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明躯干骨的组成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2024-06-18 0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体解剖学——躯干骨》说课稿

说课人:医学系张吨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躯干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为5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1、课程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恩格斯说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高度概括了人体解剖学对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马大军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二十一世纪创新立体化医学教材。本教材本着“需用、实用和够用”的原则,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书中安排了500余幅着色线条插图和大量的感受逼真的实物标本图片,非常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后温习。

第一章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的开始,躯干骨学习是学生第二次与解剖标本接触,高中的生物课的学习以及本章第一节骨学总论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其他8大系统以及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材处理

将颈椎、胸椎、腰椎的结构特点列表比较。

补充脊神经、骶管麻醉等临床护理知识。

4、学情分析

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人体解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前很少接触到解剖学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人体结构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有一定的畏惧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医学基础,掌握了一些医学学习方法。

5、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

教学难点: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二、说教法

PBL教学法: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与手段。

三、说学法

自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挂图:①躯干骨各骨形态图,②脊柱和胸廓整体观图,③椎骨的连结图;

标本:①骨架,②躯干骨各骨的游离标本,③脊柱标本。

2、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2’→复习旧课1’→学习新课35’→归纳总结3’→布置作业2’。

①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法,在ppt上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②复习旧课: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面学过的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基本构造两部分内容。

③学习新课:a、分组自学5’,教师提出问题:躯干骨有多少块?分别叫什么?位于什么位置?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答案;b、学生讲解5’,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c、教师演示10’,演示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特点,骶骨、胸骨、肋的主要结构。d、分组巩固10’,针对教师演示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e、集体检测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认骨”、“知骨”、“摸骨”。认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知道椎骨各部分名称,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区别,并指导学生在身体背部找到第7颈椎(隆椎)的位置,以及胸骨角和颈静脉切迹的位置。

④归纳总结 3’:回顾教学目标。展示躯干骨歌诀,要求学生诵读,抄录。 各部椎骨特点歌诀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

⑤布置作业 2’: a 、描述躯干骨由哪些骨构成的?b 、描述椎骨有哪些形态特点?c 、简略摹画出躯干骨形态图。d 、在自己和同学身上确定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及体表标志。

3、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需要在课后对该部分学生继续进行心理疏导和医学思想教育。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教师:医学系张吨

2013年10月15日 第五章 运动系统

躯干骨

(51) 椎骨(26)

胸骨

(1)

(24) 颈椎(C )7

胸椎(T )12

腰椎(L )5

骶骨(S )1

尾骨(Co )1 柄

体 剑突 肋骨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敖明章 2016.8

前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人体解剖学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人体生理学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英文解剖学词汇,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位置与形态,人体的正常活动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解剖、生理学术语描述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每章节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大纲,包括学时分配、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大纲所列内容按教学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和“了解内容”两级。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根据全国规划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编写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和重要的解剖生理学名词均用黑体字或彩色字标出,以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为适应双语教学,部分重点名词后面附有英文名词。第三部分为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本教案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 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及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发展史及地位。【教学重点】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及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讨论式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授课内容】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体解剖学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的科学,人体生理学(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两者研究对象不同,但有联系。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基础是结构的表现形式。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 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借助手术器械解剖尸体的方法观察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组织学(借助显微镜观察人体各组织的细微结构)、胚胎学(研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发生)。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功能,就是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如呼吸、消化、循环等的产生原理、发生条件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它的影响。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都是正常功能发生改变的结果。只有掌握了正常的,才能区分和鉴别异常的。所以,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三、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科学实验是创立和发展生理学的源泉。但它真正成为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17世纪初英国的William Harvey在研究古典医学著作时,发现先辈们对于心脏及血液运动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于是用动物活 (DeMotuCordis),体实验的方法,对青蛙、兔、羊、狗等八十余种动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1628年发表了论著《心与血液的运动》 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规律,揭开了现代生理学的序幕。恩格斯对Harvey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Harvey 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以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 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阶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性讲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员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列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教师备课笔记 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 学科解剖学基础 姓名 年级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备课教案 【课题】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

