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技术分析(含基础知识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质谱峰型不好怎么办 质谱技术分析(含基础知识点)

质谱技术分析(含基础知识点)

2023-03-26 0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色谱与质谱的结合为实验室创造了理想的分析工具。联用技术充分发挥了色谱和质谱检测器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文以色谱质谱联用的 接口技术为例,看一看质谱技术的变迁与发展,下面就 跟小析姐一起好好了解下吧。

近代仪器分析的一种发展趋势是两种或多种分离、分析技术联用。为什么要联用?就是要结合不同分离技术的优势,强强联合,来检测更复杂更具有挑战的体系。色谱-质谱联用是两种分析技术优势互补的结合。也是目前联用技术中最为成熟的商品仪器。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互为补充,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是近20年来快速发展并成为临床检验领域最富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之一。

色谱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分离效能。可以把复杂体系,通过样品流过色谱柱的时候实现分离和纯化。 色谱出的峰,一般是通过标准品保留时间和出峰的时间是否一致来进行定性分析。对于复杂体系来说,应该购买什么样的标准品来进行定性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色谱来说,最大不足就是只能定性。

质谱,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四大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之一,能得到化合物分子量,通过碎片信息能得到分子结构信息,结合断链规律可以推出化合物的结构,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有很强能力。 但是,四大谱对化合物做结构鉴定时,对样品的纯度要求高,如果样品中有多种成分,无法进行鉴定。两者联用,把色谱的分离功能把复杂体系变成单一的化合物。

质谱,分析每一个峰对应的结构信息。两者联合起来,就成了复杂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色谱通过分离功能,成为质谱的进样器,满足了质谱对样本纯度高的要求。质谱,作为色谱的检测器,对色谱出的每一个峰拿到质谱图,通过质谱图对结构进行鉴定,弥补了色谱定性弱的不足。两者联用成了现在复杂体系定性定量的强有力的工具。色谱-质谱联用最大的挑战,质谱是在高真空状态下运行,而色谱是在常压,有时在高压下运行。如何将两个技术进行衔接,关键点就是接口技术。

从色谱到质谱的转变

真空变化:  760 torr —10-5 to 10-8 torr 物态转变:  液态—气态 带电状态: “中性”—离子。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代才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商品接口及成套仪器。这个技术解决通过电喷雾电离和化学电离源使得联用技术得以成功联用。 20世纪70年代   直接液体导入接口(DLI)                          移动带技术(MB) 20世纪80年代   热喷雾接口(TS)                          粒子束接口(PB)                          快原子轰击接口(FAB) 20世纪90年代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接口(MALDI)                          电喷雾电离接口(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接口(APCI)

  

