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蓖麻的功效与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蓖麻树百度百科 蓖麻,蓖麻的功效与作用

蓖麻,蓖麻的功效与作用

2023-03-13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蓖麻Bì Má 别名 红蓖麻功效作用 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小毒归经 ;药性 平药味 辛、甘、淡

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上被蜡粉,通常呈绿色、青灰色或紫红色;茎圆形中空,有分枝;叶互生较大,掌状分裂;圆锥花序,单性花无花瓣,雌花着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红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黄色;蒴果有刺或无刺;椭圆形种子,种皮硬,有光泽并有黑、白、棕色斑纹。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种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和传布 3 栽培 4 药用介绍 5 各家论述 6 参考 简介

蓖麻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学名Ricinus communis。栽培用以提取医药及工业用油,或用作风景树以观赏其叶。叶掌状,12裂,大而美观;果古铜色到红色,生有硬毛和刺,簇生,美观,通常成熟前就采收。种子外形似豆,表面有花斑,成熟後含有毒的蓖麻碱(ricin)。可能原产非洲,已在全世界热带归化,印度和巴西是主要种植国。蓖麻油用作润滑油及缓泻药。在热带,植株可高达10∼13公尺(30∼40呎)。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则成仅高1.5∼2.4公尺的一年生植物。蓖麻属仅蓖麻一种,但有成百个自然类型和许多园艺品种。

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原产非洲东部,经亚洲传入美洲,再至欧洲。中国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 ,其他为零星种植 。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蓖麻栽培种有油用和油药兼用两种类型。根系发达,入土深。茎柔韧 ,中空,节节分枝 ,分枝多少因品种、密度而不同。多年生蓖麻植株高达 5米以上。茎、叶绿色或紫红色。植株被有白色蜡粉,光滑无毛。叶掌形,有的呈鸡爪形。花单性,总状圆锥花序,穗轴上部着生雌花,花柱红色,下部为雄花。偶有两性花混合排列或只有单生雌性花的植株。蒴果有刺或无刺,3室,每室1粒种子。皮壳光滑硬脆,有浅花纹,红至黑褐色。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

蓖麻在中国北方

玉泉山蓖麻

于冬前深耕,施用有机肥熟化土壤,成片种植。南方利用隙地种植。种子发育不需很高温度,幼苗可耐 0℃ 左右低温。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北方春播宜早,气温稳定在10℃时可播种,以延长生长期并提高产量。多年生蓖麻可宿根留种,越冬前砍去地上部分,注意覆盖保温防冻。当大部蒴果呈深褐或黄褐色并开始出现裂纹时收获。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 、叶枯病 、细菌性斑点病和地老虎、棉铃虫、刺蛾、蓖麻夜蛾。

蓖麻种子含油量50%左右。蓖麻油为重要工业用油,可制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脂 、脂二醇、干性油 、癸二酸、聚合用的稳定剂和增塑剂、泡沫塑料及弹性橡胶等。并是高级润滑油原料 。还可作药剂 ,有缓泻作用。饼粉中富含氮、磷、钾,为良好的有机肥,经高温脱毒后可作饲料。茎皮富含纤维,为造纸和人造棉原料。  

历史和传布

蓖麻原产非洲东部,后经亚洲传入美洲,再传到欧洲。中国蓖麻由印度传入,已有1300多年的栽

蓖麻(Ricinus communis)

培和利用的历史,《唐本草》(公元639)就有记载。长期以来都为零星种植,多栽培于大田、低山坡、宅旁或路旁隙地。采收蓖麻种子可榨油,油粘度高,凝固点低,既耐严寒又耐高温,在-8~-10℃不冰冻,在500~600℃不凝固和变性,具有其他油脂所不及的特性,为化工、轻工、冶金、机电、纺织、印刷、染料等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油粕可作肥料、饲料以及活性炭和胶卷的原料。进入20世纪后,由于近代工业需要大量高级润滑油,蓖麻生产才迅速发展。

