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窗子”和“擦亮镜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观照自己作文 “打开窗子”和“擦亮镜子”

“打开窗子”和“擦亮镜子”

2024-05-14 1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世纪的西欧透过“窗子”,看到东方闪光的富饶,反观“镜”中的自己,处处散发着对黄金的渴望,于是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透过“窗”和“镜”看到中外差距,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国家如此,面对人生也应如此:多观窗外物,常识镜中己。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更新思想、不断开拓思路。窗外精彩纷呈,外面发生的事可以启发你的心智;镜中真实可信,镜中的你毫无保留的呈现,可以让你审视自己,知不足。罗斯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成效,反思国内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看清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才能让智慧之花绽放。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找准位置,确立奋斗目标。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芸芸众生中,哪个位置是你现在所处的?现在的你又将有什么样的未来?答案就在“窗外”“镜中”。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立志走出自我的圈子,才让世人了解了她。由此可知,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到人生的坐标。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观看世界可明了万物的规律,审视自己可以知道自己并不完美,自己不是中心。只有了解外面的世间百相,观察镜子中自己的平凡,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风向标。看到对面外界的美好,应反思自己的言行,了解对面人间的丑恶,也应注意自己是否助长了恶行的发展。德兰修女看遍了人间百态,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树立了为他人谋利的观念。审清世界,认识自己,人生的舞台才会变得宽广,人生的意义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仰观历史的长河,观人窥己者的光芒永恒闪亮,反观现世的状况,也唯有通晓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的人最终走上了成功的大道。李开复走出国门补不足,取得成功;马云即时了解行业界的动态,不断补漏创新,成为成功的传奇。倚窗观物,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对镜窥己,才能不断发现不足,不断超越,最终让成功之花铺满人生的道路。倚窗观物,要抱着学习、充实自己的心态,让外界的人、事、物滋润自己的思想之树。同时对不好的事,要善于利用它警示自己,为自己寻得成功的道路。对镜窥己,要客观、勇敢。对不足,坦然虚心弥补,对优点,要勇于发扬。如果两者充分融合,那人生的道路便会更加宽广!

(王少华漫画作品,有改动)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自身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 审题立意

1.审读材料

读懂漫画:

    “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镜子——看到自己。”这一提示语对窗子与镜子的作用,窗子的作用是“看世界”,是一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沟通的渠道。

“镜子”的作用是看自己,是一个人由表及里认识自己的工具。画面对二者的作用都没有明确的肯定或否定,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做出思考。

由此及彼:

“窗子”看到的外面世界有哪些?“外面的世界”可以包括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人通过“窗子”,了解他人,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接触外界的事、景、物、情、理,从而超越自我,拥有开阔的视野(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给人带来心灵感悟和境界提升。

“镜子”看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哪些优劣?既通过镜子看自己的外表美丑,也进一步观照、认识、反思、省察、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勇于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联系实际思考

题目中限定了“追求自身发展的当代青年”的身份,就是说应谈出青年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怎样通过窗子去看世界,又通过哪样的“镜子”看自己,然后在内外修炼中谋求自身发展。

     2.切题立意及拟题

      以窗观世界,以镜照己身 

       认识世界,审核自己

       观览世界,读懂“自己”

       了解自我,走向世界

       打开窗子,擦亮镜子

       开窗与照镜,学习和反省

        向外开“窗”,向内照“镜”

       我以窗联通世界,以镜观照自己

       在窗和镜中找到平衡

       比开窗更重要的是照镜

三 优秀例文

开窗照镜两相宜

开窗可以透气,也可以睹物观景看人。而对着镜子,可以照模样的妍媸,也照内心的盈虚。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可能看似对立,却并非割裂的,而往往矛盾统一。少了窗子,人触摸的世界就局促,人就活成了信息茧房里的蚕;少了镜子,人会慢慢失去自我,又成了四处乱窜的苍蝇。

