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轻黏土动物 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

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

2024-05-29 1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高一(1)班

作品名称:

病毒

作品成员:

黄思源、孔令琦、林昊洋

作品说明:

毒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 子(DNA 或 RNA)组成的基因组,其外面有一层蛋 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病毒子(virion)是指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 毒颗粒。测量病毒的单位为纳米(nm) ,痘病毒最大, 约 300nm;圆环病毒最小,约 17nm。多数病毒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多数呈蝌蚪 状。有些病毒有囊膜和刺突。本设计主要是通过超轻粘土极强的可塑性和干了以后不易变形的优势,来充分展现病毒的精细结构。

03 高一(1)班

作品名称: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

作品成员:

兰继秋、谢濡键、杨思汗、张婉婷、邹品聪

作品说明: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图中髓鞘与郎飞氏结一般只存在于脊椎动物和一些桡脚类生物中,该处细胞膜和细胞外液能直接接触,使冲动在神经干的传导呈跳跃式,极大增加了信号传导效率。上述生物因此能够出现更复杂的行为,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为了将其宣传,本作品利用与神经元树突轴突外形相似的毛线和易于塑形的超轻粘土,按照接近真实比例放大还原,并采用对比度较高的颜色,便于观察,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

04高一(2)班

作品名称:

草履虫

作品成员:

叶鸿兴、游运承、林子勋、郑翰、王伟俊

作品说明:

设计思路来自于初中生物书中的草履虫,因为我们都喜欢它的颜色(非常的环保健康清新,与我们最初的理念相符),且较易制作,不需要较好的技术。设计理念则是本着自己动手,绿色环保的理念,但因能力有限,只好尽最大的努力,并使用橡皮泥来制作这只草履虫,体现我们对生物的热爱。

05高一(3)班

作品名称:

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作品成员:

林可迪、王若瑶、林雨弘

作品说明:

作品为动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其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作品秉承学习自然、认识自然、感知自然、探索自然的理念,旨在模型制作中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为今后对自然科学的沉入探索奠定基础。

06高一(4)班

作品名称:

心脏纵切

作品成员:

林润奇、林达、林铭、吴锦程、熊黄冬艺

作品说明:

制作材料:彩色超轻粘土;

制作计划:1.使用红色黏土构造大体心脏结构;2.再使用淡蓝色黏土制作肺动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3.最后使用深红色黏土制作心脏 上的血管,使心脏更为逼真.

07高一(4)班

作品名称:

细胞膜

作品成员:

黄孝圻、王梓涵、肖君豪、林抒律、汤子城(15班)

作品说明:

本组作品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我们以橙色的超轻粘土作为磷脂分子,白色的作为蛋白质分子,浅绿色粘土作为糖脂。起初我们不打算做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但考虑到科学性,我们最终以牙签制作了疏水性尾部。

08高一(5)班

作品名称:

磷脂双分子层

作品成员:

方聿洺

作品说明:

运用简易的材料制作磷脂双分子层,简单讲就是细胞膜。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结构。顾名思义是双层的。组成双层结构的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使生命活动能有序进行。磷脂双分子层是选择透过性膜。使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生命活动需要的养分。选材方便,制作简单。表达性强。

09 高一(5)班

作品名称:

动物细胞模型(3D打印)

作品成员:

陈语薇、罗焓琪

作品说明: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理解和掌握细胞基本结构是高一生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选择构建动物细胞模型作为生物模型大赛作品。在动物细胞内,除了有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制作模型还是比较复杂的。经过网上查阅资料发现3D打印技术是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于是我们就想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对动物细胞内各部件的制作,并在国庆假期借用3D打印室完成打印。设计理念:根据生物课本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上网搜索动物细胞结构图,利用Cura软件完成对动物细胞内各部件的构建、渲染,传输给3D打印机,3D打印机按照参数设定将PLA线材加热到一定温(190-210℃)融熔挤出堆积,最后把打印好的部件拼装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物细胞模型。

10高一(6)班

作品名称:

动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李雨佳

作品说明:

柚子壳作容器兼细胞膜;棉花作细胞质,起填充作用并体现细胞质流动性;粘土塑形,塑造细胞核、核仁、核膜、溶酶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热熔胶进行固定,防止损坏,增加稳固性。利用生活中产生废物进行利用,有益环保;使用棉花填充,有创新性;具有立体感,协调美观;通过塑造动物细胞模型,加深对动物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了解,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拓展知识范围,领略生物之美。