蓖麻油不能食用。经济价值高,它是药用泻剂;纺织、化工及轻工等部门用蓖麻油作助染剂、润滑剂、增塑刑、乳化刑和制造涂料、油漆、皂类及油墨的原料。

蓖麻油经浓硫酸处理使得到表面活性很好的硫酸酯(俗称土耳其红油)。蓖麻油脱水则可得到具有共轭双键的干性油脂。以不同的氢化条件处理蓖麻油可以得到多种产品,因此蓖麻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部门。蓖麻油最接近纯化合物单酸甘三酯,在常见油脂中只有橄榄油(含80%左右的油酸)、红花油(70%以上亚油酸)和桐油(约含85%的桐酸)有此特点。

蓖麻油中不皂化物含量小于1%。维生素含量较低(0.05左右)。

蓖麻籽含油量高,由于油的用途不同,因此取油方法也不同,药用蓖麻油用水压机冷 榨,温度不超过50,否则部分杂质会溶入油中而不能作药用。用冷榨所得的油称为1号蓖麻油。其饼粉碎后进行再次压榨或浸出以制取3号蓖麻油(无2号),供工业用。用螺旋榨油机直接压榨,或者采用预榨-浸出所得到的蓖麻油只能作为工业用油。

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地区都有分布。以华北、东北生产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各地多为零星种植。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状态的多年生蓖麻。  

栽培

蓖麻是

蓖麻

深根作物。中国北方大面积种植地区多在冬前深耕,风化土壤,以增加蓄水保肥性能。南方利用隙地播种。喜温,但种子发芽不需很高的温度。种壳较坚硬,吸水较慢,春播宜早,当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也可育苗移栽。幼苗可耐零度左右的低温。北方蓖麻早播可延长生育期并提高产量。多年生蓖麻也可宿根留种,越冬前砍去地上部,用土或农家肥覆盖,也可用稻草或薄膜防冻保暖。株行距以65~100厘米为宜。1~6片真叶时摘去主茎顶芽,以促进侧枝生长发育。 当大部分蒴果呈深褐色或黄褐色并开始出现裂纹时收获,也可分次采收。多年生蓖麻可连续收获10年左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叶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害虫有地老虎、棉铃虫、刺蛾和蓖麻夜蛾等。  

药用介绍

全株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种子含蓖麻毒素,未经加热处理,不得内服。

气味:(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

2、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有效。

3、风气头痛。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愈。

4、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鼻中。一天换药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

5、急性喉痹,牙关咬紧。用蓖麻仁研烂,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部,此方名“圣烟筒”。

6、咽中疮肿。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一,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进二、三服,很见效。

7、水气胀满。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青黄水排出。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8、脚气病。用蓖麻子七烂,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止。

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烂,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

10、子宫脱出。有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铺纸上,把子宫托入;同时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顶心。

11、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用蓖麻子二个、巴豆二个、麝香一分,共研匀,贴脐上并足心。

12、一切毒肿。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

13、疠风(鼻塌下,手指弯曲,指节疼痛,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肚子稍泻,并不碍事,泡药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两月肥后,试吃大蒜猪肉。用如不发病,即服药已经收效。如仍发病必继续服药。

14、瘰疬结核。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有效。但一生不可再吃炒豆。

15、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枣各三个、瓦松三钱、皂角一个,共捣烂,做成团子,用以洗面。

16、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钱,共研为末。以羊脑髓和匀,每夜敷斑上。

17、突然耳聋。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人乳,做成锭子。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一次。以二十日病愈。

18、汤火伤。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为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搽。

附方:蓖麻叶:有毒,能治脚气风肿,止鼻血,亦治痰喘咳嗽

【别名】红蓖麻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叶:甘、辛,平。有小毒。

根:淡、微辛,平。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大。儿童吃3-4粒,成人吃20粒即可中毒死亡。一般轻度中毒者半天后表现衰弱无力,重者有恶心、腹痛、吐泻、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四肢抽搐、痉挛、昏迷死亡。牛、马、猪等误食蓖麻子,能引起食欲减少、呕吐、下痢、疝痛、痉挛,严重时死亡。家畜误食蓖麻子致死量:马36—50g,牛350—450g,牛犊20g,绵羊30g,山羊105——140g,猪60g,仔猪15——20g,兔1.5g,鹅1g,鸡18g。

蓖麻花

【功能主治】

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瘙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

