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写柳楷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行楷入门练谁的比较好 卢中南:写柳楷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卢中南:写柳楷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2023-05-30 0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卢中南先生的柳楷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柳体的长处,其长处也就是难处。历来学书指导入津皆是欧颜柳赵。它们作为初学楷书的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在这四大家里,柳体是最讲究法度的,也是技巧性最强的,就用笔点画之精微细致,结构之规矩严谨而论,非柳公权莫属。故宫博物院张志和先生说他是唐代楷书艺术的最后完善者,应该是贴切的。要想在楷书技法上超越唐人,特别是技法完备的柳体,正如李白所说“难于上青天”。要知道,把字写得尽善尽美不可能,事物永远不可能求全责备。多少人都想把维纳斯的胳膊补上,终究徒劳而放弃。也正因为如此,宋人知难而退,另辟蹊径,我楷书写不过你唐人了,不跟你玩了。不尚法而尚意了。开句玩笑话说,该吃的他都吃了,我吃啥?他都写成这样了,叫我写成啥样?

柳公权《玄秘塔碑》

在审美取向多元化、注重书法表现性的当下,许多学书者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弄潮儿”的不断创新,即便是关注楷书发展的书人学者,也更青睐于魏晋小楷或民间碑版。柳体的自身缺陷在如今这种个性张扬溢于言表的环境里,企望能够得到观照才是咄咄怪事。换句话说,柳体压根就不招人待见,谁还去写?

我在《楷书教程》(华文出版社2006年1月版)里谈及柳体:“总的感觉虽然精悍利落,有骨有血,筋肉丰满,但是初学者要善于学习,此碑笔画过于瘦劲,个别字有鼓努之势,结构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应该避免流于‘骨瘦如柴’之嫌。钩画、捺脚等笔画的重顿,乃由于回锋所致,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容易过分强调而形成一种‘骨节’,使笔画显得累赘和多余,成为缺陷。”个人的特点如果不加控制,一味强调和突出,就会成为缺陷,长处会变成短处。书法家能够自选其利,初学者如果缺乏指点,误取其弊则是在所难免的。

黄自元临《玄秘塔碑》局部

写柳体真是难呀,前面有高峰,爬不上去,旁边又有栅栏,又进不去,还学他干嘛?现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儿少了。

当然我不是说柳字不能学,前贤法帖都要学。向别人学习一定要先搞清楚为什么,才能确定学什么和怎么学。前一阶段我主要是临习王羲之的《佛遗教经》,今天我试着临习了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中的“满招损谦受益”, 互相找一找感觉,我觉得挺有收益。只不过把钩画处理得锋芒毕露我是不太认同。

沈传师楷书《柳州罗池庙碑》

唐人学柳字的有沈传师、裴休等。自宋以来学柳体的人肯定不少,可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写出来成家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有一个普遍规律要知道,“学者多入牛毛,成者凤尾麟角。”具体到学柳体的人为什么少和为什么写不出来的问题,还是想多听听诸友的高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