接口技术

  将样品导入质谱仪可分为直接进样和通过接口两种方式实现。 直接进样 在室温和常压下,气态或液态样品可通过一个可调喷口装置以中性流的形式导入离子源。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可通过顶空分析器进行富集,利用吸附柱捕集,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使之解吸,经毛细管导入质谱仪。 对于固体样品,常用进样杆直接导入。将样品置于进样杆顶部的小坩埚中,通过在离子源附近的真空环境中加热的方式导入样品,或者可通过在离子化室中将样品从一可迅速加热的金属丝上解吸或者使用激光辅助解吸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可与电子轰击电离、化学电离以及场电离结合,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或者难挥发物的分析。 目前质谱进样系统发展较快的是多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用以将色谱流出物导入质谱,经离子化后供质谱分析。主要技术包括各种喷雾技术(电喷雾,热喷雾和离子喷雾);传送装置(粒子束)和粒子诱导解吸(快原子轰击)等。 电喷雾接口 带有样品的色谱流动相通过一个带有数千伏高压的针尖喷口喷出,生成带电液滴,经干燥气除去溶剂后,带电离子通过毛细管或者小孔直接进入质量分析器。传统的电喷雾接口只适用于流动相流速为1~5μl/min的体系,因此电喷雾接口主要适用于微柱液相色谱。同时由于离子可以带多电荷,使得高分子物质的质荷比落入大多数四极杆或磁质量分析器的分析范围(质荷比小于4000),从而可分析分子量高达几十万道尔顿(Da)的物质。 热喷雾接口 存在于挥发性缓冲液流动相(如乙酸铵溶液)中的待测物,由细径管导入离子源,同时加热,溶剂在细径管中除去,待测物进入气相。其中性分子可以通过与气相中的缓冲液离子(如NH4+)反应,以化学电离的方式离子化,再被导入质量分析器。热喷雾接口适用的液体流量可达2ml/min,并适合于含有大量水的流动相,可用于测定各种极性化合物。由于在溶剂挥发时需要利用较高温度加热,因此待测物有可能受热分解。 离子喷雾接口 在电喷雾接口基础上,利用气体辅助进行喷雾,可提高流动相流速达到1ml/min.电喷雾和离子喷雾技术中使用的流动相体系含有的缓冲液必须是挥发性的。 粒子束接口 将色谱流出物转化为气溶胶,于脱溶剂室脱去溶剂,得到的中性待测物分子导入离子源,使用电子轰击或者化学电离的方式将其离子化,获得的质谱为经典的电子轰击电离或者化学电离质谱图,其中前者含有丰富的样品分子结构信息。但粒子束接口对样品的极性,热稳定性和分子质量有一定限制,最适用于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有机小分子测定。 解吸附技术 将微柱液相色谱与粒子诱导解吸技术(快原子轰击,液相二次粒子质谱)结合,一般使用的流速在1~10μl/min之间,流动相须加入微量难挥发液体(如甘油)。混合液体通过一根毛细管流到置于离子源中的金属靶上,经溶剂挥发后形成的液膜被高能原子或者离子轰击而离子化。得到的质谱图与快原子轰击或者液相二次离子质谱的质谱图类似,但是本底却大大降低。 内容来源:江苏省中医院 转载平台:江苏省中医院 责任编辑:胡静 审核人:何发

2023基于中美药典与ICH指导原则的分析方法开发项目管理、验证及分析评价中统计学工具应用培训班

时间:02 月24日-26日

地点:上海

课程概述

    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质量标准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新原料药及制剂放行时和货架寿命期间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质量标准中关键项目指标的识别与限度确定,脱离不开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建立、验证、转移或确认又是通过对分析数据评价来实现的,药品检验及其结果判定更要以分析数据为依据,为帮助企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评估、解释和处理所获得的分析数据,我们定于 2023 年 02 月 24 日 -26 日 在 上海 举办 “ 2023 基于中美药典与 ICH 指导原则的分析方法开发项目管理、验证及分析评价中统计学工具应用培训班 ”

课程时间安排

02月25日

9:00-12:00  

基于 ICHQ14 及 USP1220 分析方法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项目管理与关键技术

1. 药物分析人员的日常培训与实验室有序高效管理

(法规、记录、培训、 COA 报告)

2. 基于 QbD 理念开展关键质量指标的把控实例分析

(晶型、残留溶剂、有关物质、基因毒性杂质、 pKa/logP 、纯度标化)

3. 以样品物料平衡为主线的集约化分析项目管理

主讲人:陈老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一直在做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物的质量研究与标准制订。经历过十几个创新药研发到获批的过程,她已经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项目把控模式。考虑科研以外的管理、人员培训、实验室项目监控等并把法规参透,于是陈博士可以把分析做成一个药品研发整个链条中的一个强势学科去推动整个新药项目的开展。

02月25日

13:30-16:30

基于中美欧最新版药典与 ICHQ14 指导原则的分析方法开发与建立

1 )方法建立前的准备和文献查询;

2 )不同来源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主要针对杂质检测);

3 )如何验证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自研产品(系统适用性研究);

4 )建立质量标准时,哪些杂质应采用准确法检测、哪些杂质可采用限度法检测。

5 )分析方法的稳健性和操作设计空间研究(杂质会漏检吗?);