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可以用两个小蓖麻斗着玩,很有意思

有关蓖麻毒素的资料

蓖麻毒素是什麼

• 蓖麻毒素(Ricin)是用蓖麻子加工后剩下的废物制成的毒药。

• 存在形式可以是粉末、薄雾或颗粒,也可以溶於水中或弱酸中。

• 蓖麻毒素是一种稳定物质,例如,受极热或极冷环境的影响不大。

蓖麻毒素存在的地方和使用方法

• 世界各地都加工蓖麻子生产蓖麻油。蓖麻毒素是生产蓖麻油时产生的废物「糊狀

物」之一部分。

• 蓖麻毒素具有一些潜在的医療用途,如骨髓移植与癌症治療(殺死癌细胞)。

如何才会接触到蓖麻毒素

• 制造蓖麻毒素并用以害人必定是蓄意的行为,不太可能意外接触到蓖麻毒素。

• 吸入薄雾狀或粉末狀蓖麻毒素就会中毒。

• 蓖麻毒素也可溶於水或食物中,然后被吞咽。

• 颗粒狀蓖麻毒素或溶於液体中的蓖麻毒素都可以注射入人体内。

• 视接触方式(如注射或吸入)而定,极少量约 500 微克的蓖麻毒素就足以殺死一个

成年人。500 微克的蓖麻毒素的量约相当於针尖大小。如果吞咽蓖麻毒素,可能需

要更大的量才能将人毒死。

• 生活在倫敦的保加利亚作家与新闻记者马可夫(Georgi Markov),於 1978 年在受

到手持雨伞的男子攻击后死亡。雨伞已经过改造,用來将剧毒的颗粒狀蓖麻毒素注

射入马可夫的皮肤下。

• 有些报告指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兩伊战争中就可能使用了蓖麻毒素,并在阿富

汗盖达组织(Al Qaeda)洞穴中发现了大量的蓖麻毒素。

• 蓖麻毒素中毒不会传染,不会透过偶然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蓖麻毒素的作用原理

• 蓖麻毒素的作用原理为,进入人体细胞并阻止细胞制造所需的蛋白质。没有蛋白

质,细胞就会死亡。最后将伤害整个人体,从而造成死亡。

• 蓖麻毒素中毒的影响取决於蓖麻毒素是被吸入、吞咽还是注射。

有关蓖麻毒素的资料

(接上页)

[2004年8 月26 日] 4页之 2

接触蓖麻毒素的徵象与症狀

• 虽然在严重情况下许多器官可能会受到影响,蓖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狀仍取决於接

触方式与中毒量。

• 吸入蓖麻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狀可能在接触后 8 小时内才会出现。如果是吞咽蓖麻毒

素中毒,最初症狀一般在不到 6 小时内出现。

• 吸入:在吸入大量蓖麻毒素后的几小时内,可能的症狀是呼吸窘迫(呼吸困

难)、发烧、咳嗽、恶心和胸闷。接著是大量出汗,且肺中积聚液体(肺水肿)。

这会使呼吸更加困难,且皮肤发紫。过多的肺中积聚液体要透过 X 光或用听诊器

听胸部才能诊断。最后,将可能出现低血压与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知道接触

了蓖麻毒素时,若吸入蓖麻毒素后 12 小时内开始出现呼吸症狀,应寻求医療护

理。

• 吞咽:如果吞咽大量蓖麻毒素,将会出现带血性呕吐与腹泻。结果会严重脱水,

然后便是低血压。其他徵象或症狀可能包括出现幻觉、癫痫和尿中带血。在几天

内,肝脏、脾与肾可能会停止工作,导致死亡。

• 皮肤与眼接触:粉末狀或薄雾狀的蓖麻毒素可导致皮肤与眼睛变红和疼痛。

• 根据接触方式(吸入、吞咽或注射)与所吸收毒素量的不同,在接触后 36 到 72 小时内会发生蓖麻毒素中毒死亡。如果在 3 至 5 天内没有死亡,受害者通常会康復。

