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5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规范 Q/GDW 11654

Q/GDW 11654

2024-05-21 1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Q/GDW 11654-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54-2017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技术规定

14. 3. 1 试验分类

14. 3. 1. 1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要求如下: a)验证试验是对真型杆塔进行设计验证的试验,有如下一项或更多的试验目的: 1)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或新型杆塔的开发; 2)检验杆塔设计特性的符合性(可看作型式试验); 3)研究、验证新的设计标准或设计方法; 4)对新的制造工艺的研究、验证。 b)验证试验的杆塔宜采用整体结构,也可采用部分或局部结构进行试验。验证试验加载应至少进 行到设计荷载或破坏荷载,

DB1305/T 28-2021 美丽乡村 乡村环卫保洁服务规范.pdf14. 3. 1. 2±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如下: a 抽样试验用于使用前或生产过程中杆塔的批制造质量、材料质量的检验。试验杆塔应从杆塔产 品中随机抽取; b)抽样试验应进行到委托方提供的试验技术要求中规定的荷载(通常为100%设计荷载)

14.3.2试验技术要求

委托方应在试验杆塔交付前的约定时间内向试验站提供试验技 a) 试验的气象条件; b) 试验杆塔的组装图; 试验杆塔每一段的质量: 在装卸和拆包期间的预防措施; e) 试验杆塔装配或拆卸的要求,必要时包括杆塔起吊要求; f)螺栓紧固程度的要求; g)拉线的张力要求(如果需要); h)插接式部件应施加的额定力、插接长度及误差的要求; i)试验杆塔基础的水平误差和试验杆塔垂直误差的要求; j)试验的种类(验证试验或抽样试验); k)试验各工况荷载挂点的准确位置; 1)试验杆塔施加的设计荷载; m)最大基础作用力; n)在各试验工况之间,是否需要对杆塔进行适当调整:

Q/GDW 116542017

Q/GDW 116542017

0)各工况挠度测点位置; p)应变片的位置和方向(如果需要); q)试验中拍摄试验杆塔图像资料的位置。

14. 3.3试验方案

试验站应在试验前约定的时间内将试验方案提交给委托方,委托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审定试验方案 这回给试验站。试验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试验日期; b)试验杆塔的基础形式; c)施加荷载的方法; d)加荷绳索的布置和附加装置的图纸; e)测力计或力传感器的位置以及加荷绳索的角度影响; f)挠度测点的位置; g)应变片的位置和方向(如果需要); h) 荷载、挠度、应变等的测量误差; 1) 各试验工况荷载增量和持续时间; i 最后级别荷载的持续时间; 弹性一塑性材料和蠕变敏感材料的加载速率; 试验类型(验证试验或抽样试验)。

安装方式如下: a)试验杆塔应安置在与设计假定相符的基础上,试验站应按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要求装配试验杆塔; b)如果试验杆塔在装配或组立过程中遇到问题需做出适当调整时,试验站应通知委托方并由委托 方做出决定。如果委托方要求,试验站应提供安装报告,包括安装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和相应的 图像资料。

14. 3.5. 1荷载组合

为了试验实施的需要,如要进行荷载组合(如:作用在杆塔上的风载),那么组合荷载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位置应在试验方案中表示出来

14.3.5.2加荷要求

加荷要求如下: a)加荷绳索上的测力计或力传感器应尽可能地靠近荷载作用点。同时,应尽量减小绳索布置而造 成的荷载偏心,应尽量减小绳索与试验杆塔接触所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时应提请委托方注意; b)加荷方式应避免产生任何冲击荷载。

14.3.5.3荷载级别

荷载级别规定如下: a)对试验杆塔的主要控制工况施加荷载的级别按设计荷载的50%、75%、90%、95%和100%选取, 其他工况施加荷载的级别按设计荷载的50%、75%、90%和95%选取,如果委托方要求可增加 荷载级别; b)需进行超载破坏性试验的工况,其荷载达到设计荷载的100%后,应按5%的级差加至破坏。