11高一(6)班

作品名称:

动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陈谙歆、陈仪、程墨邻、连佳咏、梁晓希

作品说明:

瓦楞纸制作细胞壁,透明胶制作细胞膜,染料处理过的棉花制作细胞质,乒乓球作为细胞核,废弃塑料膜、透明胶制成液泡,废弃耳机硅胶套制成溶酶体,用褶皱的废弃纸制成各种细胞器,并用水彩笔上色。本作品秉持着环保的理念,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品来制作生物模型,善于发现并使用生活中的物品。同时作品要求美观,具有科学性,严格按照比例来制作,在制作模型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

12 高一(7)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结构模型

作品成员:

施淇、陈雅婷、吴芷静

作品说明:

材料:黏土、木板;

设计思路:1.确定设计目的: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图;2.确定设计图:1)大体结构图来源于生物必修一 ;2)另在别的参考书上找好内部具体结构的放大图。

设计理念:1.在设计图的基础上,一切随心,用心去感悟;2.以最鲜明的色彩诠释植物细胞,赋予其灵动,鲜活的形象;3.选材方面用料简单,由单一的黏土变换出不同的植物结构,风格简约。

13高一(7)班

作品名称:

T4噬菌体模型

作品成员:

林芷汀

作品说明:

主要内容:T4噬菌体主要结构(头部结构,遗传物质结构,尾部结构);设计理念:本作品除噬菌体头部二十面体顶点处用多条短铁丝构成外,包括内部遗传基因结构一共仅由三段铁丝构成, 通过折叠与旋转使其具备所需空间结构体,以展示一个简易噬菌体骨架。

设计思路:从噬菌体外形入手进行操作,制作过程不过于复杂,降低制作难度和时间劳力需求。

14 高一(8)班

作品名称:

蓝藻的结构模型

作品成员:

林熠蓁、洪缨璎、钟润琦、李昕妍

作品说明:

蓝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主要结构有胶质层、细胞壁、细胞膜、光合片层、蓝色体、拟核、核糖体、脂肪滴、蛋白粒、磷酸颗粒。选择白色的A4纸和卡纸作为底板,又用两层的棕色泡沫纸围成圈,外圈为细胞壁,内圈为细胞膜。在细胞膜内,选用绿色卡纸作为光合片层,并用紫色的毛线团成球,作为光合片层上的蓝色体。光合片层内是几段黄白相间的纸带拼成的核糖体,旁边米黄色圆形纸片则代表了DNA。最后用白色卡纸和竹签做成标签,标明蓝藻结构名称。辅助工具有胶水、透明胶、剪刀、刻度尺、记号笔等,使用材料均可降解,遵崇环保理念,同时也培养了组员们的环保意识,在完成小组作业的同时,尽力做到不浪费,不浮滥,不污染,以绵薄之力,尽一份环境保护的职责。选择蓝藻,不仅是因为其结构简单,构造精巧,与课内知识关联多,同时也因为蓝藻种类繁多,与生活贴近,具有环保意义和探究价值,譬如:它既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成为有氧环境起巨大作用;同时过多的蓝藻也会引起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因此,蓝藻可以说是与人类息息相关。本次小组完成蓝藻简易生物模型只是一个出发点,未来还有更多机会让我们认识与了解蓝藻,人类对蓝藻的处理与利用方法也在不断改善。生物模型制作是一个结尾,同样也是我们认识生物学的一个开始。

15 高一(8)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型

作品成员:

黄若珊

作品说明:

根据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用粘土手工捏制亚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最后用两个奶茶杯杯盖封装。

16 高一(8)班

作品名称: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作品成员:

林熠坤、曾弘烨、陈晓彬

作品说明: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我们参照课本封面的图片,设计简易模型图纸,采用超轻黏土制作主要部件。

首先,制作模型的部件,用橙色黏土制作磷脂分子的头部,塑料网拆成长条做尾部。用白色黏土制作贯穿和嵌入蛋白质分子,表面糖被用紫色黏土制作。取两小段铁丝,粘上绿色黏土制作糖链;然后,进行组装,用牙签连接磷脂分子和糖蛋白,构建双分子层结构,在双分子层的边缘、内部嵌入蛋白质分子,在表层插入糖链;最后,将模型固定在硬纸板上。