• 一个人出现这些徵象与症狀,并不一定表示接触了蓖麻毒素。

如何治療蓖麻毒素中毒因为没有治療蓖麻毒素的解毒剂,所以首先最好不要接触蓖麻毒素。如果无法避免接触蓖麻毒素,最重要的是尽快将蓖麻毒素从人体中清除。治療蓖麻毒素中毒时,对受害者进行医療护理,以将蓖麻毒素中毒所带來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进行医療护理的類型将取决於几个因素,如受害者中毒的方式(即吸入中毒、吞咽中毒,或是皮肤或眼接触中毒)。护理包括许多方法,例如,帮助受害者呼吸、向静脉中注入液体(液体透过插入静脉的针注入)、用药物治療癫痫与低血压等情况、用活性炭洗胃(如果刚吞咽蓖麻毒素不久)或用水洗眼(如果眼受到刺激)。

如何知道是否已接触到蓖麻毒素• 如果怀疑有人吸入蓖麻毒素,潜在的迹象是很多亲密接触的人突然出现发烧、咳嗽与肺中积聚过多液体的症狀。出现这些症狀后,随之是严重的呼吸困难与可能的死亡。

蓖麻果实

• 目前尚没有可广泛应用的可靠测试方法來确定是否已接触到蓖麻毒素。

有关蓖麻毒素的资料

(接上页)

[2004年8 月26 日] 4页之 3

如何自我保护,如果接触蓖麻毒素,应该采取什麼措施

• 首先,離开蓖麻毒素释放区域,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去。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区域,

是降低因接触蓖麻毒素死亡的有效方法。

• 如果蓖麻毒素释放发生在室外,離开蓖麻毒素释放区域。

• 如果蓖麻毒素释放发生在室内,離开该建筑物。

• 如果靠近蓖麻毒素释放处,紧急协调员可能会告诉您撤離该区域,或在建筑物内

「就地避难」,以避免接触蓖麻毒素。有关在出现化学紧急事故时撤離的更多资

讯,请參阅有关撤離的资料(Facts About Evacuation)。有关在出现化学紧急事故

时就地避难的更多资讯,请參阅有关就地避难的资料(Facts About Sheltering in

Place)。

• 如果认为自己可能接触了蓖麻毒素,就应该脱掉衣服,迅速用肥皂水冲洗全身,并

尽快进行医療护理。

• 脱下衣服:

• 快速脱下可能有蓖麻毒素的衣服。任何需要从头上脱下的衣服,应该从身体

部位剪开,而不是从头上脱下。

• 如果要帮助其他人脱衣服,不要接触任何受污染部位,并尽快脱下衣服。

• 清洗身体:

• 尽快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上的任何蓖麻毒素。使用肥皂水冲洗将保护身上不会有任何化学品。

• 如果眼睛有灼热感或视力模糊,用淡水冲洗眼睛 10 至 15 分钟。如果戴隐形眼镜,取下并与受污染的衣服放在一起。不要将隐形眼镜放回眼中(即使不是抛弃式的隐形眼镜)。如果戴著眼镜,摘下并用肥皂水冲洗,在冲洗后才能戴上。

• 处理衣服:

• 在冲洗后将衣服放到塑胶袋内。避免接触衣服的受污染部位。如果无法避免

接触受污染部位,或不确定受污染部位的位置,要戴上橡皮手套,将袋子翻过來捡起衣服,或使用夹子、工具把手、枝条或類似物件将衣服放入塑胶袋中。也应该将接触受污染衣服的所有物件放入塑胶袋中。如果戴隐形眼镜,也要将其放入塑胶袋中。

• 密封塑胶袋,然后将该塑胶袋放入另一塑胶袋中。用这种方式处理衣服,将有助於保护您或其他人接触衣服上的任何化学品。

• 在当地或州健康部门或急救人员到达时,告诉他们你如何处理了衣服。健康部门或急救人员将安排进一步处理。不要自己处理塑胶袋。

由于蛇也有呼吸系统,所以接触篦麻毒素就会中毒,现在没有听说爬行动物存在着降解这种毒素的机制。

蓖麻

英文名:Castor Leaf

拉丁植物名:Ricinus commusnis L.

