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关于北美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附贝加尔湖的微专题,建议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贝加尔湖地理位置特征 【区域地理】关于北美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附贝加尔湖的微专题,建议收藏!

【区域地理】关于北美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附贝加尔湖的微专题,建议收藏!

2024-06-02 1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1)类型: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地为主。

(2)分布:西部分布的是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主要有落基山、内华达山、海岸山脉等,山脉之间分布宽广的盆地和高原),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东部是低矮(古老,久经侵蚀)的高原(拉布拉多高原)和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

(3)地势:中部低,东西高。

(4)特殊地貌:西部由于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由于纬度较高,多冰川地貌。

(5)海岸线:西部海岸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和峡湾。如纽芬兰岛、巴芬岛、哈德逊湾、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

2.气候

(1)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位于美国东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35°N-55°N之间、100°W以东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受西部高山阻挡,仅分布在沿海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科迪勒拉山系西侧40°N-60°的太平洋沿岸 热带、温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和格陵兰岛的南部及西部沿海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2)特点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并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无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降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

②北美洲大陆中部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北美中部为南北纵贯的大平原,冬季,可使高纬地区的寒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使广大内陆地区降温;夏季,低纬暖湿气流易北上,使内陆地区增温,气温年较差大,从而增强了大陆性特征。

③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太平洋南北延伸。

受南北向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这些气候类型不能向东延伸。

④西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中东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高原山区降水少。

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中东部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且由于东部山地和高原地势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造成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补充】

1.欧洲西部和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对比

异同 表现 原因 同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来自海洋暖湿西风的影响;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异 其分布北界的纬度,欧洲比北美洲高 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远大于阿拉斯加暖流,且欧洲的轮廓走向有利于北大西洋暖流向高纬度延伸,因此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阿拉斯加暖流影响的纬度范围 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 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人;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对比

气候 分布 成因 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N~35°N亚热带大陆东岸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 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 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3.河流

(1)分布:落基山以东的河流主要注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丰富,注入太平洋。

(2)主要河流

① 密西西比河

特征 主要表现 水系 流程 北美洲流程最长,世界第四长,若以发源于落基山东坡的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算起,全长6262km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最广,约310万km2 支流 其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 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 流向 支流多东西向,干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河道 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中、下游比降很小,河道迂曲,河漫滩宽广 水文 水量 北美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东部支流流量大于西部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 汛期和枯水期 洪水期从中、上游的初夏提早到春季,4月水位最高;枯水期从中、上游的冬季提早到秋季, 10 月水位最低。(受俄亥俄河的影响大) 水能 水能资源,主要在支流地区,如田纳西河流域 流速 平原地区的河道流速较慢,但山区的流速较快 航运 航运价值高 ,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能通航,且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

②圣劳伦斯河(五大湖入海水道):水量相当丰沛,由于五大湖的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均匀,圣劳伦斯河成为世界上水位最稳定河流之一,枯水期(秋季)流量要占到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左右。 从湖口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上游河段,比降陡急,多急流浅滩,水力蕴藏丰富,但对航行不利。开凿了一条深达8.1m 的水道以及三条运河和七 座船闸,水力资源也得到开发。

地理-韦志榕-《普通高中地理-韦志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③马更些河

北美洲第二长河(4241km )。上游发源于加拿大落基山的东坡,东部因受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水系尚未充分发育,但有水道与大熊湖、大奴湖、阿萨巴斯卡湖等通连;西部发源于落基山的支流相对较成熟,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6-7月为洪水期。因地处高纬,河流有 较长的冰期(上游从10— 5 月,下游从 9— 6 月)。 由于向北注入北冰洋,还会出现凌汛。马更些河水系把偏远的加拿大北部与南部地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运送大熊湖、大奴湖一带矿产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该河的冰期,减低了它的经济价值。

④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大部分在美国境内,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mm,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 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初夏)和枯水期(冬季)的流量相差30 倍左右。

四.移民汇集的大陆

1.移民: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是欧洲移入的白种人为主,主要是英裔和法裔为主,主要讲英语和法语,还有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2.土著: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1万年前,从西伯利亚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黄色人种

01贝加尔湖在哪儿?怎么形成的?