14.3.5.4荷载误差

除非另有协议,试验中任何时候、任何荷载挂点要求施加的荷载和对应各点实测的荷载误差应不 。各级荷载稳定时的误差范围见表31。

14.3.5.5加载速率和荷载持续时间

加载课果率利和持续实时目要求如下 a)对于每一级荷载,加荷应尽可能平稳、均匀; b)各级别的荷载应最少持续1min,最多5min,荷载持续的时间应在试验方案中明确; c)对于蠕变敏感材料制成的杆塔,可以用不同的加载速率和荷载持续时间。

14. 3. 6. 1荷载测量

荷载测量方法如下: a)测力计或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满量程的1%(包括加荷绳索的影响) b)试验前和试验后,所有测力计或力传感器都应进行标定。标定测力计或力传感器的校准设备至 少应一年标定一次; C)试验过程中应记录所有荷载级别的荷载值。

14.3.6.2挠度测量

在各级别荷载施加完毕,试验杆塔稳定后,应根据试验方案测量试验杆塔的度。其精度应为 20mm。

14. 3. 6. 3应变测量

应变测量应在各级别荷载施加完毕,试验杆塔稳定后进行

14.3.6.4螺栓孔直径测量

14.3. 7试验工况顺序

试验工况的顺序应由委托方确定,并在试验技术要求中说明。一般选择对试验最终结果影响由 的试验工况依次进行试验,试验站在取得委托方同意后可以调整试验顺序。

试验应进行全过程录像!

14.3.9.1如果试验杆塔小于设计荷载的95%时发生破坏,破坏的构件可以用另外的构件更换。更换 勾件后的试验杆塔应重新试验并通过100%的设计荷载。 14.3.9.2如果试验杆塔大于设计荷载的95%小于100%时发生破坏,应重新修改试验杆塔并重新进行 式验。 14.3.9.3试验杆塔构件的更换或修改由委托方负责。

14. 3. 10验收

Q/GDW 116542017

14.3.10.1如果试验杆塔承受规定的设计荷载1min或更长时间,没有发生构件或局部结构破坏,应 认为试验杆塔通过试验。辅助构件的局部弯曲或扭曲等永久变形、螺栓孔呈椭圆形和螺杆的永久变形是 可以接受的。 14.3.10.2进行最后一项主要控制工况试验时,如果试验杆塔大于设计荷载的95%小于100%时发生 彼坏,如果委托方同意,修改后的杆塔可以不重新试验。如果试验杆塔在设计荷载的100%时发生破坏, 但荷载持续时间小于1min,委托方可认为试验杆塔通过试验。

14.3.11构件检验

14. 3. 11. 1材料证明

委托方应向试验站提供试验杆塔材料的机械性能和产品合格证明。 4.3.11.2试验前构件的检验 试验前,委托方可以要求检查试验杆塔构件的规格,如发现构件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可按以下 方法处理: a)构件规格比设计规格小时,应按设计规格更换; b) 构件规格比设计规格大时,由委托方决定是否更换,如不更换,批量生产的构件必须和试验用 构件的规格一致。

14.3.11.3试验后构件的检验

试验全部完成后,委托方可以要求检验试验杆塔材料的机械性能,检验按照GB/T228进行。 14.3.11.4构件检验的最终处理 如果试验杆塔的构件的检验结果与相应的标准不相符,委托方可以认为试验无效,

14. 3. 1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依据的标准; b)试验杆塔名称、类型和简要描述; c)试验杆塔制造者名称; d)试验杆塔设计者名称; e)委托方名称; f)试验日期和试验地点; g)i 试验见证人名单; h)试验杆塔加工和/或组装图纸清单,试验杆塔修改记录; i)组装方法和安装测量方法 j) 组装期间遇到的所有异常和问题的记录,委托方采取矫正措施的记录; k)加荷绳索布置图; 1)试验条件的简单描述,包括力传感器的数量、位置、加载方式、挠度测点的数量、位置、测量 方法等; m) 各试验工况、各加荷级别所有加荷点的加荷值; n) 各试验工况最大荷载级别的荷载持续时间; 0 相关测量设备的校准记录; p) 挠度测量记录; q 应变测量记录; r) 如果委托方要求,试验杆塔指定构件的机械性能检测报告; s)如果委托方要求,拆卸过程中明显存在永久变形构件的观察报告; 破坏情况下: 1)破坏前施加于试验杆塔的最大荷载; 2)破坏情况的描述:

