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优秀的孩子需要具备的16项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迷宫游戏锻炼孩子的什么能力和能力 育儿:优秀的孩子需要具备的16项能力!

育儿:优秀的孩子需要具备的16项能力!

2024-01-09 1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与人的互动沟通能力。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很好,但是不会与人沟通,这种孩子很吃亏,进入社会上也很难讨好。父母除了要重视孩子的课业学习,社交也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沟通的能力是未来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如何能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如何能够理解别人在社交中的暗示,都是从孩子的聚会、从小的玩伴打打闹闹中训练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做事容易做人难”,人际沟通绝对是帮助自己在人际中成功的关键。

6、领导能力。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而且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时只想着让孩子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学会沟通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学校里,都会受到同伴们的喜欢,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很多,这能为他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7、思维与创新的能力。能接受别人传授的知识比较简单,如果能够在接触到知识后深入思维,甚至有不一样的想法,开创出不一样的产品,却是很不容易的。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通常精于预先计划,订立方针,行事不会慌张。而“批判性的思维”更应该从小训练起,养成对事质疑,深入而全方面的思维,并培养自己探索,找到答案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有异想天开!

8、阅读能力。在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

9、执行力。执行力高的人通常有敏锐的感觉,精准的判断,才能做到“一出手就成功”的执行。这份“敏锐”和“精准”是需要反复的训练,从无数个错败中锻炼而成。犯错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了错误才能改正,才能成长,才能锻炼自己的执行力。比如一个最好的射手,必定是经过无数错误经验的累积,才能成就最后的“箭无虚发”。

10、观察与整合分析能力。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获取和了解,不一定需要别人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观察,才能察知细微之处的变化。所谓“见微而知著”,在开始时我们可能只是观察到一点小现象,慢慢的汇聚,形成大的部分,再经过自己的整合,我们才会看到全貌。通常观察力强的人,都很有远见,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而知道如何应对。

11、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孩子在课堂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需要有质疑的能力。善于提问并思考不仅可以打开学术研究的思路,而且对于有效的社会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校要解放思想,学术自由,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挑战权威,用自己的新思想去改变世界,而非天天在课堂里做选择题,死记硬背老师指定的答案,千篇一律比考分。

12、反应能力。这是一种反射能力,在碰到境况的时候,很自然的一种反应能力。无论是言语的回应或是直接反应的做法,都是在危急的时候,保护自己的一种能力。反应能力越高,危机处理的能力也越好,给人感觉非常犀利。反之有些人反应很慢,会给人一种迟缓而不够聪慧的感觉。

13、逻辑与表达能力。人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整体运作的能力。经过快速思维,知道如何与人互动,精准的执行出来的表达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当场表现会比较好,因为他们能够同时思考,同时沟通,也同时执行。

14、换位思考的能力。一旦面对价值观的差异,如果我们的孩子不会换位思考,顺势而为,那孩子就无法融入别的团体,孩子的心灵也因此失去寄托,心理也会逐步发生变化。有的孩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甚至会采取极端行为,报复社会,最终走向犯罪。所以说,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5、交流与社交能力。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优秀,要是没有别人的支持,取得突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没有他人的支持,连获得高智慧的途径都找不到。聪明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身心一致,内外一致,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但是,聪明的家长更应该知道,无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家庭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16、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合作才能完成某一件事。服从团队安排,与团队成员相互合作、配合、协调发展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上面所说的能力,只是强弱的程度而已。有些人某几项特别的强,某几项却偏弱;有些人却很平均,每一项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却没有一项特别的突出。所以说每个人是独特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强项也都不一样。只要顺着每一个人的特质去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天空,成就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你不妨和你的孩子对照一下,看看他们有那些特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