“贝加尔湖”意为富饶的湖泊,它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南部,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位置图

贝加尔湖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的构造湖。大约在2500万年前,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地壳断裂,强烈地震使贝加尔湖所在的位置向下塌陷,形成了巨大的盆地,四周水流因地势差异飞奔而来,最终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

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

02贝加尔湖的特点

湖盆深

湖盆深

由于位处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频繁,使得贝加尔湖的湖盆仍在发育,贝加尔湖裂谷每年扩大2cm,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贝加尔湖的形成与演变示意图

水量大

水量大

湖盆的深邃使得贝加尔湖虽不是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但却成为了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多年的平均蓄水量可达到2.3万立方千米。

巨大的水量源于四周河流的汇入,贝加尔湖四周高山环绕,有色楞格河等336条河流注入该湖,却仅有安加拉河(叶尼塞河的支流)一条河流流出,汇水面积约达55.7万平方千米。

水面开阔,摩擦力非常小,这也使得湖区风力巨大,湖面常出现4米以上的巨浪,形成了贝加尔湖畔特有的奇观“高跷树”。风浪冲击湖岸,带走了树根附近的土壤,使这种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

高跷树

湖水清

湖水清

贝加尔湖的透明度能达到40.5米。为什么湖水这么清澈呢?

【湖水透明度】湖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

湖里生活着一种特别的动物,叫钩虾,以植物碎屑和动物残体为食,堪称”最佳清洁工“,是湖水保持纯净的重要原因。

钩虾

当然,除此之外,造成湖水清澈的原因还有很多~

结冰晚

结冰晚

由于贝加尔湖的水体深,面积也较大,冬季降温慢,相比同纬度其他规模更小的河湖,这个“巨无霸” 的结冰的时间会更晚。

它的封冻期一般在1月~5月(5月为最低水位),在冬末春初之际(2-3月),由于昼夜温差极大,引起湖水/冰不断膨胀收缩,还会形成 冰裂景观。

贝加尔湖冰裂景观

虽然贝加尔湖结冰较晚,但冬季极寒,所以结冰速度很快,湖底植物释放的甲烷气体来不及排出,在上升时就被锁在冰层中,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冰泡”。

贝加尔湖冰泡景观

而且贝加尔湖湖水含盐量较少,冰质很纯,致密坚硬。当阳光照射到湖面,波长较长的红橙光能够穿透冰层,而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冰层散射向周边,形成了著名的“蓝冰”。

贝加尔湖蓝冰

湖泊表面厚厚的冰层类似玻璃,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冰层使下方的湖水升温,而湖水向外散发的热量(长波辐射)却被冰层挡住,这种情况类似“玻璃温室”,所以冬季冰层以下的湖水水温较高,甚至与夏季接近。

湖水的双循环

湖水的双循环

随着季节的交替,贝加尔湖一年内会发生两次水体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属于双循环湖。为什么会这样呢?

【湖水双循环】如果湖水的表层密度大,下部密度小,表层湖水就会下沉,下部湖水会上泛,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湖水的对流,就发生了上下循环,也被称为双循环。

贝加尔湖湖水的密度会受水温的影响,当水温接近4℃时,湖水密度最大,低于或高于4℃密度都会减小。

在下图中我们看看湖水温度的四季变化。

【冬季】表层水温降到4℃以下,直到结冰,底层水温在4℃,上轻下重,不发生对流;

【春季】表层水温回升,接近4℃时,密度最大,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发生对流。直到上下水温一致,对流停止。

【夏季】表层水温继续升高,超过4℃,表层密度低于底层,上轻下重,不发生对流。

【秋季】表层水温开始降低,降至接近4℃时,密度最大,表层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发生对流。直到上下水温一致,对流停止。

由此可知,贝加尔湖的双循环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表层水温变化,密度增大,湖水下沉,底层湖水上泛。

03一起来做题

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发现,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下图示意贝加尔湖流域水系与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各月中,贝加尔湖湖水水位最高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与其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①地壳断裂下陷②火山喷发③流水堆积④冰川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与贝加尔湖南部某河流a河段相比,其北部某河流b河段的水文特征( )

A.含沙量较大

B.流量变化小

C.无凌汛现象

D.结冰期较短

【答案】1.C 2.A 3.B

【解析】1.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其补给季节在夏季,故ABD错,C对。故选C。

2.由文字信息“贝加尔湖所在区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及图上信息周围大量径流汇入可知,贝加尔湖是断裂陷落,形成深深的湖底,有利于巨厚沉积物的形成;注入湖泊的河流众多,携带泥沙入湖,在湖底堆积。综上所述,与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断裂下陷、③流水堆积,故①③对,②④错。故选A。

3.本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都较小,A错;由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知,b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b河段补给水源为湖泊水,比较稳定,且河流流向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a河段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流向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有凌汛现象。因此,B对,C错。b河段的纬度高于a河段,温度更低,结冰期较长,D错。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程度)。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图中四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色楞格河( )

A.径流量变化小,航运价值高

B.注入贝加尔湖,为内流河

C.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D.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答案】4.A 5.D

【解析】4.读图分析, 图中②③④三条河流都位于贝加尔湖流域范围, 即三条河流都汇入贝加尔湖,补给贝加尔湖, 因此三条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的影响小, BCD错误;①河流从贝加尔湖流出,即贝加尔湖补给①河, 因此①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贝加尔湖影响明显, A对, 故选A。