植物形态:

大戟科蓖麻 高大一年生草本,在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茎柔韧 ,中空,有节且节节分枝,幼嫩部分被白粉,绿色或稍呈紫色,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盾状圆形,直径15-60cm,有时大至90cm,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裂片5-11,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主脉掌状。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长10-30cm或更长,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无花瓣;雄花萼3-5裂;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雌花萼3-5理解;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深红色,2裂。蒴果球形,长1-2cm,有软刺,成熟时开裂,种子长圆形,光滑有斑纹。花期5-8月,果期7-10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用介绍:全株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种子含蓖麻毒素,未经加热处理,不得内服。

蓖麻果实

药名:蓖麻子

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辛、平、有小毒;归大肠、肺、脾、肝经

功效分类:解毒药

功效: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

考证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蓖麻,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其子如蜱又名草麻。今胡中来者茎赤,树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益良。

2.《蜀本草》:《图经》云,(蓖麻)树生,叶似大麻大数倍,子壳有刺,实大于巴豆,青黄色班。夏用茎叶,秋收子,冬采根,日干。胡中来者茎子更倍大,所在有之。又云对'似蓉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屈口首蔗。

3.《纲目》:蓖麻,茎有赤有白,中空;其叶大如狐叶,每叶凡五尖;夏秋间丫里抽出花穗,累累黄色;每枚结实数十颗,上有刺,攒簇如猖毛而软,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桔时劈开,状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壳有斑点,状如牛蝗,再去斑壳,中有仁,娇自如续随子仁,有袖可作印色及油纸。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各家论述

1.《纲目》:蓖麻仁,气味颇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气。其性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目歪斜、头风、七窍诸病,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蓖麻油能拔病气,故诸膏多用之。一人病偏风,手足不举,时渗用此油同羊脂、菌香、酸鲤甲等药,煎作摩膏,日摩数次,一月余渐复,兼服搜风化痰养血之剂,三月而愈。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亦用蓖麻捣膏贴之,一夜而愈。一人病气血偏头痛,用此同乳香、食盐捣敷太阳穴,一夜痛止。一妇产后子肠不收,捣仁贴其丹田,一夜而上。此药外用累奏奇勋,但内服不可轻率尔。

2.《本草经疏》:蓖麻,其力长于收吸,故能拔病气出外,其性善收,故能追脓取毒,能出有形之滞物,又能通利关窍,故主水症。

3.《医林篡要》:蓖麻子,泻肺气之下行,能决至高之水而下之,通关窍,正经络,调上下。或云服此毕生不能食炒豆子,亦不然。

4.《本草正义》:蓖麻子,气味甘平,濒湖以为甘辛平,其实全无车味;石顽以为温,则司'证其性必是清凉,石顽之说亦非是。其性善定善散,丹溪以为能退脓取毒,拔邪外出,甚是不确;业师朱氏,兼治外疡,凡拔毒提脓药中,从不用此,惟退消阳毒红肿,及发颐、窟疡、乳痈等症,有家制千捶营一方,专用蓖麻子仁杵细,和乳香、胶香、银朱、麝香成膏,即有红赤焮高,势且酿脓者,亦可十消八九,则明消散之功,何可误认提毒外出。濒湖以治偏风不举,口目歪斜,盖亦用其走窜入络,可以通痹,非能拔出血络经脉之风邪。据《纲目》所载,-一人偏风,手足不举,濒湖以此油同康香、缀鲤甲等作膏,摩之而愈,则真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着关节者,所以有验,此辨症之不可模糊隐约者也。丹溪又以为能出有形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则亦因其善定而速之使动耳。濒湖又谓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以此捣膏贴之,一夜而愈,则即走窜消散之功耳。

5.《唐本草》:主水溺。

6.《日华子本草》:治水胀腹满,细研水服;疮康疥额,亦可研敷。

7.《本草衍义补遗》:能出有形质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看用之。

8.《纲目》:主偏风不遂,失音口欧,头风哥聋,舌胀,喉痹,助喘,脚气毒,丹瘤,汤火伤,针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肠挺出,开通关窍经络,能止诸痛,消肿退脓扳毒。