    有窗又有镜,人的外和内,才能联通,不至阻滞,人生才是充实的,也才可能是完整的。所以,打开窗子看世界,擦亮镜子照自己,都很重要。

    而且,你会发现,能抵达一定业界高度的人士,往往能在窗和镜之间游刃有余。

就拿文学创作来说,文学陕军的三驾马车之一陈忠实也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罢,他们都善于“开窗”,把视野打开,充分汲取好的创作理念,比如借鉴《百年孤独》,学习模仿,而不是墨守成规,沿袭老一套。他们也不断对“镜”反思,自己之前的作品成功吗?我真的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吗?我坚持了自己的文学初衷吗?他们的《白鹿原》《蛙》既洗去文坛积习,又承继优良传统,成为了足以载入中国文学史的经典。

    再往大一点说,治理社会和国家,也要悟透有关窗子和镜子的道理。

    当今的中国,不会也不能再怀着“天朝上国”的观念,闭关自守。全球化的进程,其势汹汹,不可阻遏。坚持对外开放,就如打开一扇大窗,打开了我们开眼看世界的通道。通过“窗子”,我们惊诧于强国的科技实力,瞠目于芯片时代的精深玄妙。与此同时,我们不是顶礼膜拜,而是退居国内,也照照镜子,反躬自省,我们不再空喊“厉害了我的国”,我们拷问也质询“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引进来,也走出去,我们不讳言学习,又不失去自我。

    当然,经常打开窗子,不是要你每天思绪翻飞,魂不守舍,不是只羡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是要你一个劲讴歌窗外的鲜花,而忽略了牛粪狗屎。而不忘照照镜子,也不是躲在角落里,避开阳光,自我感觉帅毙了美呆了,然后恍然觉得我就是全世界。

    找到窗子和镜子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一种智者的眼光,是一种强者的法则。

      愿年轻的你,有一扇开阔通亮的窗子,也有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愿你开窗远眺有山重水复,照镜观心能柳暗花明。

      愿你一生,能向外走,也向内收,愿你去得了远方,也回得到原乡。

四 精选素材

【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墙角的小花,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变小了。——冰心

【精美语段】

1. “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当我们在物质世界中沉浸太久,心灵便会逐渐尘封、麻痹,渐渐丧失自省的能力。我们的面前需要有一面明镜,观照自己,省察心灵。著名作家史铁生在经历瘫痪后,对人生也失去了希望,日日在地坛中流转徘徊。也正在这无数宁静的下午中,在这万缕温暖的霞光下,他面对心灵的镜子,渐渐得以思索生与死的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由此,在这段面对自我的时间中,他明悟了,他选择排除万难也要活下去。活着,写作,是他的照“镜”给出的答案。

2.当然,透过那扇窗子看世界,也未必是有百益无一害的——窗外的世界可能也有乱象和假象,如果我们太笃信窗外的见闻,太在意窗外人的说法,不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加以分析,我们也容易陷入错误的泥沼,失去了自我。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着“镜子”照照自己。面对镜中的自己,我们大可打开心扉,进行自我审视。我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吗?我做对了吗?我的坚持会得到回报吗?用镜子看自己,可能看得更清晰,看得更透彻。

3.“开窗”开的是眼界,开的是心态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文学巨匠陈忠实现实曾表示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巨大转折点,就是在去泰国游玩的那一年。陈忠实清清楚楚地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认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蓝袍先生”。他十分震撼,之后的文学创作有了质的飞跃,创作出不朽名作《白鹿原》。这次出国对陈忠实来说无疑就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这窗对他的人生,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4.柏拉图曾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其实,不只是太阳,这个世界的每一天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同样每天都是新的。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世界。假如我们紧闭窗子,我们是否会逐渐与与世隔绝,最后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5..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生活,因而先要“对镜修心”——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自我追寻的小世界中,我们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可是切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与世隔绝,成为一座孤岛,不知自己的节奏早已跟不上时代,不知自己的身形因膨胀的傲气而臃肿不堪。所以还应“开窗看世界”,呼吸新鲜的空气,眺望窗外的风景,让自己弃旧图新,让自己与时俱进。

6.若无窗子,人便没有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没有放眼看世界的历练,目光难免会变得狭窄,也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的底线。若无镜子,人在外面纷扰的世界中便不懂反省自我,没有自我的提升,便难以直视内心的准则。一个摇摆不定的底线,是不能在世界上得到尊重,更无法立足于社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