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2021年我国CPI和物价水平变化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几年cpi的分析 【微评】2021年我国CPI和物价水平变化分析

【微评】2021年我国CPI和物价水平变化分析

2023-11-30 08: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3月份正是疫情的起点,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在2020年3月份都跌倒了谷底,而随着经济逐渐趋于复苏,国内生产渐渐恢复,到了2021年3月份,大概率出现CPI同比的大幅上升。接下来根据汽油价格、鸡蛋价格、猪肉价格、蔬菜指数价格四个商品的价格走势,比较2020年11月与2019年11月的价格,观察2020年3月的价格所处位置,推断到2021年时,其价格大概率如何变化。

注:汽油价格来自于Choice金融数据库,2010年4月到2020年12月,单位(元/吨)

    由上图看到,汽油出厂价格在2010年来,就一直在6000元/吨到9000元/吨震荡,而在2020年年末,汽油价格已达到历史低点。随着国内疫情的不断缓解,对汽油需求的上升,汽油价格在未来一定会渐渐上涨。

    而这就导致,到2021年3月份,汽油价格会带来CPI同比的上升。2019年11月5日,汽油价格为7580元/吨,而到了2020年11月20日,汽油价格下降到6150元一顿,汽油价格下跌了18.8%,和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17.6%基本一致。而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复苏,居民对于汽油需求上升,且从供给角度,国外疫情不断加重,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都使得来年油价趋于上行,2021年3月份的汽油价格一定高于2020年3月19日的6090元/吨,而带动CPI同比价格上涨。

    注:鸡蛋价格为鸡蛋期货价格,数据来自于Choice金融数据库、大连期货交易所,2013年11月到2020年12月,单位(元/500千克)

    由上图,鸡蛋价格在2019年11月4日时达到历史高位,每500千克价格为5411元,而到了2020年11月27日,鸡蛋价格每500千克价格仅为3469元,价格下降了35.8%。而在2020年3月27日,鸡蛋每500千克价格仅为2685元,价格已经几乎是近几年来的低位。可以预见2021年3月份时,鸡蛋价格也会带动CPI同比的上升。

    注:猪肉价格为国内鲜猪肉现货批发价,数据来源于Choice金融数据库,从2010年1月到2020年11月,单位(元/千克)。

    猪肉价格从2019年5月的每千克20元上涨到2019年10月的每千克50元后,价格在每千克40元到50元震荡。2020年11月相比2019年11月,价格下降7.32%,而2020年3月价格为每千克47.57元,若是来年三月份猪肉价格波动较小,来年猪肉价格对CPI同比变动的影响有限。

    注:葱姜蒜类数据为指数数据,数据来源于Choice金融数据库、中国寿光蔬菜网,从2015年4月到2020年11月,单位(点)。

    可以看到,葱姜蒜价格从2019年11月17日到2020年11月22日,有略微上涨,价格指数从110.2点上涨至116.97点。而葱姜蒜指数自2020年年中,就开始加速上涨,如果在2021年仍保持这种势头,势必带动2021年年初的CPI同比上升。

四、建议与总结

    故而本文认为,2021年年初CPI同比大概率出现反弹,这是由于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物价水平普遍处于历史低点。但CPI同比的变化不能反映什么,一是CPI的构成并不合理,二是同比指标受上年影响过大。

更长期来看,2021年的物价水平将整体处于有序上涨趋势。

    从商品需求角度,疫情缓解后,居民对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会使得商品价格上升;从商品供给角度,国外疫情愈发严重,导致国内出口的增加,也会使得国内物价趋于上升。

    从货币角度,2021年国内货币会更趋于小幅宽松的状态,货币的宽松使得物价趋于上升。国内货币趋于宽松,一是因为全球疫情的不断加重,全球央行不断向社会放水,如果我国国内货币状态不趋于宽松,会导致人民币过度升值,影响国内出口、就业;二是出于保护我国三万亿外汇储备购买力的需要,若是美元贬值,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而这些外汇储备都是一点一滴攒起来的。三是国内经济的不断复苏,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来支持国内生产的恢复。

    某种角度上说,本文认为CPI同比会恢复正增长,并且从长期来看,物价趋于小幅上涨,恰恰说明中国经济长期正增长的趋势,也是中国率先走出因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的重要象征。

针对CPI同比的局限性,提出几点建议:

    (1)CPI同比的局限性很强,应适当关注其他指标变化。CPI同比受往年同期的价格影响极大,一旦往年同时期发生某事件,即受翘尾因素影响,CPI同比不再能很好衡量国内物价变化,可以适当关注CPI环比的变化。

    (2)CPI的意义越来越小,央行应提出新的指标来衡量国内物价水平变化。目前国内民众在衡量物价水平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便是CPI同比变化,而CPI同比的变化可能向民众释放错误的物价信号,影响居民生活,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从而应制定新的物价指标替代CPI同比。例如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将资产价格纳入通胀计量。

    CPI同比的有效性极大受翘尾因素影响,此时居民不应过多关注CPI同比的变化,而应综合考虑多种指标,例如CPI环比,M2增速。此次CPI同比的负增长,主要是受到了食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猪周期的影响,通缩目前来说不存在产生的基础,CPI也不会长期负增长。

    CPI指标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一个数据,对于国家经济决策,对于居民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执政者需要通过数据来了解经济情况,居民的投资储蓄习惯也会根据CPI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CPI的指标或许需要一定的改变。

(本文发表于新华财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