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朗读视频 谈“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4-06-17 0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孙宇

摘 要:“双减”的核心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加强教学质量,实现新时期全面育人的目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围绕着“双减”政策的内涵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双减”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使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7.018

在当前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减负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成长空间。但是,在以往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师更喜欢布置枯燥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提高,也让小学生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压力,难以高效开展对知识的探析与内化。在“双减”背景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其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与要求

1.内涵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为了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有效提高,很多学生已经进入题海战术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感到疲惫,产生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但是,结合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即便做了很多重复性练习,但其成绩还是无法获得有效提高。所以,若想将小学语文教育的成效增强,不仅不能将学生休息的时间占用,也不能随意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是必须要落实的。在“双减”背景下,需要为学生减去语文教学中缺乏科学性的相关内容,减少对学生知识探索所形成的消极影响。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合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单位时间的学习成效,保证教学的合理性,也要做到对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效协调。但是,“双减”政策的落实并不代表为学生随意减负,这并不是开展语文教育的目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工具性让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教学效率,利用人文性让学生获得知识、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更愿意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2.要求

在“双减”背景中,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有以下要求。首先,课堂环境要融洽。也就是说,需要使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实现对学生情绪的有效调动,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使学生一直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绪。其次,课堂氛围要明快。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愉悦感。并且教师需要维持平和的情绪,在心理上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将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重要的研究内容,实现对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

在以前的教育中,不仅需要承受课业的负担,也有着心理上的负担。所以,在“双减”背景下,需要将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也要缓解其心理压力。每一天学生都要在班级中坐几个小时,而且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感到较为疲惫。所以,若是教师不运用趣味性、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呆板、语言无趣,只将知识向学生讲解,不关注学生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消极情绪,自然也就不能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活跃的课堂会将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让其感受到知识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但是,无趣、呆板的课堂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形成厌恶情绪,认为知识的探索对于自己而言是痛苦的。所以,课堂教学的艺术是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对此加以关注。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将各种趣味的内容加以融入,使学生放松,保持积极的心理。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啟发学生思考,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适当鼓励,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消除,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都深入研究与设计,进而为学生构建生动、活跃、自由的课堂。

例如,在开展《景阳冈》的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联系相应素材为学生达成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引领学生开展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的相关歌曲,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彼此讲述自己熟悉的《水浒传》情节,交流水浒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打虎是关键。但是,仅凭文字的描述,学生无法产生直观印象,在理解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时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的这一片段,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在感官刺激中达成有效领悟。在教学中,将主题曲引入课堂,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不仅对水浒的相关故事产生更多了解,也形成了对本课知识内容浓厚的探究欲,在良好学习环境中开展对知识的探析。另外,视频的播放更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有效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促使学生快速领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利用信息技术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其实质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单一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方法,极容易使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学习质量下降。基于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将学生的注意充分集中。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可知,他们更容易被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在感官刺激中记忆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不同感官形成刺激,从而强化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在当前信息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可将图片、文字、声音等在学生面前生动地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促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教师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会让学生始终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与旺盛的求知欲,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达成主体性的全面发挥,进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天窗》的教學之中,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探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茅盾的故乡,也就是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学生介绍:同学们,这就是茅盾的家乡,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乌镇。在那里,有涓涓的小河,微微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乌篷船……利用生动的讲述、直观的图片以及动人的音乐,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乌镇中,也让学生产生对天窗强烈的好奇。结合本篇文章的题目,学生会思考天窗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天窗呢?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天窗的样子以及特征,让学生原本对于天窗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科学实现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真正将“双减”政策在语文课堂中落实。

3.激发自主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致使学生出现了在时间、精力上的大幅度浪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遭受打击。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实现内部转化的过程,只有在学习中越加努力,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动力,进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但从前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化特征,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导致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无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浪费,也不能发挥最好的教育成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更为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对学习的主观意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进行《田忌赛马》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探索中产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意识,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使学生质疑,观看这两次赛马,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奇怪吗?学生会提出自己的困惑:为什么都是相同的马,但是两次比赛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基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可提问:这个顺序可以随意调换吗?要求学生思考,若是不依照孙膑的计策,换另外一种方式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利用问题将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效激发,可使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联系学生的问题,组织其自主探析,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联系文章内容深入思考,将知识有效理解。并且,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强化。

4.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知识基础等都存在不同。所以,想要落实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差异性的考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形成合作能力的提高,也获得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育中,需要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等合理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结合任务开展对知识的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产生思维层面的沟通,更为深入地剖析语文知识。而且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样会获得成长。

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探索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诸葛亮是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诸葛亮预见到了什么?他预见的是否准确呢?利用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再在小组中快速交流、沟通,最后全班沟通,交流结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可让学生彼此形成思维上的互动,也在交互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灵感。并且达成知识的内化。想要将“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只是讲解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其可以更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探究、学习等多方面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

5.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想要实现“双减”教育目标,就一定要注重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实践是解决问题以及达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作用,为学生布置带有实践性的任务。并且,也可以将实践活动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达成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增强语文能力,完成“双减”教育目标。

比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内外有效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也实现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对于自己不明白以及想要了解的恐龙相关的知识通过书籍、网络进行查询,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等。并且,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的机会,创办恐龙世界展览。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个人特长的有效发挥,学生也不会产生对这一实践性学习任务的抵触情绪,而是保持积极态度,完成材料搜集、作品制作等,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有关于恐龙的知识,各方面素养也可获得充分锻炼。

6.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充分体现教学成效。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中,作业布置是关键,需要为学生减轻作业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降低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作业的布置需要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并且,在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也要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性,不为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任务,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内容。运用此种作业模式,学生会有效把握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最恰当的作业,不仅将作业的量减少,也能将作业的效用充分发挥。

例如,在进行《白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为学生布置可自由选择的作业,有效满足“双减”目标,也能够促进所有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本课作业内容如下所示:还有哪些和植物有关的诗歌,通过网络或书籍寻找,并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尝试做一回小诗人,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且,在写的时候注意分行。为学生布置作业,使其结合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这一作业模式真正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作业,可使学生保持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会形成对作业的抵触情绪。并且,也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当前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一件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可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也能够助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且,在更为轻松、高效的学习中,学生会消除对语文学习的负面情绪,保持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从而真正实现个人素养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何菊芳《扔掉包袱  快乐起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探究》,《小学生》2021年第12期。

[2] 王锦《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10期。

[3] 陈琼《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课外语文》2021年第27期。

[4] 周美英《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32期。

[5] 张晓东《零压力:让学·会学·共实践——小学“Y”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山西教育(管理)》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7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的其它文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精细化”指导策略探究摇曳在古代诗人心底的绝响谈《金锁记》月亮意象的悲剧意义“生活即教育”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谈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写作思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