选方

①治疗疮脓: 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痈疽初起: 去皮蓖麻干一份,松香四份。 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③治瘰疠: 蓖麻子炒熟,去皮,烂嚼/陆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 (《本草衍义》)④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 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 (《医准》)⑤治喉痈: 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简,烧烟吸之。(《医学正传》圣烟筒)⑥治诸骨哽: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篱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⑦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 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 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肇彼,以浸药水,平旦时一服,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动风食。(《医准功⑧治汤火伤: 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徐。(《养生必用方》)⑨治犬咬伤: 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 (《袖珍方》)⑩治风气头痛不可忍: 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 (《纲目》)(11)治小儿癫疝: 蓖麻仁三枚,棘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巴,扇香(研)半钱巴。上五昧捣研习,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圣济总录》蓖麻丸)(12)治助喘咳嗽: 蓖麻子去壳炒熟,拣甜看吃,多服见效。(《卫生易简方》)(13)治难产及胞衣不下: 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 (《海上集验方》)(14)催生并死胎不下: 蓖麻子三个,巴豆四个。研细,入麝香少许,贴脐心上。 (《卫生家宝方》)(15)治子宫脱下: 蓖麻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人,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 (《摘元方》)(16)治暴患脱肛: 蓖麻子一两。烂杆为膏,捻作讲子,两指宽大,贴囱上;女口朋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活幼心书》蓖麻膏)(17)治口眼歪斜: 蓖麻子仁七粒。研作末,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 (《妇人良方》)

用药禁忌:孕妇及便滑者忌服。《本草经疏》: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采收和储藏:当年8-11月蒴果呈棕色、未开裂时,先晴天,分批剪下果序,摊晒,脱粒,扬净。

蓖麻种子

炮制方法

1.敲碎种子外壳,拣取种仁用。

2.《雷公炮炙论》:凡使蓖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

3.《本草蒙筌》:蓖麻子,修制忌铁,

不良反应及治疗

1.中毒与解毒: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2.蓖麻毒蛋白冷霜和软膏局部应用于宫颈,可能出现腹痛、外阴及全身搔痒、湿疹、草麻疹、声音发哑、嗓子发痒,喉头水肿,手脚掌脱皮、发冷、发烧等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可缓解。

3.有1例皮肤皲裂患者用蓖麻仁捣碎搽手后,立刻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梗阻,循环衰竭和脑部缺氧等表现,而病前下未服用任何药物,也未进食特殊饮食和接触致敏物质。因此可以疹断为外用蓖麻仁致过敏性休克。

临床运用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颞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cm),外加纱布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内服:入丸剂,1-5g;生研或炒食。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质(protein)18%-26%,脂肪油(oil)64%-7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2%,酚性物质(phe-

nolic dubstance)2.50%,蓖麻毒蛋白(ricin)及蓖麻碱(ricinine)0.087%-0.15%。脂肪油的组成绝大部分为三酸甘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及甘油酯(glycerol ester),还有少量的甾醇

(sterol),磷脂(phospholipid),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acid),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及蜡(wax),甘油酯的脂肪酸中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84%-91%,油酸(oleic acid)3.l%-5.9%,亚油酸(linoleic acid)2.9%-6.5%,硬脂酸(stearic acid)1.4%-2.1%,棕榈酸(palmitic acid)0.9%-1.5%;磷脂含量0%-0.12%,其中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及其降解产物占83%,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占13%,其他磷脂占4%;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7.7%),硬脂酸

(12.9%),油酸(18.5%),亚油酸(33.2%)而不含蓖麻油酸;游离脂肪酸含量0.3%,其中蓖麻油酸占78.5%,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占8.4%,+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占5.2%;蓖麻毒蛋白有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acidicricin),碱性蓖麻毒蛋白(basic ricin),蓖麻毒蛋白E及蓖麻毒蛋白T等。种子还含凝集素(agglutinin)和脂肪酶

(lipase)。种皮含30-去甲羽扇豆-3β-醇-20-酮(30-norlupan-3β-ol-20-one)。

药名:蓖麻叶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功效:祛风除湿;拔毒消肿

主治:脚气;风湿痹痛;痈疮肿毒;疥癣瘙痒;子宫下垂;脱肛;咏嗽痰喘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脚气风肿不仁,捣蒸敷之。油涂叶炙热熨囱上,止衄尤验也。