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研究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 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 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二)人体剖解学开展简史 (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2)面:程度面、矢状面、冠状面 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五)研究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进修必备欢迎下载 备课教案 【课题】第1、二章细胞、根本组织(一)上皮组织 【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2、了解细胞的形状、腺上皮和腺的特性、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第2—3课时】【教学进程】 一、复习旧课 二、授课 (一)细胞 1、细胞的形状 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 (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 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给,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经由过程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 (2)被覆上皮的分类 a、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在人体内特地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首要身分所构成自力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 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3、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1)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2)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人体解剖学——躯干骨》说课稿(1)

《人体解剖学——躯干骨》说课稿 说课人:医学系张吨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躯干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为5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1、课程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恩格斯说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高度概括了人体解剖学对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马大军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二十一世纪创新立体化医学教材。本教材本着“需用、实用和够用”的原则,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书中安排了500余幅着色线条插图和大量的感受逼真的实物标本图片,非常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后温习。 第一章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的开始,躯干骨学习是学生第二次与解剖标本接触,高中的生物课的学习以及本章第一节骨学总论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其他8大系统以及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材处理 将颈椎、胸椎、腰椎的结构特点列表比较。 补充脊神经、骶管麻醉等临床护理知识。 4、学情分析 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人体解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前很少接触到解剖学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人体结构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有一定的畏惧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医学基础,掌握了一些医学学习方法。 5、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 教学难点: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二、说教法

PBL教学法: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与手段。 三、说学法 自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挂图:①躯干骨各骨形态图,②脊柱和胸廓整体观图,③椎骨的连结图; 标本:①骨架,②躯干骨各骨的游离标本,③脊柱标本。 2、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2’→复习旧课1’→学习新课35’→归纳总结3’→布置作业2’。 ①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法,在ppt上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②复习旧课: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面学过的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基本构造两部分内容。 ③学习新课:a、分组自学5’,教师提出问题:躯干骨有多少块?分别叫什么?位于什么位置?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答案;b、学生讲解5’,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c、教师演示10’,演示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的形态特点,骶骨、胸骨、肋的主要结构。d、分组巩固10’,针对教师演示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e、集体检测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认骨”、“知骨”、“摸骨”。认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知道椎骨各部分名称,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区别,并指导学生在身体背部找到第7颈椎(隆椎)的位置,以及胸骨角和颈静脉切迹的位置。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共分十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和人体各系统的解剖、位置和毗邻;第四章至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建议;综合练习题。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的解剖方位及术语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学习建议 1.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该达到应用的水平,要求熟悉的内容要达到能够把握详细内容的水平,要求了解的内容也应该清楚。碰到疑难问题可通过网上答疑或借助学习指导书等形式解决。 2.注意学习的实践性;讲主要是形态方面的内容,因此建议学生要特别注意用观察法进行学习。学习教材时,要注意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必要时可借阅或购置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彩色图谱,以加深学习印象;上实验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标本、组织学切片,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在活体上观察和学习大体解剖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学习骨骼知识时,可通过触摸自己身体的骨骼来学习各部骨的名称和位置。 3.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四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时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要把细胞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果运用到组织内容的学习上。比如说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那么在学习每一种组织的细胞时,我们就要注意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红细胞除外)的特点上去学习把握。细胞在光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的形态、数量、位置;胞质及核的染色等方面。细胞在电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和其微细结构等方面上。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细胞这一节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学习各种组织的细胞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容易记忆。细胞和基本组织这一章的内容和后面各章节的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同学们要下功夫读细弄懂。 4.注意学习的反馈性: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认真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通过复习和练习来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教学内容】 1.细胞(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增殖)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掌握: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熟悉:1.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1、绪论、骨总论、躯干骨教案