6 )方法的变更管理内容研究(变更时“做减法”很难获得批准);

主讲人:谢老师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曾发表多篇溶出度和有关物质研究的文章,引起业内瞩目。

02月26日

9:00-12:00    13:30-16:30

一、方法验证基本要求

1   分析方法验证适用范围   2. 分析方法的生命周期管理

3   可报告范围确定     4   稳定性指示方法

5   多变量分析方法

二、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内容及关键要点

1 专属性评估,多种方法验证方法的专属性

2 准确度实验设计原则和可接受标准

3 精密度实验设计原则和可接受标准

4   工作范围确定

4.1   校准模型建立 线性或非线性和范围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低范围限的验证,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评估

5 方法耐用性的设计和评价

6   系统适用性试验的选择

三、分析方法评价和使用中的统计学工具

1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应用

2 、异常值的检验与剔除( USP )

3 、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 USP )

3.1   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别验证

3.2   准确度和精密度综合验证

4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评估( USP )

主讲人: 王老师 药典委员会委员、原省药检验院副院长、主任药师 中国药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是多家药学杂志的编委。2011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和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颁发的"201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的突出成就奖"。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药品检验》等专著多部,参与《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等和多部专著的编写,是《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副主编,还参与中国药典二部部分品种和四部的部分通则的英文版编审工作。

会务费

会务费 : 2500 元 / 人 (会务费包括:发票、培训、答疑、资料等) (参加朋友圈积攒活动最高可优惠 5 00元/人) 

培训报名联系人 : 王老师 

微信/手机:15506140531

增值服务

报名参加此培训课程单位可免费观看以下 回放视频(任选其一)!

课程一: M4注册申报资料合规撰写培训班(共计6课时)

一、 M4模块1行政文件和药品信息要求和考量

1.行政资料有哪些关键信息,如何撰写及准备行政资料

2.药品信息相关材料的撰写

二、 M4 CTD申报资料的整理策略、关注点和痛点

1.各项资料的法规及审查要点有哪些

2.申报资料撰写的思维与逻辑,撰写合规的申报资料

3.资料内容放置以及常见发补问题介绍

三、 M4(Q)对药学资料要求的考量

1.系统地深入剖析各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2.基于产品特点准确识别处方工艺研究存在风险,写好申报资料

3.如何科学、严谨的进行药学质量研究并逻辑清晰的整理出申报资料

主讲人:周立春   原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抗生素室主任、生化实验室主任及所长助理/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库专家

在药品检验一线工作 30余年,曾作为国家及北京市审评专家参加药品注册核查无数。第九、十及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局CDE仿制药立卷审查组成员,北京市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机构审评专家库专家。

课程二: 中国药典格式质量标准撰写实操及案例分析培训班(共计 6课时)

一、中国药典格式质量标准撰写参考的法规依据

二、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凡例

1.凡例的地位和作用

2.详细解读凡例十二部分39条重点内容

三、药典格式质量标准完整性、科学性及规范性

四、中国药典格式的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体例格式要求(编排顺序、段落、字体、行间距等方面的要求)

2.符合“凡例”规定的文字术语、计量单位和数字符号

3.检测方法叙述注意事项举例说明及与试验方案在行文表述上的区别

五、中国药典格式质量标准撰写要求详解

1.药品名称、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的格式要求

2.化学命名的要求与常见错误

3.含量(或效价)的限度规定规范书写要求

4.如何撰写药品的性状要求,包括外观、臭、味以及物理常数等;

5.色谱法、光谱法等鉴别试验撰写的要点分析

6.有关物质与残留溶剂检测项溶液制备、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测定法、限度撰写要求与常见错误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表述差异对比

7.AAS法检测元素杂质检测项撰写要求

8.溶出度、含量均匀度项下检测方法与含量测定一致或不一致的撰写对比分析

9.容量法、色谱法、效价等不同检测技术的含量测定撰写对比分析

10.纯度测定与纯度项规范撰写要求

11.类别、规格、贮藏、有效期的规范格式与常见错误分析

课程三: 符合 2020版药典的实验室(研发/QC)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共计6课时)