2.《纲目》:治痰喘咳嗽。

3.《陆川本草》:治恶疮。

4.《广东中药》Ⅱ:煎水外洗,治盗汗。

选方

①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腔骨肿痛,及顽痹不仁: 蓖麻叶蒸熟裹之。(《岭南采药录》)②治肾囊肿大疝气痛: 蓖麻叶和盐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岭南采药录》)③治咳嗽痰涎: 蓖麻子叶三钱, 飞过白矾二钱。用猪肉四两,薄批,JI盘利开掺药,荷叶裹,文武火煨熟,细嚼,白汤送下,后用干食压之。 (《儒门事亲》九仙散)④治年深日远,咳嗽涎喘,夜卧不安:经霜桑叶、经霜蓖麻叶、御米壳(去蒂,蜜炒)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白汤化下,日进一服。 (《普济方》无忧丸)⑤治鹅掌风: 鲜蓖麻叶,揉软贴患处,干则再易。(《中医药实验研究》)⑥治痈疖已溃: 干蓖麻叶热水浸软贴患处,如有鲜叶更好。 (《中医药实验研究》)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热熨。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蓖麻油

中药化学成分

蓖麻叶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槲皮素-3-葡

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瑞诺甙(reynout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2,5-二羟基苯甲酸(2,5-dihydroxybenzoic acid),绿原酸(chlorgenic acid),新

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蓖麻碱(ricinine),N-去甲基蓖麻毒蛋白(N-demethylricine),蓖麻毒蛋白(ricine),维生素(vitamin)C,天各酰胺(asparagine),丙氨酸(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脯氨酸(proline),缬氨酸(valine)等。

叶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共轭二烯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β-桐酸(β-elaeostearic acid),亚油酸

(linoleic acid),还含饱和脂肪酸等。

药名:蓖麻根

性味归经:辛、平、小毒;归心、肝经

功效分类:祛风药

功效:祛风解痉;活血消肿

考证: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主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痹痛;痈肿瘰疬;跌打损伤;脱肛;子宫脱垂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脱肛,散瘰疠、外敷疮毒。

2.《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有镇静解痉作用。

3.《福建中草药》:化结下气。

选方

①治破伤风: 红骨蓖麻根四两至半斤,蝉退五钱至一两,九里香一两至二两。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剂。儿童剂量酌减。另推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五千至一万单位(儿童三干至穴千单位),一殷只注射一次, 轻型病例可以不用。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药物。 (《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瘫,四肢酸痛,疯滴: 蓖商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各)③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 蓖麻干根三至四钱。与它药配伍,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④治瘰疠: 白茎蓖麻根一两,冰糖一两,豆腐一块。开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不良反应及治疗: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鲜用。

中药化学成分

蓖麻根含反-2-癸烯-4,6,8-三炔酸甲酯

(methyltrans-2-decene-4,6,8-triynoate),1-十三碳烯-3,5,7,9,

11-五炔(1-tridecene-3,5,7,9,11-pentay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药名:蓖麻油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平、有毒肺;归大肠经

功效分类:润下药

功效:滑肠;润肤

主治:肠内积滞;腹胀;便秘;疥癣癣疮;烫伤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

2.《本草蒙筌》:敷疥癫疮糜。③陈念祖:能轻泻。

选方

①治煨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 蓖麻子脂一升。酒一斗,铜钵盛,脂著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千金方》)②治舌上出血: 蓖麻子油纸拈,烧烟熏鼻中。(摘元方)③治舌胀塞口: 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拈,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有入舌肿出口外,一人用此法而愈。(《经验良方》)④治烧伤: 3~5%漂白粉上清液、蓖麻油各等量混匀呈乳状液。涂于患处,需要时隔日换药。(全展选编•外科)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陈念祖:极败胃,胃弱者切禁。

用法用量:内服:10-20ml。外用:适量,涂敷。

中药化学成分

蓖麻油脂肪酸部分主要含顺式-蓖麻酸(ricinoleic acid),还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梗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inic acid),二羟基硬脂酸(dihydroxystearic acid),甘油酯的组成为三蓖麻酸酯(triricnolein),二蓖麻酸酯类(diricinoleins),单蓖麻酸酯类(monoricinoleins)及非蓖麻酸酯类(nonricnoleins)等。

出处:《中华本草》

参考 《本草纲目 · 蓖麻》 中药百科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