17 高一(9)班

作品名称:

噬菌体

作品成员:

施雨 刘非儿 刘阳 卢舒悦

作品说明:

制作材料:超轻粘土,卡纸;制作计划:设计思路:网络中下载噬菌体样本,按照其步骤进行制作与安装。小组选择用粘土制作是因为超轻粘土易风干,颜色众多易标记。设计理念:致力于将生物模型完美还原,通过本活动也有意加深同学们对生物细胞构造的印象与对其的理解。

18高一(9)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

作品成员:

杨雅鑫 吴敏泓 吴凡

作品说明:

作品材料:①用过的草稿纸②颜料和胶水③厕纸(未使用)。

设计思路:①确定做植物细胞模型,按比例绘制出植物细胞模型图纸。②准备好材料(充分践行绿色环保与能源回收再利用),按由内到外,由大到小的顺序制作③先用草稿纸初步搭建出植物细胞模型基本形状,再用厕纸(为避免浪费,有部分使用浸泡过两天的软化可塑形的废弃草稿纸)覆盖在表面使之较为平整,最后上色,并将植物细胞内各结构有序粘在细胞模型雏形上。

设计理念:①践行绿色环保制作原则,尽量使用能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努力实现“变废为宝”垃圾创造新价值。②坚持精确建模原则,把每个部件等比放大。③追求模型美观直观,创新性地将模型从传统的半球形展示改为了四分之三球形展示,是模型更加立体直观,更突显了团队模型制作的用心与技术。

19 高一(10)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王贝瑶

作品说明:

制作材料:超轻黏土、丙烯颜料、防水贴纸

设计思路:根据生物书中的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制作,并且使用百度查找重要的细胞器的结构。先做一个大小合适的载体,将每一种细胞器一个一个地填充进去,最后上色。

设计理念:尽量使作品更加科学严密精致。如:细胞核做出了核仁与核孔,细胞壁也涂了更深的颜色来表现。做出更美观可爱有活力的作品。如:调了无数种颜色,让色彩的搭配更赏心悦目。在空白的区域做画一些可爱的东西。

20 高一(10)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鲍明荣 程文鲲 郑以昕

作品材料:

塑料袋,水,铁丝,丝带,乒乓球,橡皮泥,夏威夷果壳,立白洗衣液的壳

作品说明:

设计思路:我们做的是植物细胞模型图,首先把立白洗衣液作为植物细胞,剪开中间部分,其次向弟弟索求橡皮泥做核糖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拿出珍藏的陈年的龙眼核和果壳再加上乒乓球就做成了溶酶体和细胞核,那液泡怎么办呢?看着立白洗衣液巨大的开口,就突发奇想,拿来一塑料袋往里注水,系于立白洗衣液上口,液泡就完成了,然后取来丝带要做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可是难以固定,就用铁丝穿过丝带,最后用口香糖粘住。

设计理念:利用有限的材料创造无价(创新美观简单)的模型;尽量做到环保,废物利用;基于细胞比例进行制作;让人更好的了解生物细胞。

21 高一(11)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王子欣、江秋辰、张德翥

作品说明:

本作品是植物细胞模型。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使用颜色鲜艳的超轻黏土做细胞器,便于区分。再选用滴胶塑成细胞形状,一方面方便观察,另一方面利用滴胶的坚硬使作品不易受损,结构坚固,方便移动和保存。设计上我们以生物书上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为标准,力求科学、真实、还原。使本作品可作为生物学习的对照物和辅助工具。液泡用蓝色黏土做成,上面设计了云朵图案,代表蓝天白云,象征着擎云,白云上蓝色的大圆代表着老师,小圆代表着学生。名字写在象征附中的银杏纸片上,贴在作品侧边。结构上创新性地将包裹着细胞器的细胞质与细胞膜、细胞壁做成可分离的,可将细胞质拿起观察。

22 高一(11)班

作品名称:

噬菌体模型

作品成员:

林润翡、吴文韬

作品说明:

