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族如何取名有什么讲究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2024-04-09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碑上刻名字有什么讲究?

清明刚过,从老家祭扫回来,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来了兴趣。

这次回老家扫墓,由于平时对民俗文化关注比较多的缘故,老家很多人邀请去看他们家的老祖碑。通过笔者的所见所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从家乡一些立碑的年代来看,最早的是明崇祯年间的,其后,大多为清康熙、咸丰、道光、光绪年间的。其中道光、光绪年间立的碑最多。从碑上的内容来看,可分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七八代后才立的碑。我看到一块立于道光年的碑,碑上文字称所葬之人为一世,立碑之人已是第八世了。碑上的文简直就成了一部小家谱,上面既有山林的界限中的“四至”(所拥有山林、土地四周的界限),也有后代的世系,列出了二世到八世的所有男丁的人名,无媳妇之名,也没有排序的说明。

按谱与碑的规矩,一般后代只写男丁名,不写姓,媳妇才写明姓氏。此家族后代的疑惑也就在人名的排序上,因这个家族的老家谱已失,年代久远,新修家谱按碑文记载记录,后代争议颇多。争议的焦点是分支体系问题,也就是哪家和哪家血缘更近的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因每一世的人名全排在一起,那就造成上一代某位祖先的儿孙是谁,而下一代对应上一代,其父亲是谁?后人已分不清了,所以才需要考证。

这种碑上的文字也是题主所描述的问题,几百年以后,你们家如果没有家谱或其他资料记载,你们的子孙后代也可能就会出现同样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碑上的上一代人,无法对应找到下一代的嫡系子孙。

展开全文

第二种情况是三四代内立的碑。这种碑比前种所承载内容要少得多,也就简单得多,无非就是墓中之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所殁的年月日,落款为其子孙,包括其儿媳和孙媳,不过其儿媳和孙媳必须生有男丁。碑上刻名字按长幼分开,如长子(媳)下面是长子的儿子及孙子,二儿子(媳)下面为二儿子的儿子及孙子。以此类推,条理清晰,与谱的格式如出一辙,后人一看也就清楚了,不会混淆。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儿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她们的名是不能上碑的,倒是一部分碑上刻有儿媳的名字,也有一部分碑上没有。

现在时代不同了,民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很多新立的碑上有了女儿和女婿的名字,有的人家甚至把外孙外孙女也刻上去,这样墓碑的家庭历史记录就更完整了。笔者赞同这种立碑的方式。

古碑的文字记录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历史资料遗失后,碑文就是重要的见证。国家如此,家族也是如此。墓碑本来说是坟墓的标志,民间说,有了碑就能记住墓中的主人,也就知道了墓的家族归属,同时也记录了家族发展的脉络,后代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至于碑上的文字大小规格和刻法,以及一些民俗方面的讲究,刻碑的工匠都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关键是自己提供的资料要准确无误,碑文的编排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让后人一看就能搞清楚。总的来说,这些讲究大多为迷信的心理,几百年后,没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后代感兴趣的是碑上文字记载的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