□教案专用纸□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教师姓名赵荷艳职称硕士研究生授课题目绪论、骨总论、躯干骨 授课对象护理082 授课日期2008.9.23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实验观察授课节次第2-5节课学时 4 教材版本顾晓松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 掌握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3.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4. 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6.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 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8.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9. 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教学方法理论课:课堂理论讲授全部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示教。 参考书及教具1、多媒体课件; 2、骨总论、躯干骨挂图、标本、模型。 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难点: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外语词汇vertebrae(椎骨)sternum(胸骨)sternal angle(胸骨角)

□教案专用纸□ 本节课的新进展以前理论课的进行主要借助挂图,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避免了挂图的重叠,使教学更加方便。 教学过程课前:1、筛选教材内容;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中:1、理论课:绪论---20分钟 骨总论---20分钟 躯干骨---40分钟 2、实验课: 1、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要求以及卫生值日范围与安排; 2、介绍本次实验课所需观察的标本、模型; 3、介绍本次实验挂图的内容; 4、学生自行观察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和躯干骨的标本,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示教内容: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形态、分部 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实验课小结内容: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骨的分类、构造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分部,胸骨角的定义 肋的分类 7、预习内容:上肢骨、下肢骨 8、打扫卫生的安排。 复习思考题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集体备课及教研室试讲意见同意。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回顾 §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定义,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任务;我们的基本要求 §2 机体的组成 一、机体的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 二、系统(12个系统):体壁(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淋巴(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3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术语 一、标准姿势二、人体的解剖面: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三、机体各部位的名称: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四、体腔:脊部体腔(颅腔和脊髓腔)和腹部体腔(胸腔和腹骨盆腔);四分体 第二章细胞-回顾 §1 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膜: 组成:脂质和蛋白质功能:屏障作用,物质交换,信息传递 二、细胞核:控制中心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染色体(DNA) 三、细胞质: 组成: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心粒,纤毛和鞭毛 §2 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间期(合成期),分裂期(一分为二) 第三章基本组织-回顾 组织的定义 §1 上皮组织 特点:有极性,细胞多而密集 一、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 二、腺上皮:腺:外分泌腺(有管腺),内分泌腺(无管腺)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和分泌等 §2 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功能各异;细胞间质(基质、纤维)丰富功能: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 一、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五、软骨和骨组织六、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 肌组织功能:收缩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4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功能: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 第四章体壁(皮肤)系统-回顾 §1 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复层扁平上皮 黑色素细胞,黑色素,雀斑,痣,白化病,白癜风 二、真皮 1、乳头层:表皮嵴(指纹); 2、网状层:韧性和弹性,皮具,褥疮 三、皮下组织:脂肪组织 §2 皮肤的附属器官 一、毛发:毛干和毛根,毛囊,竖毛肌二、皮脂腺:皮脂,青春痘(痤疮、粉刺)三、汗腺:汗液,大汗腺,狐臭四、指(趾)甲:甲体,甲根 §3 皮肤的功能 1、保护作用; 2、感觉功能; 3、吸收作用; 4、调节体温:血管,汗腺; 5、合成维生素D(VD):佝偻病; 6、创伤愈合 皮肤病变,皮肤肿瘤(疣,皮肤癌),烧伤 §4 衰老效应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学生版)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学时:56 学分:3.5 绪论 掌握: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各部骨的名称、数目;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主要特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结构;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及数目,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手骨的组成及其名称;髋骨、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足骨的组成及其名称。 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的可塑性,颅的整体观,新生儿颅的特点,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连接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形式。脊柱的组成、椎骨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及整体观;骨盆的组成、界线及男、女性骨盆的性差。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主要运动形式。 了解:骨连结的两种主要方式;足弓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节肌学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位置、形态、作用和其裂孔通过结构。腹前外侧壁肌的层次和结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的起止和作用;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及其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了解:肌的形态分类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和命名。头颈肌、咬肌;背肌的分部和各层肌的组成;腹肌的分群;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组成。前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作用;手肌的分群及作用。足肌的分群及作用。三边孔、四边孔围成及其内容物;股三角的位置、界限及内容物;腘窝的位置、围成和内容;梨状肌上、下孔的通行结构。全身主要肌性标志。 第二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消化管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咽峡的围成和腭扁桃体的位置。牙的形态和结构、牙式。舌粘膜特点,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位置。咽的位置、形态、分部和通连关系;食管的3个狭窄及其与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和分部。结肠的形态结构特征;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了解:内脏学概述,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口腔的境界及其分部,食管的位置和分段,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大肠的位置及分部。肛管的位置及粘膜结构特点。 第二节消化腺 掌握:肝的形态,肝门及出入肝门的重要结构;肝的位置与毗邻,肝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汁的排出途径。 了解: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胰管开口部位。 第三章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道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喉的位置、构造;喉腔的形态及分部,声带的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肺门、肺根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并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护理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医学教育科学中的先修课和必修课。教学中要求正确阐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及毗邻关系,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正确把握主要器官形态特征和重要的体表标志、脏器及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和常用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关系。使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知识,为以后学习其它基础课、专业课和国家执业资格认证考核打下必需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坚实的形态学基础。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任务驱动、讨论、案例、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眼”、“脑”、“手”三者结合,使学生快速地熟悉和掌握解剖学知识,挖掘学生形态思维能力,并将临床常见病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改变传统人体解剖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1学时知识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体

