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朗诵声情并茂,朗诵者需要的技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告诉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气用词内容感情技巧对初次见面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日本 要想朗诵声情并茂,朗诵者需要的技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告诉你!

要想朗诵声情并茂,朗诵者需要的技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告诉你!

2024-02-15 09: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使自己的语音标准自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在音节层面上把字音读对。我们的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各自或多或少都还带有一点地方口音,同学们平时所说的“川普”、“广普”其实就是说普通话与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此外,多音字、异读词以及“秀才认字读半边”都有可能使我们把字音读错。二是在声韵调层面上把字音读准。声、韵、调是构成字音的基本要素,其中声母是字音的起始部分,韵母是字音声母后面的部分,调是指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值。只有这样我们在朗诵时才能做到吐字清晰准确,发音圆润饱满。

2、深入理解作品

理解、感受和表达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一般规律,它强调的是有声语言创作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语言表达应建立在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只有深入地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框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把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才能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做到以声带情,声情并茂。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借鉴播音员主持人的一些方法,播音员主持人在拿到一篇稿件时,首先要快“扫”一遍稿件,看看稿件中有没有生字生词、不懂的句子、不懂的专业术语和成语典故等,然后看全文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在哪个段落,稿件总的感情状态、色彩和分寸是什么等。其实,分析作品是有章可循的,这就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谈到的“备稿六步”,即“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安静美丽的月夜荷塘美景,如果我们不联系作品的创作时代和写作背景,就很可能把它理解为这是一篇纯粹的写景文章。其实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当时所处社会现实的郁闷和不满,“荷塘”是一次隐蔽的逃离和抗争,是一次对理想的放飞和呼唤。这样,我们就能品味出作品中弥漫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之意境了。所以,只有深入地理解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接受作品中传递出的情感信息,才能充分地调动个人的情感体验,产生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态度,确定自己的朗诵基调。基调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某一句或某一段声音的高低,而是文章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朗诵时总的态度倾向,它体现了朗诵者对文章的认识和感受的整体效果。确定重点主次之后,我们要深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那种感情。感受是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有了感受,内容的表达才会具体形象,语言的色彩也才会丰富。感受有两种: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没有逻辑感受,就不会有清晰的表达脉络,也就不能让人感到“起、承、转、合”的变化。有了起承转合的逻辑感受,朗诵时声音形式的转换、情感表达的分寸就都有了内在的依据。而形象感受的关键是要透过一个个文字的符号,可以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的发展、空间的移动和事物的运动。

3、掌握朗诵技巧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朗诵也不例外,在把文字形态的诗歌、散文转化成悦耳动听的有声语言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表达技巧是不可能实现的。

(1)停连

是指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它与书面文字语言的标点符号并不完全一致,不是文字作品中标点符号的照搬、照用。停连一方面是生理上停顿换气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朗读作品时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思想感情的运动需要在哪里停顿,在哪里连接,我们就要在哪里停顿哪里连接,不受缚于书面文字的标点符号,停连的作用是使语义更加清晰明确,使感情富于变化。朗诵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播音学泰斗张颂教授在其著作《朗读学》和《播音创作基础》中概括了停连的十大类型以及落停、扬停、直连、曲连等停连运用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拜读。

(2)重音

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其语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重音,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加重声音”,也不是朗诵中气息重、声音响的地方就是重音,而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词或词组,它解决的是语句内部词或词组之间的主次关系,是语言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语义的千差万别正是通过不同的重音位置来实现的,不同的重音位置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语句关系,强调出不同的语义。

(3)语气

播音学对语气的定义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这个定义对普通朗诵爱好者来讲好像有点“专业”,如果我们从表达的角度来释义,可以这样表述:语气是语句的感情色彩、分量和声音语调的综合体现。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是由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决定的,语句所包含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和态度,最终要表现为具体语气的感情色彩,朗诵者只有把握好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并注意“度”的差异,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朗诵中,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需要通过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而声音的变化,吐字的力度,气息的深浅只能由口腔状态和气息状态来控制调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势,播音学将语势归纳为五种类型:

①波峰类:声音的发展趋势由低到高再到低。不管如何起句和收句,句腹都在最高处或较高处,如波浪之峰。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它的全部生命力”是波峰部分,为全句的表意重点,结尾部分语势平稳回落,使情感真挚深沉、氛围凝重。

②波谷类:声音呈由高向低再到高的态势,局腹处于较低点,就像两个波浪之间的低谷。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归期”、“涨”是波谷部分,需相对弱读或慢读。

③上山类:声音的发展趋势为由低到高,犹如上山。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中加黑部分语势逐渐升高,表达一种逐渐加强的情感趋向。

④下山类:声音的发展趋势由高向低,顺势而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句中加黑部分语势逐渐下行,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倾向。

⑤半起型:声音的趋势由低向高发展,但上升至一半时,气提声止。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句势在“初见”、“初照人”达到较高点,在“月”、“人”处虚收,诗歌追思询问的意境悄然而出,令人回味。