3)委托方要求时,破坏构件的机械性能及规格检测报告; 4)委托方要求时,破坏情况的录像资料。 u)试验结论; V 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试验杆塔的整体照片,如果试验杆塔发生破坏,破坏处的特写照片; W)试验过程中当地的气象资料(风速,风向和温度等); x)试验站通过《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证书编号。

3)委托方要求时,破坏构件的机械性能及规格检测报告; 4)委托方要求时,破坏情况的录像资料。 u)试验结论; V 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试验杆塔的整体照片,如果试验杆塔发生破坏,破坏处的特写照片; W)试验过程中当地的气象资料(风速,风向和温度等); x)试验站通过《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证书编号。

14.3.13记录和溯源

记录和溯源要求如下: a)除委托方特别要求外,试验站应保留全部的试验资料记录至少10年。试验资料包括试验 校准记录、试验数据、加荷绳索布置图和影像资料等; b)委托方负责试验杆塔的处置或存储。

记录和溯源要求如下: a)除委托方特别要求外,试验站应保留全部的试验资料记录至少10年。试验资料包括试验报告、 校准记录、试验数据、加荷绳索布置图和影像资料等; )委托方负责试验杆塔的处置或存储。

Q/GDW 116542017

桁架内力分析简化表参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桁架内力分析简化表

1桁架内力分析简化表

Q/GDW 116542017

Q/GDW 116542017

B.3节点对所连接构件具有部分扭转约束的条件:

a 被约束的杆件必须有至少两个螺栓连接到提供约束的构件上; b) 提供约束的杆件在应力平面内的刚度系数/(I为惯性矩,L为长度)必须等于或大于连接的 被约束杆件在应力平面内的刚度系数总和; c)节点偏心尽可能小。单肢连接的角钢上的螺孔应在角钢背与连接肢中心线之间。 B.4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β可按公式(B.1)算得:

一系数,根据表B.4的截面分类按表B.5采用

表B.4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截面分类

表B.5系数a1αzas

Q/GDW 116542017

C.1斜材的埃菲尔效应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斜材的埃菲尔效应和最小承载力要求

风速作为随机过程,在空间沿着三入方尚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由于杆塔结构具有很大的空间尺度, 因此不可能同时在不同的高度上达到最大风速。当杆塔某个高度处的风速达到最大值时,离该点越远的 高度处,风速达到最大值的概率就越小。风速变化的这种特性,对曲线形杆塔斜材的受力影响很大。鉴 于曲线形杆塔与埃菲尔杆塔外形相似,因此把这种影响称之为斜材的埃菲尔效应。曲线形杆塔斜材的 埃菲尔效应,一般可采取折减系数法和剪力比法进行计算。

0.2.1折减系数法是以杆塔变坡段主材的交点为界,将杆塔分成上下两大部分,并在其上下分别作用 设计风载和折减风载,从而求得风速最不利分布下斜材内力的一种方法。设计风载是指按设计基本风速 和相关系数计算确定的水平风荷载,折减风载是将设计风载乘以折减系数后得到的风荷载。折减荷载法 主要适用于90°大风或0°大风情况,计算步序如下: a)首先确定杆塔每个变坡段主材交点的位置; b)分别以每个主材交点为界,将杆塔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c)在杆塔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作用设计风荷载和折减风荷载,组成若干不同的荷载工况; d)与其它荷载组合工况一起进行电算,即可求得斜材的最大内力。

折减法荷载工况示意图

Q/GDW 116542017

C.2.2图C.2中情况1,变坡段主材交点位于塔顶以上,不构成上下两部分的情况,仅需按设计风载 计算即可;情况2,变坡段主材交点位于塔身内,将杆塔分成上下两部分,应按图示荷载计算3个工况; 情况3,塔身有3个坡度段,主材的两个交点都位于塔身内,应按图示荷载计算5个工况。当杆塔具有 更多坡段时,可按以上方法类推。折减系数的数值可按表C.1取用。