人体解剖学常用知识总结大全

解剖学知识总结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分类: 分类形态功能分布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长管状

8、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实施性教学大纲(15级用)

《人体解剖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能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绪论 2 2 运动系统12 6 18 消化系统 6 2 8 呼吸系统 4 2 6 泌尿系统 2 2 4 生殖系统 4 2 6 腹膜 2 2 脉管系统18 6 24 感觉器官 4 2 6 内分泌系统 2 0 2 神经系统12 4 16 机动8 合计68 26 102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五、大纲编制说明 (一)适应对象与学时 本大纲是根据刘求梅、周铁波主编的21世纪医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新教材《人体解剖学》(第1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编制而成,主要供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10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机动8学时。(二)教学要求 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指对重点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理解:指对所学知识可以理解,并能记忆要点。了解:指对基本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实践方面主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解剖标本及模型上识别各个器官,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形态结构的特点、位置、毗邻等,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科学思维,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课堂提问、单元小测、实践考核、期中期末考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

人体解剖学 一、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其目的是使学生 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重要的毗邻关系等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人体解剖学 是系统阐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专业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 具备判断人体器官正常与异常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学习其他 基础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理论和形态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 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独立自学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培养具备扎实医学知识背景、良好科学研究素养,富有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的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服务。 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 掌握内容: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了解内容:人体解剖学的任务与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骨学 掌握内容:骨的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概念;颅底内面观、颅侧面观、前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翼点的概念;鼻旁窦 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 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内容: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肋骨的形态特点;肋弓的 概念;脑颅骨和面颅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的顶面观、后面观、颅底外面观的主要形态 结构;新生儿颅的特征;颅囟的概念;上肢骨的组成;下肢骨的组成。 3.关节学 掌握内容: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胸廓的组成;颅骨 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桡腕关节的特点;骶髂关节的组成;坐 骨大、小孔的构成;骨盆的构成;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踝关节的组成 及运动;足内翻和外翻的概念。 了解内容:直接连结的分类;滑膜关节的运动;脊柱的运动;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胸锁关节、肩 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喙肩韧带的位置及作用;前臂骨的连结;手关节的组成;耻骨联合的构成与特点;胫腓骨连结;足弓的构成、维持因素和生理意义。 4.肌学 掌握内容:面肌的名称和作用;咀嚼肌的名称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 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膈的位 置和作用;膈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过的结构;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前臂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髋肌的位置和 作用;大腿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了解内容:肌的形态和结构;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法;肌的辅助装置;颈肌的分 布和作用;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腹白线的位置;腹股沟管的位置及内容;上肢 带肌的名称和位置;手肌的分群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及作用;使足内翻和外翻的肌。 5.消化系统(英文)

