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有哪四大教派?四大教派有什么区别?你了解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传佛教的派别有哪些 “藏传佛教”有哪四大教派?四大教派有什么区别?你了解吗

“藏传佛教”有哪四大教派?四大教派有什么区别?你了解吗

2024-06-02 1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十一世纪的到来,三素尔整理了宁玛派经典,确立了系统教义,并兴建了专用场所,建立了僧伽组织。到了五世达赖时期,宁玛派不仅修建了多座寺院,其势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壮大。此后,宁玛派将佛教的显密教法分为九乘,其中显教包括三乘,而密教则涵盖六承。他们特别注重密宗的修持,留下了大量经典揭示了其教义和独特的修法。

萨迦派(俗称“花教”)

“萨迦”取名自灰白色的土地,最初得名于建寺之处的灰白色土地。萨迦寺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因此也被称为花教。传承方面,萨迦派拥有两种方式:血统传承和法统传承。然而随着教派的发展,又分化为俄尔、贡噶、察尔等三个支派。

在显宗方面,萨迦派涌现出两个传承流派。其中一个强调唯识见,传授法相学;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承中观应成学说。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萨迦派对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元代,帝师达玛巴拉在北京召集藏、汉、印度、北庭名僧,以梵文原本对勘藏汉文佛教大藏经典,历时3年完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为《藏文大藏经》的编定和刻印奠定了基础。至今,萨迦寺仍是藏传佛教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座寺院。

噶举派(俗称:“白教”)

噶举意为教谕或教传,它强调耳听心领,注重传承的口传心授,不拘泥于经典教义。据传,噶举派的远祖如马尔巴、米拉热巴等修法时常身披白色僧袍,因而得名“白教”。该教派起源于11世纪中叶,分为两大传承系统,即香巴噶举和达布噶举。香巴噶举在14、15世纪逐渐式微,而达布噶举一直延续至今。

达布噶举的奠基人,是西藏隆子县涅区的佛学家塔布拉吉·索朗仁钦。他在二十六岁出家,专攻显密佛教,通过修行获得深厚的法力。随后,他拜米拉热巴为师,学成密法后居住在达拉岗波寺,广泛传授教诲,并吸纳众多弟子,逐渐形成了达布噶举派。他的四大弟子分别在前后藏建立寺庙,形成了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帕竹噶举等四大支系,为达布噶举派的独特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格鲁派(俗称:“黄教”)

噶当派,是西藏历史上最早萌芽的佛教教派之一。“噶当”一词源自佛教术语,意为传达佛陀的教诲和规范,用佛语来普及佛教的教理。该教派的奠基人是仲敦·加唯琼乃。在1045年,仲敦从阿里迎请到卓越的高僧阿底峡,并在阿底峡的教导下皈依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仲敦于1056年倡建了热振寺,并以此寺为基石逐渐确立了噶当派的教诲体系。该教派的特点在于强调戒律,其教法以阿底峡所著《菩提道灯论》为核心基础。

噶当派的影响逐渐扩展,然而到了15世纪,宗喀巴基于噶当派的教义,创建了格鲁派。这标志着噶当派的思想传承,演化为了格鲁派的建立,为西藏佛教发展演变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篇章。格鲁派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西藏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于藏地佛教的繁荣与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教派的区别与共同点

信仰与教义

宁玛派:强调大圆满法,主张心本自清净,修习关键在于消业净习,即可契证本性,圆满佛事。

萨迦派:崇尚显密两教,注重“道果法”,认为修行有三个层次,舍去“非福”、断灭“我执”和除去“一切见”。

噶举派:口传心授,不重视经典,强调密法传承。分为香巴噶举和达布噶举两个传承系统。

格鲁派:强调戒律,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认为修行有三个层次,舍去“非福”、断灭“我执”和除去“一切见”。

组织结构

宁玛派:分为阿巴和有经典传承的两大类僧徒。

萨迦派:分为血统和法统两支传承,后来还分裂为俄尔、贡噶、察尔三个支派。

噶举派:分为香巴噶举和达布噶举两个传承系统,有四大支系。

格鲁派:强调师徒制度,以宗喀巴为创立者,后来成为格鲁派的精神领袖。

传承方式

宁玛派:传承分为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注重大圆满法。

萨迦派:注重显密两教传承,特有的“道果法”是其独特之处。

噶举派:口传心授,不注重经典传承。

格鲁派:注重戒律传承,阿底峡所著《菩提道灯论》为核心基础。

结语

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在信仰、教义和传承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自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它们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这一博大精深的宗教体系。这一丰富的传统不仅体现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在跨国传播中展现了其灵性智慧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