符合 2020版药典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法规体系概述

二、符合 2020版药典的药品检验流程管理

1.人员培训和资质确认(人员职责及培训计划、上岗前培训与资质确认、培训档案管理)

2.取样的风险控制点(环境、工具、交叉污染)

3.样品管理(法规、转运和接受、储存与发放)

4.基于风险评价分析仪器分类管理与生命周期管理

(分析仪器分类、编号管理、校验与维护)

5.2020药典对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要求

a对照品采购、接受与储存、标签与标示、发放与使用及标定

b试剂采购、接受与储存、标签与标示、发放与使用及标定

c溶液的配制及有效期管理

6.2020版分析方法验证转移与确认

主讲人:张老师 北京市药品审评专家,北京药监局新药研制现场核查专家,CFDA高级研修学院客座讲师。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任职近30年,主要负责药典标准的起草和复核、国内新药的审批以及进口药品的质量标准复核工作。

2020年版《中国药典》关键理化分析方法解读及实施

一、物理常数测定法关键点及药典符合性;

二、光谱法关键点及药典符合性,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0401)测试方法

2.红外分光广度法(0402)测定方法和解读判定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406)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0412)检测技术与方法;

三、色谱法关键点及药典符合性, 如高效液相色谱法( 0512)HPLC的原理、分析方法参数、系统适用性参数解析、积分方式;

四、容量分析方法在含量测定(检查项)中应用

五、其他理化分析方法和项目专项检查方法应用关键点及药典符合性如特性检查法、限量检查法等;

主讲人:王老师 药典委员会委员、原省药检验院副院长、主任药师 中国药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是多家药学杂志的编委。2011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和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颁发的"201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的突出成就奖"。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药品检验》等专著多部,参与《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等和多部专著的编写,是《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副主编,还参与中国药典二部部分品种和四部的部分通则的英文版编审工作。

课程四: 2022生物制品注册受理要求及合规的申报资料撰写培训班(共计12课时)

一、 2022《生物制品注册受理审查指南》及办事流程

1.生物制品注册分类解析

2.不同分类申报品种的适用范围和受理部门

3.登记表及登记资料的整理和填写基本要求解析

4.形式审查的要点以及常见问题

1)申请事项常见审查问题(适应症、临床试验条件、)

2)沟通交流审查要点及问题

3)申请表审查要点(容易填写错误项目)

5.受理审查决定及批准流程

6.生物制品注册申报资料自查表

二、生物制品 M4格式申报资料撰写、常见问题解析与案例分享

1.模块一行政管理文件和药品信息具体要求和重难点解析

1)模块一的具体撰写要求

2)不同药品申请事项对应的M1撰写重要差异点总结分享

2.模块二通用技术文档总结具体要求和关键点解析

3.模块三原液章节的撰写要求、重难点解析和典型案例分享

1)S1-S3各个章节撰写要点讲解和典型案例分享

2)S4-S7各个章节撰写要点讲解和典型案例分享

4.模块三制剂章节的撰写要求、重难点解析和典型案例分享

1)P1-P3各个章节撰写要点讲解和典型案例分享

2)P4-P8各个章节撰写要点讲解和典型案例分享

主讲人:丁老师   高级工程师、曾任职于国内知名药企及外资企业高管、长期从事药品研发和注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国际GMP认证和国际注册等工作 课程设计与培训方式注重务实高效,包括剖析讲解与理解提升;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且条理清晰;明确重点与注重实用;实例分析与学员共享,答疑即有高度又有深度,即考虑法规符合性又考虑实践操作性!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与 CTD 格式资料对比实施案例解析

