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让每个学生蓬勃向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软陶制作心得 立足核心素养 让每个学生蓬勃向上

立足核心素养 让每个学生蓬勃向上

2023-06-29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福田区下沙小学举办第六届数学嘉年华,魔方华容道争夺赛在学子间激烈展开。

    “ready?go!”随着游戏提示声开启,一场速度与智力比拼的魔方华容道争夺赛在下沙小学学子间拉开帷幕……这是福田区下沙小学第六届数学嘉年华开幕式,活动旨在激发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嘉年华上,学生除了能以游戏的方式遇见数学、激发数学“荷尔蒙”外,更能认识到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在数学大师系列故事中寻找和树立榜样。

    在福田区下沙小学,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正越来越多。从数学嘉年华到缤纷语文周、从期末游园会到“无作业日”,日益快乐校园的背后是下沙小学在“双减”背景下做出的系列探索与实践。今年以来,融合信息技术,下沙小学推出了“趣·探·延”智学课堂,以“学科+课程集群”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下沙“减负提质”的新范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这所以“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为办学理念的昔日“村小”也日益成为家长心中的品质校,包揽下全国活力校园100强、全国游戏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湿地教育学校、广东省信息化示范校等头衔,成为福田区教育“减负提质”的样板间之一。

    撰文:蔡敏玲 成孟武   受访单位供图

    融合信息技术

    探索“趣·探·延”智学课堂

    语文课上用智能纸笔练写生字掌握书写规律、科学课上看“电与磁”从无形变“有形”、英语课用希沃白板互动,还能配音扮演角色……

    走进下沙小学的教学楼里,会发现这样的“活力课堂”比比皆是。“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一直是下沙小学的努力方向。面对生源广泛、基础悬殊的实际,学校在‘活力课堂’的基础上,淬炼出‘双区’项目——融合信息技术的‘趣·探·延’智学课堂的探索实践。”下沙小学校长杜丛英点出了学校课堂新变化背后的“奥秘”。

    据悉,“趣·探·延”新型智学课堂指融合信息技术,基于核心素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师生都有成长的课堂生态,是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其中,“趣学”指教师课前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开展的自主学习;“探学”指课堂上学生开展互助协作式探究学习的过程;“延学”则是课堂的拓展和主题延伸学习,教师可推送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学习、项目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那么,一节涵盖“趣·探·延”的智学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以语文课为例,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就可借助网络发放问卷、推送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课堂上,学生既可在组内协作学习,亦可用智能纸笔练写生字,从大屏幕实时显示中获得直观对比并掌握汉字书写规律;课后,针对当天学习的经典诗文,学生能上“优谷”平台上传自己的朗诵作品,同时“智能纸笔”的实时记录功能,让老师能课后精准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在5G、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应为师生服务,特别是为课堂服务。新课程也强调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杜丛英表示,“双减”背景下,下沙小学正想通过智学课堂的探索,利用新技术赋能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实现“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的办学宗旨。未来,学校还将继续聚焦智学课堂,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改革之路。

    发力“学科+课程集群”

    为学生蓬勃成长提供多元养料

    在过去应试教育下,人们习惯将教学内容当知识点来处置,而非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知识,这类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本位,只注重“育分”不注重“育人”。为让学习有逻辑、结构化地组织起来,下沙小学发挥教师主动性,探索全员参与、全学科开发的红树林“学科+”课程集群,响应国家课程校本化作为学科改革重点的号召。

    如今,在下沙小学,随意走进一间教室便能领略红树林“学科+”课程集群的魅力。据悉,红树林“学科+”课程集群力求适应城中村不同层次、不同家庭学生的需要,旨在消除学科壁垒,强化学科关联,使学习互动联通,激发学生成长活力,助力儿童幸福成长。

    在“语文+”,学校推出主题阅读课、随文微写作课、思维导图辅助读写课、绘本编制(与美术融合)、演讲与口才、课本剧等,旨在增加语文与生活、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的跨级融合;在“英语+”,则开设英国民间习俗、西方节庆活动、英语戏剧,旨在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英语实践,形成英语运用能力等;在“数学+”,学校推出游戏教学+希沃白板、计算能力+小盒学生、空间思维+一笔画、工程里的数学等,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美术+”,开设软陶课程、3D打印、禅绕画、剪贴画、绘本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在“科学和信息技术+”,则有红树林stem、编程猫、VR探秘课程、人工智能课程、无人机等,旨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等。

    “现在的课堂更加有趣了,孩子回到家也会兴奋地分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和日常生活联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下沙小学一名学生家长这样描述课程为孩子带来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劳动教育,下沙小学以保护自然为目标,连续六年开设红树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还建起了楼顶空中生物园,形成了校内外互补的劳动教育基地。新课标出台后,学校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具体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除了传统课程外,下沙小学也已经形成了市内外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全国优秀校园足球课程,深圳市好课程——儿童语文分级阅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英语绘本阅读课程、软陶课程、少儿书法等,让学生强化核心素养,为其成长提供充沛、优质的多元养料。

    立足核心素养

    推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去年9月,下沙小学的校园出现了这样欢快的一幕:所有学生卸下沉重书包,仅背着“轻松袋”上学和放学,且能享受每周一天“无作业日”的轻松感。这是“双减”落地后,下沙小学校园内首个显著的变化。

    学生“减负”是系统性工程,涉及教学、作业、评价等多个环节。其中,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风向标,指挥着育人方向。“双减”落地一年多来,下沙小学积极推动改革,从评价体系和作业设计等方面着手,从根源上为学生“减负”做保证。

    杜丛英介绍,下沙小学借助AI赋能,推出了红树林综合评价,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增加为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红树林综合评价”设计了符合儿童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红树林游戏化场景”。在游戏场景中,学生化身为一棵棵红树苗,奖品则是浇灌树苗的水滴,获奖多,则树苗生长健旺。

    除了评价形式更有趣外,评价的指标更是借助信息技术从原来的单一指标变为“德智体美劳”五维合一;从原来的“评价依据碎片化、经验化”变为“基于数据的系统追踪,并形成学生画像”;从“评价主体单一化”变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班主任、学科教师、德育主任等可对班级、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进行评价。

    作业减负,不代表告别学习。但学什么、怎么学?下沙小学将传统作业变了个样,给孩子“放权”,将更多游戏类、体验类、实践类的特色作业融入作业布置中。如去年寒假,数学老师让孩子在家玩“疯狂24点”“重力四子棋”,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日常学习,语文老师则布置常规作业、语文创意作业和课堂作业,基础性作业夯实学生基础,创意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当堂作业巩固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留出练习时间。

    “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三管齐下,争取减轻家庭作业负担,让孩子在问题情境中涌现主动探索的内动力,助力‘减负提质’在下沙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下沙小学语文科组长陈秋雁老师表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