剪力比法是根据杆塔斜材和主材承担的剪力比,求得风速最不利分布时斜材内力的一种方法。我国 2007年开始实施的GB50135,针对杆塔斜材的埃菲尔效应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规定当计算所得四 边形钢塔斜杆的剪力与同层塔柱承担的剪力比△= V.b 1≤0.4时,斜杆内力取塔柱内力乘系数 V2.M·tan0 α(见图C.2),α可按式C.1确定。

式中: V、M层顶剪力、弯矩(N,Nmm); 6—塔柱与铅直线之夹角(°); 一计算截面以上塔体高度(mm); 一系数,刚性斜杆取1.0,柔性斜杆取2.0。

C.5斜材的最小承载力要求

图C.2斜杆计算简图

Q/GDW 11654—2017

C.5.2为了确保斜材对主材的有效支撑,应与辅助材一样,按主材内力的百分比值计算内力。斜材不 但自身起到支撑主材的作用,还要承受辅助材在维持主材稳定中产生的荷载,因此,斜材的最小承载力 宜按2.5%主材内力计算的荷载确定。计算时应将2.5%的主材内力作用在斜材平面内、垂直于主材轴 线的节点上。 C.5.3对于受力斜材,应按2.5%主材内力计算的荷载和与其相同的计算长度和长细比进行最小承载力 校验;对称荷载作用下不受力的斜材,如图C3所示的左侧面斜材,应按2.5%主材内力计算的荷载和 全长平行轴进行最小承载力校验。

图C.3对称荷载示意图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等直径钢管起振临界风速V

径钢管微风振动的起振临界风速,可按(D.1)式计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等直径钢管起振临界风速V

Ve =11530%

式中: 元一一钢管杆件的长细比; 2n一一自振频率参数,依钢管杆件的振动阶次与杆端约束条件而定。对于一阶振动,杆件两端固 接时取4.730,一端固接一端铰接时取3.927,两端铰接时取3.142,悬臂时取1.875。 D.2等直径钢管微风振动的一阶起振临界风速,查表D.1得出。

表D.1等直径钢管一阶起振临界风速(m/s)

a)I型、T型、U型、型插板连接:杆件沿螺栓轴线方向振动时可取铰接约束,垂直螺栓轴线方向 振动时可取固接约束: b)+字型插板连接、法兰连接:取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约束; c)相贯焊连接:取固接约束。

Q/GDW 116542017

圆形构件的断面特性可用公式(E.1~E.9)近似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圆形构件圆形钢管的断面特性计算

图E.1圆形构件断面示意图

Q/GDW 116542017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技术规定

Q/GDW 11654—2017

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6 4主要工作过程, 69 5标准结构和内容. 70 6条文说明...· 70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6年度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 (2015)1240号)的要求编写。 我国现行《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和《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技术规定》 OL/T5254中,杆塔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取值未区分钢管和角钢的差别,钢管塔塔身和横担风荷载的计 算方法尚有优化空间;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调整系数等风荷载计算参数未考虑随线风、台风等 良态风与良态季风的差异,其计算方法和取值有待完善;钢管构件涡激风振疲劳验算缺乏相关规定;强 舞动区和山地覆冰区的杆塔挂点荷载取值有待补充;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计算方法、双向压弯钢管应力 计算方法仍需完善。现行《架空线路杆塔结构荷载试验》DL/T899中,尚未规定杆塔构件、节点及横 担的疲劳试验技术要求,无法指导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部件试验和疲劳试验。对于特殊塔型或采用新 理论、新材料、新工艺的塔型DB31T 1233-2020 植物铭牌设置规范.pdf,有必要开展细致的杆塔结构仿真分析,为提高杆塔结构设计水平提供依 据,现行规范中还未对杆塔结构仿真的具体技术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编制目的是结合我国现行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检测的行业标准,总结近年来输电线路工程科 研、设计成果和经验,提出钢管、钢管与角钢组合塔身及横担的角度风荷载计算方法,给出台风作用下 的风荷载计算方法,规定钢管构件涡激风振的计算方法和振害防治措施,提出了舞动工况、脱冰跳跌工 兑下杆塔荷载取值,完善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双尚压弯钢管应力和构件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提出杆塔 结构仿真分析及荷载试验的技术要求,为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荷载取值和结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遵照现行《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技术规 定》DL/T5254和《架空线路杆塔结构荷载试验》DL/T899等标准中的技术原则,借鉴建筑行 业荷载计算方法及取值规定,并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杆塔结构研究成果和设计经验,在总结和分 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标准未涉及的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检测技术的相关规 定,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规定钢管、钢管与角钢组合塔身及横担的角度风荷载计算方法。 规定台风作用下的输电线路风荷载计算方法。 规定钢管构件涡激风振的计算方法和振害防治措施。 规定强舞区和覆冰区输电线路舞动工况、脱冰跳跃工况下的杆塔荷载取值, 规定双肢组合角钢稳定系数、双向压弯钢管应力和构件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 g)提出杆塔结构仿真分析和结构荷载试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检测技术规定”,因项目计划内容中未 及杆塔结构检测内容,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及试验技术规定”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 技术规定》DL/T5254和《架空线路杆塔结构荷载试验》DL/T899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本标准未有特别指出的内容,遵照现行标准执行。