5.读图分析,色楞格河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会结冰,且结冰期较长, 同时该河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有凌汛现象, D对;色楞格河流域内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流程短、且流域内人口稀少,货运量小,因此航运价值低,A错;色楞格流入贝加尔湖,而贝加尔湖是叶尼塞河的源头,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因此该河不是内流河, B错;色楞格河沿岸纬度高,气候寒冷,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错。故选D。

【点睛】河流凌汛产生的条件:一是河流会结冰;二是河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大自然的瑰宝一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每年冬春季封冻。贝加尔湖水量丰富,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近年来,引起贝加尔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污染较严重

B.基础设施的建设

C.生活污水的排放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与周边湖泊相比,导致贝加尔湖开始结冰时间更晚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湖泊面积

D.人类活动

8.推测贝加尔湖每年的旅游淡季出现在(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6.C 7.C 8.B

【解析】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随着贝加尔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加,加上没有净化处理,使湖泊水质恶化,故C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结果,而非原因,故D错误;既然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周边工厂数量肯定少,工业污染不是湖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基础设施建设对水质影响小,故B错误。答案选择C。

7.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周边湖泊相比,导致贝加尔湖开始结冰时间更晚的主要因素是贝加尔湖湖泊面积大,水体深度大,故C正确;贝加尔湖与周边湖泊纬度差异不大,地形起伏也不大,且该区域人类活动对周围影响差异较小,故ABD错误。答案选择C。

8.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水每年冬春季封冻,春末夏初湖水开始解冻,此时贝加尔湖及附近地区冰雪融化,冬景消失,而春景未现,出现旅游淡季,故B正确,ACD不选。答案选择B。

贝加尔湖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在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及高跷树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春季贝加尔湖北部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主要是因为北部( )

A.周边地势高

B.湖面风浪大

C.湖面狭窄

D.纬度高

10.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

A.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湍流在垂直方向上交换热量

D.纬度高,湖水温度变化小

11.“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9.D 10.A 11.B

【解析】9.湖冰消融与温度密切相关,而温度受纬度、海陆位置、下垫面性质、 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贝加尔湖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西南端虽然纬度较中南部低,但是湖水较浅,湖水热容量较小,受周围陆地的影响,湖水温度较低。所以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主要是因为北部纬度高,D正确。地势,湖面风浪以及湖面大小对春季贝加尔湖北部湖冰消融时间影响较小,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贝加尔湖的冰层相当于温室大棚,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会对冰层下的水温起到保温作用,且冰层隔断了冰层下的水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所以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A正确;冬季冰层上下水温差异,与夏季冰雪融水注入无关,B错误;湖水湍流在垂直方向上交换热量,会使冰层下的湖水温度下降,不会使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C错误;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不是冰层上下温差大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1.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对湖岸侵蚀能力强。“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B正确;贝加尔湖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A错误;根部是土壤侵蚀后裸露地表的,而不是根部不易深入土壤,C错误;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不是根部裸露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大风和波浪是“高跷树”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风和水对于湖岸,以及其植被的侵蚀作用是非常缓慢的。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和巨浪的恶劣天气,最大风速可以达到每秒60米。狂风和它掀起的巨浪不断冲击着湖岸,逐渐破坏了湖畔的植被,并导致土壤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根部短小的草和灌木逐渐消失,而部分高大粗壮的松树则存活下来。

贝加尔湖面积约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每年1~5月湖面结冰,水位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分布,该地区盛行西北风。研究表明,贝加尔湖水位的年际变化主要与流域降水量密切相关,受气温影响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丁四地中,春季气温回升最慢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贝加尔湖水位的年际变化受气温影响很小的原因主要有( )

①湖泊封冻持续时间长②流域内冰川冻土广布③湖泊面积较大④湖泊深度较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B 13.A

【解析】12.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距离湖泊较远,气温回升较快,AD错误。丙位于西北风背风坡,冷空气影响小,升温快,C错误。乙地靠近湖泊,湖泊水量大、水面大、水深深度大,且西北有河谷利于西北风吹到乙地,因此是乙地春季气温回升最慢,B正确。故选B。

13.贝加尔湖每年1-5月湖面结冰,湖面水位变化不大,湖泊封冻持续时间长是影响因素之一,①正确。贝加尔湖流域纬度在51°以上,冰川冻土广布,冬季地下水和湖泊之间补给关系小,湖泊水位变化不大,②正确。③湖泊面积较大、④湖泊深度较深会使水位变化较小,且湖泊面积较大、湖泊深度较深对湖泊水温变化影响大,对水位影响不大,③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西伯利亚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综合自地理科学网、羊羊的地理教室、讲地又讲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