一、最新《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的通告解析

1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的应用范围

2生产工艺撰写时,关键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如何撰写药品注册标准及常见问题

二、最新撰写指南与 CTD 格式文件要求有什么不同点

三、《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对研发注册、市售申报体系要求

四、 CTD格式申报资料组织撰写要求的关键工艺研发过程证据资料组织案例解析

1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物料注册管理案例解析

2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工艺研发与验证注册管理案例解析

3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稳定性研究注册案例解析

4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工艺变更注册案例解析

5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产品技术转移注册案例解析

6基于注册风险评价的检验方法与质量标准建立、技术转移注册案例解析

五、最新生物制品 CTD格式案例:

1.基于慢病毒的CAR-T类细胞治疗产品注册案例解析

2.基于腺病毒、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疫苗、基因治疗产品注册案例解析

3.单克隆抗体注册案例解析

4.最新生物技术注册案例解析

主讲人:刘老师   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总裁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制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药工程高级工程师; 30余年行业经验,曾经在国内多家药企担任生产、质量的高管,从事过设备、工艺、科研、工程管理等各管理岗位。主导完成GMP体系、质量平台的搭建,主导完成多个细胞、基因药物的质控、放行工作,在GMP体系、法规解读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课程五: 2022基于风险评价的药品注册(研制和生产)现场检查及迎检要点解析培训班 ( 12课时 )

一、新形势下 “基于风险评价的药品注册现场检查”的概念

1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体系的总体介绍

2基于风险的注册现场检查考量要素和方法

3“基于技术审评需要的现场检查”的检查计划

二、药品注册核查检验启动原则和程序管理规定(试行)解读

1、药品注册核查与注册检验启动的原则与工作程序一般要求介绍

2、启动注册核查需要考虑哪些风险因素

3、如何判定药品注册申请风险等级

三、《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试行)》关键条款解读

1、研制现场核查要点关键条款解读

2、注册研制现场检查及缺陷分析

a、从核查角度看实验记录本的管理要求以及研发数据完整性复核要求

b、CDMO委托研究单位易存在的系统性质量管理问题

3、生产现场核查要点关键条款解读

4、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及缺陷分析

a工艺和现场一致性:原辅包信息核对、现场工艺同申报资料的核对核查案例

b现场物料系统的管理:供应商的审计、包装的储存和管理核查案例

c生产系统管理:处方、设备与工艺的匹配核查案例

四、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分析与答疑

主讲人:丁老师 高级工程师、曾任职于国内知名药企及外资企业高管、长期从事药品研发和注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国际GMP认证和国际注册等工作  课程设计与培训方式注重务实高效,包括剖析讲解与理解提升;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且条理清晰;明确重点与注重实用;实例分析与学员共享,答疑即有高度又有深度,即考虑法规符合性又考虑实践操作性!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注册现场核查要点

1最新研发指导原则对药品研发适应的注册现场核查要点解析

2研发现场核查与研发GMP条件及其研发过程适用体系解析

3基于药品注册分类原则的不同GMP管理范围与核查要点说明

二、 药品研发及临床注册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核查

1药品不同注册阶段与GMP体系适应要求与现场核查关系

2临床注册研发质量体系建设关键要求与核查关系案例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难点与误区对现场核查的影响

1、基于对起始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核查要求解析

2、基于风险评估的研发物料管理与核查要求解析

3、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研究与核查要求解析

4、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的核查对偏差的评估、调查、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

5、常见的研发质量管理误区与核查问题举例

四、药品研发 GMP管控与核查要点

1注册核查对药品研发生产系统的要求

2注册核查对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

3注册现场核查对药品研发注册阶段验证与确认要求

4药品研发阶段的变更控制与核查要点

主讲人:刘老师 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总裁

NMPA特聘讲师 曾在多家大型药企担任研发、生产、质量高管,从事过设备、工艺、科研、工程管理等管理岗位。拥有20年生物疫苗、生物蛋白、生物多肽类药物研发、生产、GMP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