2016年4月,梳理钢管塔角度风荷载、非良态风风荷载计算方法、舞动及脱冰跳跃荷载等专题研 究成果,编写相关条款。 2016年9月,梳理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计算方法、双向压弯钢管应力计算公式和构件稳定系数等 专题研究成果,编写相关条款。 2016年12月,梳理杆塔结构试验和仿真分析等专题研究成果,编写相关条款。 2017年2月,完成标准初稿、讨论稿。 2017年3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7年4月,向基建、设计、科研单位征求意见。 2017年6月,公司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组审查结论为:经 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2017年6月,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并形成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9章,由荷载、材料、设计基本规定、构件计算及断面选择、连接计算、构造要 求、附属设施、结构仿真分析、结构试验组成。本部分兼顾了现有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和试验的实际 况,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给出了台风作用下的风荷载计算方法,规定了钢管构件 涡激风振的计算方法和振害防治措施,提出了舞动工况、脱冰跳跃工况下杆塔荷载取值,完善了双肢组 合角钢承载力、双向压弯钢管应力和构件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提出了杆塔结构仿真分析及荷载试验的技 术要求,可作为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荷载取值和结构设计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第6.6.6条中,给出了脱冰跳跃工况的荷载计算方法。现行规范《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杆塔 设计技术规程》DL/T5440一2009中,脱冰跳跃荷载取值是采用连续7档模型确定的,档距差、高差一 般不超过15%。对于档距差、高差超过15%的山地覆冰区输电线路,脱冰跳跃时挂点不平衡张力和上 拔力均应进行专门分析。 本标准第6.8.1条中,修订了杆塔风荷载计算参数的计算方法。现行规范《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 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版)中,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仍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版)确定,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对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进行了修订,在 保持划分4类粗糙度类别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了C、D两类粗糙度类别的梯度风高度,由400m和 450m分别修改为450m和550m;B类地貌风速剖面指数从0.16调整为0.15,适当降低了标准场地类别 的平均风荷载。通过计算可知,新荷载规范中各类场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400m 高度内,AD类地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降幅依次为6.9%、0~6.9%、11.7%、17.6%,B类地貌降幅最 小,D类地貌降幅最大。因此,建议输电杆塔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2版)计算公式取值。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将脉动风峰值因子(保证系数)由原2.2提高到2.5, 相当于将风荷载重现期由30年提高到50年;10m高度名义瑞流度lio也大幅提高。最终AD类地貌 脉动系数增幅依次为55.0%、39.0~45.7%、56.7%、59.2%。而对于特高压输电杆塔,风荷载重现期为 100年,脉动风峰值因子(保证系数)应进一步由2.5提高到约3.1,则风荷载调整系数将增大10%左 右。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版)中对风荷载调整系数加权平均值公 式进行了完善,但仍存在局限,缺少体型系数项μs(包括分段背风面风荷载降低系数n),并不是完全 的加权平均,所以本标准对现有风荷载调整系数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进行了完善。 本标准第6.8.2条中,给出了台风工况的风荷载计算方法。高强度风(强对流季风、台风、龙卷风 和跑线风)易发区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特别是东南沿海和内陆部分地区每年都有强风灾害发生,给电 网造成重天损失。2016年6月,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造成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配电线路倒塔77基; 2016年9月,台风“莫兰蒂”更是重创福建厦门电网。目前,我国现行规范中还未针对跑线风(下击 暴流)、台风等非良态风风荷载的计算取值做出规定,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近5年来在非良态风风荷载计 算方法和取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架空输电线路台风风荷载取值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第6.8.3条中,提出了涡激风振工况的控制方法及疲劳验算方法。2014年4月10日,500kV 鹤群线跨江塔发生钢管杆件联板焊缝断裂,断裂处为杆件与联板的焊趾线处;2015年2月2日,国网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在对鹤群线跨江塔进行特殊巡视时,发现500kV鹤群线101号塔第二横隔 层左侧一根水平钢管杆件联板断裂。经设计、运行单位分析、讨论,认为发生损坏的原因是横隔面钢管 杆件受到长时间微风振动(涡激振动)作用,造成联接处发生疲劳断裂。本标准基于现有钢管涡激振动 理论,规定了钢管杆件一阶涡激荷载计算方法和疲劳验算方法。 本标准第9.3条中,提出了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计算方法,明确了杆件厚度对杆件强度及稳定系数 取值的影响。《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版)规定,当填板满足构造要 求时,将组合角钢按照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按受压构件两个方向的弯曲屈曲进行稳定承载力计算。《架 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版)规定,将组合角钢按考虑扭转屈曲的等效回 转半径进行稳定承载力计算。杆塔真型试验表明,组合角钢按实腹式构件进行稳定承载力计算偏于不安 全,而按照扭转屈曲的等效回转半径进行计算非常保守。通过开展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理论分析,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双肢组合角钢承载力计算方法。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按厚度对钢材屈服强度进行了分级。比如Q420钢材,当

