫无功利心地在阅读中,让绘本故事给予孩子心理自助。因为,有时候一个好故事,胜过我们太多苍白的道理。(3岁以上适读)《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

这本韩国人编写的书虽然在语言上有些啰嗦,但是却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慰藉: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是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这个长处上,每个人都是第一名。这也是父母需要在平时多借鉴的教育理念:放大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的专长,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输不起的莎莉》

读完这本书觉得比较适合4岁+的孩子,这个故事很形象地描述了孩子输不起的状态,并且用孩子的口吻来告诉他们,这个状态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故事中提到了“体育精神”的概念,这需要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去理解和体会。《蒂比试一试》

当孩子说“不行”、“不会”的时候,鼓励孩子“试一试”。这个试一试不是你用嘴说的,而是需要一步一步拆解,或者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去观察、理解他面对的难题。这就是《蒂比试一试》带给我的启发。孩子的逆商培养,是一个需要父母陪伴着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将父母拆解在孩子的对立面,以裁判的姿态去品评。《哭出来也没关系》

这本书颠覆了“不能哭,哭丢人,别人都笑话你”的教育认知。告诉孩子,哭不丢人,每一种哭的背后都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哭,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能哭。只有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看见情绪,才能更好地管控情绪,最终达到提高“逆商”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