模型的上半部蛋白质外壳用硬纸板拼接而成,中间连接部分用的是自动笔笔管,用黏土加以固定,底部由用完的水笔芯经打火机灼烧软化后拼接组成。设计理念: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知识,热爱生物。我也通过这次动手制作模型更加了解噬菌体的结构、特征,加深对生物体的认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生物的方法。

23 高一(12)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方泺煊

作品说明:

主要的造型是动物细胞的缩小模型,照着生物书上的图,用彩色的橡皮泥尽量向原图靠近。把动物细胞里的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用不同的颜色、大小区分开来。这个模型是为了让我们更直观,清楚,方便地认识,学习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区分。

24 高一(13)班

作品名称:

植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陈力遥、陈晶凌、张可璐、刘可

作品说明:

整副模型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等部分组成,主要采用绿色和紫色两种颜色。前期考虑用橡皮泥制作,但为了使作品的质量和立体性更强采用黏土塑性之后覆上颜料的方案。本作品为植物细胞模型,质量优良,做工精致,材料轻便。模型左半边主要为细胞核及核仁,右半边为液泡,两个叶绿体及线粒体对称分布在细胞核及液泡四周,间杂以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模型内部有约16颗核糖体环绕,取众星捧月之意。本作品美观独特,具有独创性。

25 高一(13)班

作品名称:

草履虫

作品成员:

吴涵、吴歆羽、余林霜、柯汶忻

作品说明: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大草履虫的寿命可达五昼夜以上。)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仔细。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具有净化污水、诊断疾病和去除富营养水体化藻类等的作用。从草履虫的个体及生殖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可以分裂,所有的细胞都是从原有的细胞分裂出来的。

26 高一(14)班

作品名称:

鱼内部解剖模型

作品成员:

林倚帆、陈嘉琪、张琳、江卓蔚

作品说明:

模型展示了鱼内部解剖的结构,用不同颜色的黏土捏出鱼的器官,再按压出鱼鳞的形状,再用银色金粉模拟鱼皮肤表面分布的色素细胞和光彩细胞,体现鳞片发光的特点。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鱼结构的认识,同时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和特点也有进一步的了解,体验到了模型制作的乐趣。

27高一(14)班

作品名称:

动物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

尹浩

作品说明:

根据比赛要求大小30cm*20cm*20cm设定模型大小,实物与模型比例(1:10000)

28 高一(15)班

作品名称:

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

作品成员:

汤子城、吴同、游芳钧、梁玲珑、黄孝圻

作品说明:

1.设计理念:以简单美观为准则,更加直观地展示不可触及的微观世界。

2.设计思路:① 根据生物必修2 P63的内容制作此模型② 利用超轻黏土,制作DNA双链与RNA单链③ 利用牙签加以固定,并将其安置在由超轻黏土制作的RNA聚合酶上④ 制作完成后将其安装在纸板上

3.作品材料:超轻黏土,牙签,硬纸板

29 高一(15)班

作品名称:

植物叶片细胞模型

作品成员:魏椿翼

作品说明:

这个生物模型是关于植物的叶片细胞,以厨房常见豆类和广告装饰店铺KT板边角料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内质网等。本模型根据植物细胞结构形态以及大小比例用黑色的緑心黑豆表现致密的细胞核;用绿豆表示富含叶绿素的叶绿体;用细小长椭圆形的红豆首尾相接表示薄层的内质网;用白色半透明的泰国大米表示液泡结构;用黄豆表示粘稠且富含营养物质的细胞质,充分利用了各种豆类作物的颜色和营养属性,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植物叶片细胞充满魅力的生命力。

30 高一(15)班

作品名称: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作品成员:

邓有旭、黄崧宸、罗炜杰、张晋滔、陈禹衡

作品说明:

1.设计理念:将科技,艺术,生活完美融合,以绿色低碳环保节能为准则,通过集体的团队合作,将课本抽象概念高精度还原并形象化。

2.设计思路:① 首先确定制作对象为DNA,对比课本与参考资料手绘设计图,并附上步骤② 接着谨慎考虑选用的材料,力求环保,美观③ 其次面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队员讨论,尝试解决,不能解决的求助老师提供启发与引导④ 制作完成后将剩余材料妥善处理,保证不造成污染与浪费;

3.作品材料:铁丝,塑料球,木棒,废弃泡沫垫;

4.材料来源:工地废弃铁丝,快递站包装剩余泡沫,餐馆用过的一次性木筷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小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