解剖说课稿

人体解剖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地位 教材版本:《人体解剖学》,作者:李健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本课程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力学知识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的学习理念。人体解剖学将为体育专业学生后续的人体生理学,人体测量评价,运动医学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体系及分科,地位与作用,以及学习解剖学的基本研究观点和方法;运动系统三要素的形态、构造及其运动规律。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掌握系统的人体形态结构、机能及其辨证关系。熟练掌握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将人体的生长与发育作为其附篇来认识; 观念目标:让学生树立起形态与结构相适应的观念。 3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①运动系统②神经系统;难点是:①主要肌肉的空间走向及其与关节的相互位置②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程内容形象直观,因而以演示教学法为主。另外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的能力,在课堂当中加入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而且可以使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鉴于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学生应该理论联系实践,多观察模型标本,多动脑。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掌握适合本门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养成高效正确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要教学模式: 导入新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实践并探究问题——课堂提问——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练习 首先通过教师的动作引出本节的新课,即教师可以做出各种动作让学生观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护理《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本科54学时)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护理54学时) 一、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颁布的护理人才的专业规范,适用于以下护理专业:护理学(涉外)、护理学、护理学(中医护理方向)、护理学(高职专科)。人员学以便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0.5学时)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 了解: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 第一章运动系统(11.5学时) 第一节概述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骨学 一、总论 掌握:骨的基本形态和骨的构造(骨质、骨髓、骺软骨)。 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二、各论 (一) 躯干骨 掌握:躯于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椎骨:椎体、椎弓、七个突起、椎孔、椎管、椎间孔。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胸骨角、剑突、颈静脉切迹。 了解:各部椎骨的特点。 (二) 上肢骨 掌握:上肢骨的分部、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肩胛骨:关节盂、肩胛冈、肩峰。 肱骨:肱骨头 桡骨:桡骨头。 尺骨:滑车切迹。

了解: 肱骨:外科颈、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尺骨鹰嘴、桡切迹。 桡骨:腕关节面、桡骨茎突。 (三) 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分部、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髂骨、耻骨和坐骨的位置;髋臼。 股骨:股骨头。 了解: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四) 颅骨 掌握:颅骨的组成、名称、数目 了解:眶、骨性鼻腔、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五)了解重要的骨性标志:枕外隆凸、第七颈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鹰嘴、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第三节骨连结 一、总论 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运动。 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 二、各论 (一)躯干骨的连结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结构、胸廓的组成, 了解:脊柱的生理弯曲。 (二)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肩、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了解:、桡腕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三) 下肢骨的连结 掌握: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骨盆的组成。 了解: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四)颅骨的连结

《人体解剖学》人体骨骼

《人体解剖学》人体骨骼 人体骨骼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儿童的骨头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 中文名 人体骨骼

外文名 bones of the body 分类:骨 对象:人类 组成: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头在头骨(22): 头盖骨骨头: 前面骨头 头顶骨骨头(2) 世俗骨头(2) occipital 骨头 sphenoid 骨头 筛状骨头 面部骨头: 下颚骨 上颚骨(2) palatine 骨头(2) zygomatic 骨头(2) 鼻骨头(2) lacrimal 骨头(2) vomer 骨头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锤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头(1): 舌骨的骨头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锁骨或锁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专栏(24): 子宫颈椎骨(7) incl. 地图集& 轴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桡骨(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头: scaphoid 骨头(2) 半月形的骨头(2) triquetral 骨头(2) pisiform 骨头(2) trapezium (2) 梯形骨头(2) 头状的骨头(2) hamate 骨头(2) 棕榈或metacarpal 骨头: metacarpal 骨头(5 □2) 手指骨头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间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