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豫湘桂战役为什么惨败 豫湘桂战役

豫湘桂战役

2022-03-24 1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金融

131 

 

1311320122 

 

康雅婷

 

血火湘南——豫湘桂战役

 

 

 

 

 

1944

年的某一天,位于湘南的一座普通的桥上,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两个

孤独的英雄狙击了日军四十多人,

最后被猛烈的炮火覆盖壮烈牺牲。

他们是当地独立连的一

个狙击手和新一连的一个神枪手,

分属国民军和八路军。

当时日军打到了南岭山下,

正值豫

湘桂战役爆发。

 

 

 

 

 

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帝国陆军于

1944

4

月至

12

月期间于中国河南、

湖南和广西三地发

动的大规模战争,

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

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

次军事失败。

1944

4

月开始,至

12

月结束,短短

8

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丧失了百余座城

市和

6000

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损失了厂矿总数的三分之一;丢掉了年产粮

1.2

亿石的重

要粮区;在作战中,中国官兵伤亡

50

万人,丧失空军基地

7

个,机场

36

个;日军以伤亡

7

万人的代价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

并将国民党统治区东西分割开来。

这种结局,

暴露了中

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弱点。无怪蒋介石在战役后悲哀地说:

1944

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

中最坏的一年”

“我今年

58

岁了,自省我平生受到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

 

 

 

 

 

 

从军事上来看。

首先,在大战之前,

国民党最高指挥层虽然发现了日军的异动,却没有

意识到大战的来临,直到豫中战斗开始后,才意识到日军的战略用意。其次,在指挥方面,

无论是最高当局与下属部队,

还是各作战部队之间,

都呈现不协调的情况。

如日军南进后在

皖鄂等地兵力单薄且分散,

最高指挥当局并没有利用机会命令当地中国军队出击以干扰日军

的作战部署。又如衡阳保卫战是湖南会战最大的一次战役,守军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敌

40

天,却迟迟得不到友军的支援,

最终丧失了里应外合的歼敌时机,

湖南很快沦陷。

而指挥的

失当也严重地影响了官兵士气,

如广西作战,

日军在中美空军的不断袭击之下居然能以每天

30

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不仅占领了广西,

还打到了贵州独山。

《扫荡报》

记者评论说:

“独

山失守,表现了军方的无能”

“敌军尚在数十华里之外,我军已仓惶逃走”

。美国参谋长联

席会议向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也认为,

中国所处的严重困境,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军方处置不

当和玩忽而造成的。

 

再从政治上来看。上述军事指挥的错误,有些是不合常理的。如作战部署和兵力配置,

本来国民党可以调动更多部队抵御日军进攻,但为了“预防共党扰乱后方”

,很多兵力却用

来监视八路军了。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

当日军开始进攻湖南的时候,

军事委员会讨论作战计

划,

是把预防日军和预防中共并列为两个议题。

众所周知,

国民党和共产党确实有着不同的

政治诉求,但是,抗日战争并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反侵略战争,如果把党派利益放在首位,

显然会伤害到民族的整体利益。

 

因此,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有军事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更多的时候,两种原

因是纠合在一起的。

 

 

 

 

 

豫湘桂战役的失败,

看上去日军似乎达成全部的作战目标,

但事实上,

日军兵力比战役

之前更加分散,

为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

美军此时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

美国陆军航空

兵拥有了更好的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

使得占领中国机场的行动完全失去了意义;

最讽刺的

是,打通了大陆交通线,

但到日寇投降的时候所谓大陆交通线也没能通车。

综上所说,

这次

战役虽然以日军取胜而告终,

但大陆交通线作战在战略其实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反而加速

了日本的战败。

 

 

 

 

 

从表面上看这场战役的失败,

导致美国对华的军队实力产生怀疑,

做出严重损害中国国

家利益的事——在雅尔塔会议上和苏联密谋将外蒙古

(即原中国的版图)

独立出去。

事实上,

雅尔塔会议对于中国利益的出卖,

不仅关系到换取苏联早日出兵中国,

也关系到欧洲战场英

美盟国与苏联的合作,

甚至关系到战后美苏力量的相互制衡。

因此,

即使没有豫湘桂战役的

失败,在本国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强国牺牲弱国的交易也要进行下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