课程六:新法规下的生物制品研发项目管理及研发质量体系构建

一、生物制品研发项目管理要求与质量体系支持要素

1.项目管理的岗位说明书设计与管理机构合规性设置要求

2.基于风险评价要素约束下的研发项目管理评价

3.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研发项目管理的深层性理由

二、研发 SOP文件与档案体系建立

1.NMPA及欧美法规分析,及对应的SOP清单

2.数据可靠性专项分析,及对应的SOP清单

3.国内研发企业常见的研发文件体系问题,及相应应该建立的SOP文件

三、基于研发生命周期的生物制品设施建设合规性要求与设计要素

1.生物制品研发GMP检测实验室设计合规原则

2.生物制品研发工艺中试制备GMP车间设计合规原则

3.临床样品生产的硬件要求(依据最新临床样品GMP来解析)

四、基于生物制品研发项目管理对关键物料及质量标准的先决条件要求

1.生物制品研发物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研发项目关键起始物料供应商管理要素解析

3.物料标准建立(原料药、辅料、内包材、外包材、中间体、起始物料、关键助剂、生物制品细胞、菌毒种等管理要求)

4.原辅包关联审评政策最新要求

五、生物制品研发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督和检查

1.QC检验流程管理

2.试剂和培养基管理

3.标准物质管理(建立、采购、使用,以及标准物质的建立)

4.OOS调查国际最新要求(FDA指南和MHRA指南深度结合)

5.微生物数据偏差(MDD)调查要求(PDA 2022年技术报告要点解析)

第二天

六、生物制品研发验证项目管理

1.基于生命周期管理下的生物制品的工艺验证项目管理要求

2.基于风险评价的验证与确认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3.生物制品清洁验证与项目管理要求解析

七、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管理

1.基于生命周期的研发阶段实验记录的设计和管理

2.小试与中试桥接的实验记录设计和管理

3.注册批次的研发体系对记录设计和管理要求

4.原液、制剂工艺验证批记录设计的特殊要求

5.基于特殊工艺设计的工艺流程切割与工艺不同基地上下游及制剂的工艺设计

6.生物制品的工艺过程控制及无菌控制要求

八、生物制品研发质量管理特点及要求

1.研发项目初期质量体系的与注册批次体系的不同要求

2.中试注册(毒理)阶段的质量体系建立考虑点

3.基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发偏差管理要点

4.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研发工艺变更管理要点

主讲人:刘老师 某大型医疗企业 质量总裁  近20年生物疫苗、生物蛋白、生物多肽类药物研发、生产、GMP 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曾对西比曼、恒润达生、拜迪生物、金斯瑞等进行体系培训和构建

地点 时间 会议主题(如需了解详情请点击文字链接查看) 线上 1 月07-08日 【线上】抗体药物工艺验证及转移、病毒灭活验证、下游工艺性能确认策略实施 线上 1 月07-08日 【线上】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全流程实施 线上 1 月07-08日 【线上】GMP管理体系的搭建改善及变更、偏差实施策略解析 线上 2 月23-24日 【线上】药企合规性自检内审专管人员内部检查技巧实战应用 上海 2 月23-24日 【上海】2023基于中美药典与ICH指导原则的分析方法开发项目管理、验证及分析评价中统计学工具应用培训班 线上 2 月25-26日 【线上】药品注册事务体系构建及实战申报执行策略实操 线上 2 月25-26日 【线上】中美欧药物警戒体系搭建实施要点应用实操 线上 3 月05-07日 【线上】药品注册电子申报实操演练及CTD撰写 线上 3 月25-26日 【线上】抗体药物工艺验证及转移、病毒灭活验证、下游工艺性能确认策略实施

报名咨询

培训报名负责人:王老师 微信/手机: 1550614 053 1 (微信同号) 感兴趣的朋友尽快落实一下人员 组团报名可享受优惠 欢迎咨询报名

更多服务( 二手仪器、分析耗材、检测、招聘 )

登录: 药品研发驿站公众服务平台(#小程序://药驿站+/tYNGvIBTuLt1Q7p) 或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

识别微信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