(4)节奏

播音学对“节奏”是这样描述的:“节奏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在上述概念中,“抑扬”是指声音相对高低的变化形式;“顿挫”是声音间歇长短的变化;“轻重”是声音的强弱变化,主要体现在重音和非重音的处理上;“缓急”是语流的节拍长短、快慢,是语流的速度表现;“回环往复”则是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比如矛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使白杨树的挺拔、向上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全文“赞美、坚定、自豪”的语气和上山类语势的反复出现,构成了这篇文章坚定昂扬的节奏。朗诵中的基本语气、基本语势和基本转换,造就了有声语言推进过程中的起伏跌岩,万千变化,也构建了有声语言节奏的六种基本类型:

①高亢型:声音总的特点是情绪高昂饱满,音色明亮厚重,语速节律偏快,语势多呈上山型。这种节奏多用于表现激动兴奋的心情和热烈的气氛。典型的作品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②低沉型:声音总的特点是声音偏暗偏沉,语速较缓,语势多为下山型,往往用来表现一种悲哀的心情和沉重的气氛。如鲁迅的《秋夜》等。

③紧张型:声音总的特点是情绪紧张、激烈,语气急促、顿挫短暂,语调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节律变换急遽紧凑。紧张型节奏多用于表现一种心里紧张、气愤、急切的情绪和紧张的氛围,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④舒缓型:声音总的特点是情感平稳、轻松明朗,语速从容舒缓,语势轻柔舒展。这种节奏多用于表现安静的环境,恬静的内心,平实的表白。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⑤轻快型:声音总的特点是情感轻松欢快,语流中顿挫少,语速较快且有一定的跳跃感,语势多扬少抑,往往表现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热情活泼的个性,如朱自清的《春》等。

⑥凝重型:声音总的特点是情感深沉厚重,语势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有力,节律偏慢,顿挫较多。常用于表达一种凝重的心情或深刻的思想,如峻青的《雄关赋》。需要指出的是,在作品朗诵的实际过程中,每一篇作品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一种节奏,可能是以一个节奏类型为主,几种节奏相互交叉使用。节奏运用的核心是讲求对比,收控自如。比如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停先连,欲连先停;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快先慢,欲慢先快。节律的跳跃变化是在对比反复中形成的,最终形成朗诵中鲜明的节奏感。我们在作品朗诵中把握节奏就是把握有声语言节律的变化规律,从而完美逼真地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朗诵的语言要生活化

我们说朗诵语言是艺术语言,是因为朗诵者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再现”获得内在语,对象感,并灵活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对生活语言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提炼,使之“感之于心,行之于声”。但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艺术语言是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一说到朗诵就感觉与平时说话不一样了,气也提起来了,声音也拿捏起来了,这种处理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也脱离了自己。

朗诵语言的生活化,是要求朗诵者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和文章揉合在一起,变成自己要说的话,要讲的故事。朗诵者的感情是由作品引发的,朗诵者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燃烧,要和作者的爱憎完全一致,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四、选择好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选择好朗诵材料十分重要:

1、要选择那些容易跟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够激发并能调动自己的朗诵意愿的作品。朗诵艺术是心灵的艺术,面对文字作品,没有心灵的触动共鸣,没有股股热流涌上心头,没有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冲动,那是不可能把作品朗诵好的。因此,朗诵要入情、入境、入心,虚假的煽情和拙劣的无病呻吟都是对原作的糟蹋。

2、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口语表达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比如有的人声音清脆悦耳,适合朗诵轻松活泼的作品;有的人声音宽厚明亮,适合朗诵《大草原》这类诗歌或散文;再比如,有些“深切缅怀”的诗歌或散文,别人读起来让你感觉很舒服,声音低沉柔和、气息深沉、舒缓均匀,但如果你自己发音部位比较靠前的话,就不太适合了。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特点和口语表达的作品,对一次成功的朗诵来说非常重要。

3、选择的朗诵材料最好有节奏,篇幅不要太长。节奏产生美,篇幅长的作品难以长时间集中听众的注意力,短小精悍的作品是最适合朗诵的。有声语言的节奏美是通过朗诵者对原作的理解、感悟、酝酿而转化成艺术语言的。所以理解要准确,感悟要到位,节奏要明快,让欣赏者随着你的朗诵节奏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场景、人物、情感,即情景再现。所以成功的朗诵是受众忘却了你,但进入了你所朗诵的作品的意境。而不是只记住了你,却不知道你在朗诵什么。

4、尽量避免耳熟能详,你又驾驭不了的名篇。一些名篇固然很好,但已经珠玉在前,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水平驾驭它,想出色太困难了,因为评委或者观众很容易发现你的不足,所以还是不碰为好。另外,如果某一类作品选的人很多,你最好也要尽量避开,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正面交锋,也可以让你的作品变的新颖,无形中增加分数。

作者:李军,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管理学硕士,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发展部新媒体项目组。

去伪存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