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笔记1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规律的客观性含义是 马哲笔记1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马哲笔记1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2024-06-02 0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问题3:“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了“绝对真理”这句话是对的吗?

问题4: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相对主义还是绝对主义的观点?

问题答案将于明日在微信群里公布,欢迎扫码入群

1、政治在考研中究竟重不重要?

每年考研的同学考不上大多是因为数学分数太低了、或者英语和专业课分太低了,因此很多同学不重视政治的学习,觉得政治最后一个月背一下就行了,其实,这就是一个误区。

政治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只要是考试内容那就是“刚需”。而且政治可以拉高总分。要摆正心态重视它。

2、什么时候复习?怎么复习?

什么时候复习,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

文学类包括新闻传播、语言类、法律类、经济类、心理学等专业,总分和单科越来越高,这类同学要早开始;

高中曾经学理科的同学,要早开始;

艺体生、工科生,要早开始;

早开始,是多早呢?

最好是春季开始,打好基础。这点我们有的同学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用了21天的时间把史纲的重点梳理了一遍了。接下来课程从马原开始,这部分每年没什么变动,也比较偏难,偏理解,适合于早开始打基础。

3 、二战班

我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现在考研真正的对手还是二战、三战的同学,因为这些同学经历了一次或几次的考研,基本上各科的基础知识已经跑了一两遍,也知道怎么去复习,所以可以直接进入强化提分的阶段,不用再回过去跟着基础班再听。所以,我今年设置了一个“二战强化班”在 9月开始到12月考研前结束,这个班适合的就是考研政治分数在65分以上的同学,9月前,自己不停的刷题,9到10月我们快速的把选择题拉一遍,当然用的教材也不一样。11月直接冲刺。

而政治分数在65分以下的同学,尤其是50分上下的同学,非常建议你跟着全程班,因为你的基础还是很弱。但是要相信有了第一遍,你的提高会很快。这点自信是要有的。

下面这位同学去年自学53分,今年跟着全程班74分。

4、面授课与线上课究竟有什么区别?

首先,线上课需要的是 自律、自律、自律。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其实也体会到了面授与线上的区别,总的来说教育效果最佳当然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而 网课最需要的就是自律精神,比较适合的是有一定自学能力、学习上比较勤奋的同学。所以网课在某种程度上特别类似于健身房的课,需要自律。

其次,是对自己的时间可以做出科学规划的同学,根据去年全国在线教育大会的数据,全国考研学生网课的完成率是19.7%,这个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

最后,距离上的问题。一般建议郊区或者外地的同学选择线上课。减少来回折腾。

5、线上直播课与线上录播课的区别?

录播课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互动,老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或者这道题把握的情况,听完了就完了,没有任何反馈和监督。刷题不会的也还是不会。当然学生也没地方去和老师交流,这就是为什么直播课比一般的录播课要贵的原因。

课程报名后有专门的学员群,我也会留私人微信给大家。有不懂的问题随时问我都可以,哪怕是凌晨4点,我也会回复你的。

很欣慰,这位同学政治最后考了70分

6、艺体生担心跟不上怎么办?

建议艺体生能够跟全程班或者暑假集训班最好,因为课程会照顾到大家的基础,一般都会讲的很细,节奏也没有那么快,配合一定的练习,目标就可以完成。这个问题更多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且我的班上不仅仅有艺体生、也有工科生、法学生、医学生等等,实践的结果是这样的课堂氛围反而更好,当你看到别人在努力,你也会自觉的更加努力。

下面这位同学就是学音乐的艺术生,和前两位同学是一个班上的。政治也考到了68分。

7、态度问题

考研有个态度的问题,就是持之以恒。好多同学越到后期越容易松懈,有时需要自我鼓励。

考研的周期很长,注定是一段比较艰辛的路,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我觉得微博上有一段话说的很中肯:

“考研难,考名校更难,

要把雄心壮志藏在心里,

嚷嚷的凶,不代表成绩就好,

神押题和万能模板大多是个坑,

你越强大,世界就越公平。”

看完了这几个问题,相信你也更加明确了方向。

希望你能跟着我一起学习,我会尽力的。

————————————————————————————

下面是具体的“课程简介”。具体报名方式可以直接与我联系,我的微信是:zhangzhou028。4月初要给所有报名的同学寄出教材了,欢迎大家报名。

下面是“网络课”的介绍:

网络班学习打卡:

报名、咨询 请联系我的微信: zhangzhou028

可以直接扫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