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之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蜈蚣的毒牙叫什么 “五毒之首”

“五毒之首”

2024-06-02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我们提到蜈蚣时许多女性朋友可能会感觉到害怕和恐惧,蜈蚣拥有多个足脚,爬行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出现在室内和家居环境中,再加上蜈蚣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一般我们提起它时大家都会闻之色变,避而远之。今天我们探究的角度是从中药角度来探究蜈蚣的价值和作用的,关于中药蜈蚣的趣味知识,你又知道和了解哪些呢,感兴趣的朋友就随我一同看下去吧。

蜈蚣

蜈蚣的简单介绍

蜈蚣是节肢动物门、唇足纲的陆生动物。蜈蚣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多足脚,属于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因此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等

蜈蚣的背部大致呈青绿色或灰黑色,腹部为淡红色,足脚呈淡黄色。 蜈蚣一般生活在农村潮湿的地区,比如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属于肉食性种类,动物的腐肉或者昆虫都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

蜈蚣在《本草纲目》中的相关记载

说起《本草纲目》,我们肯定都不陌生,它是由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用时几十年呕心沥血完成的巨作,广泛而又全面普遍地介绍了中药材的纲目种类及其用=【】【】途和方法,不仅仅在古代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蜈蚣作为一种著名的中医药材,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和记录,《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蜈蚣在中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和繁衍,春天出来觅食活动,冬天选择冬眠,每一节都有相对应的足脚,有一对敏感的胡须和修长的尾巴。

蜈蚣

蜈蚣的作用

《本草衍义》对于蜈蚣的赞美

中国古代的医书非常丰富广泛,这些医书不仅仅是中国古代郎中的重要参考文献和救助病人的指导来源,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历史的重要传承。《本草衍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医书,论述本草起源、五味五气、摄养之道、治病八要、药物剂量等等方面和方法,对于当今中药的使用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这句话中不仅仅向我们简单明了的介绍了蜈蚣的外表,还告诉了我们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五种动物的中医药作用都是不可磨灭和不可小觑的。

蜈蚣在现代中医药药材中的广泛运用

蜈蚣现在是现代中药药材中的珍贵药材和重要种类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是非常的广泛的。《本草纲目》记载:“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蛇伤。”蜈蚣性温,味辛,有毒,滋补效果较好,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在小儿惊风上也有奇效,小儿受惊着之后,一般不适用于化学成分太多的西药 ,以免对小孩儿造成其他的副作用和身体负担,蜈蚣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中药材可以很好的缓解受风症状并且不会产生任何其他消极影响。

抽搐痉挛也可以将蜈蚣作为首选药材,抽搐痉挛不仅仅让我们的肌肉感觉到酸痛无力,而且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一定量的蜈蚣就可以很好的缓解相应的症状,解决我们的烦恼。

对于半身不遂的患者来说,不仅仅限制了自己的人身自由而且还给家人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和麻烦,半身不遂也往往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其实我们在治疗时也可以选用蜈蚣当做药剂来缓解症状,这样身体不久就会有明显改善。

蜈蚣

蜈蚣的价值

蜈蚣的食疗价值

关于蜈蚣,还有一道著名的中医方子叫做大蜈蚣散,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那么这道方子的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东医宝鉴》记载:“大蜈蚣散治破伤风,搐搦反张。蜈蚣二条、鱼鳔炒、左蟠龙炒烟尽各五钱。上为末,每二钱,以防风煎汤调服,服此不解,觉转入里,当服左龙丸。” 那么它到底治疗什么呢?临床上用于治疗疗疮肿毒、无名肿痛、急性乳腺炎、淋巴结核、骨髓炎、烧烫伤等等。不过在古代它最主要治疗的是破伤风。

除了制药,蜈蚣还可用来制作药膳。想必看过金庸先生所写的《神雕侠侣》的朋友对油炸蜈蚣这道菜不会陌生吧,书中的洪七公曾说道:“华山之阴,是天下极阴寒之处,所产蜈蚣最为肥嫩。广东天时炎热,百物快生快长,蜈蚣肉就粗糙了。”而现在油炸蜈蚣的名气也不小,在路边经常可以看到。

油炸蜈蚣

蜈蚣是西南地区人民的福音

我们都知道西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非常适宜多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所以西南地区毒虫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多种毒虫体内含有致命的毒素,一旦人体不小心被毒虫伤害,毒液就会迅速攻击人类的心脏和器官造成心脏和器官的迅速衰竭从而失去生命。所以许多西南地区的人民都是因此而意外受伤,造成家破人亡的惨烈局面。

在中医书记载之后,人们才逐渐改变了对于蜈蚣的看法,逐渐把蜈蚣用于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之一。不小心被毒蛇或者毒虫伤害之后,人们大都选择服用一定量的蜈蚣来消除肝脏和身体各大器官内的毒素积累,因此缓解身体负担,为身体保驾护航,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蜈蚣是西南地区人民的好朋友,好帮手。

蛇医专家和蜈蚣的故事

相传中国著名蛇医专家季德胜和蜈蚣也有着不解之缘。季德盛作为研究蛇类动物的著名专家,在日常生活和研究时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毒蛇种类,有的蛇无毒,但是有的蛇毒性却巨大,有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威胁。

有一次,季德胜在研究一种比较新奇的毒蛇种类时,不小心被小花蛇咬伤了手臂,手臂的皮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变黑,并且出现了中毒的症状,季德胜连忙内服蛇药,但是仍然无效,眼看着人就要晕倒在地,医生却束手无策找不到解药和方法。

季德胜连忙命人拿出五条蜈蚣服下,然而过了一会儿仍然不见好转,在这时束手无策的良妻只好打电话向师兄求助,师兄说继续口吃蜈蚣,数量加倍,妻子照做,果然,不一会儿之后季德胜逐渐的清醒了起来,蜈蚣救活了季德胜的性命,季德胜称赞蜈蚣有大用处,是他的救命恩人。

蜈蚣

当然关于蜈蚣的趣味知识和人文历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也要逐渐改变对于蜈蚣的陈旧观念和看法,正确认识到蜈蚣对于我们人类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蜈蚣的发展和生存繁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全国中草药汇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月

[2]钱超尘. 神农本草经校注[M]. 学苑出版社, 2008.

[3]吴越日华子集, 韩保昇, 尚志钧辑释,等. 蜀本草:辑释本[J]. 200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