合材料的疲劳寿命有明显影响,频率为0.1Hz时疲劳寿命是1Hz时的两倍。即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加载频率越高,试验加载条件越苛刻。考虑到试验时间限制,可采用1H频率加载。试验中,可视情 况加大频率,使试验更严酷一些。在750kV输电线路杆塔中杆件疲劳性能试验应进行高周疲劳,疲劳 次数为30万次,频率为1Hz,在试验中未发现任何破坏现象。 国际上关于杆塔横担的疲劳性能研究非常少,目前仅仅查到日本针对特高压钢管塔结构开展焊接钢 管塔法兰的疲劳性能研究,并且以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为主。日本针对典型地区500kV和275kV输电线 路的风荷载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到钢管锻造高颈法兰的破断疲劳风荷载,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日本所 研究的典型地区为海边的胜浦和海湾内的东京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输电塔钢管主材的疲劳破断寿命约为 450~1000次;日本海边的胜浦地区输电塔钢管主材的疲劳破断寿命约为750~1600次。所以,偏于安 全日本对钢管对焊锻造高颈法兰的疲劳荷载次数取3000次,疲劳试验类型为低周疲劳。 2012年6月19日,国家电网西北规划评审中心在西安主持召开的疲劳试验与在线监测方案评审会。 会议专家借鉴钢管对焊锻造高颈法兰的疲劳试验,对复合横担疲劳试验方案形成评审意见:横担真型疲 劳试验采取低周疲劳加载方式,荷载最大值按设计最大风速的标准值考虑,应考虑相应的垂直荷载,加 载次数为3000次。疲劳试验完成后,进行断线工况下静力破环试验。实际试验时DB11/T 1604-2018 园林绿化用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750kV输电工程复 合横担荷载最大值按设计最大风速的标准值31m/s考虑,疲劳次数在3000次。 上述关于横担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试验的规定已被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750kV架空输电线路杆 塔复合横担技术规定第3部分:试验技术》Q/GDW11124.3一2013所采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