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的风格发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废土朋克 赛博朋克的风格发展史

赛博朋克的风格发展史

2024-06-03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赛博朋克这个词,由“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结合而成。赛博朋克是一种文化艺术产品的题材类型,其范围涵盖科幻小说、影视、动漫与电子游戏。赛博朋克作品,通常描写涉及互联网、黑客技术、人体机械改造高科技背景下的反乌托邦社会。

起源

赛博朋克作品一般认为起源于新浪潮(科幻)之后。这里说起来要简短的给大家讲一点科幻小说的发展史。 

最早具有真正意义的科幻小说,应该来自于,可能大众较为熟知两位作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与英国的「乔治.威尔斯」,他们开创了科幻的古典时代。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应该是很多人童年时的科幻启蒙了吧,而威尔斯的《世界大战》更会让人想起各种搞怪的“反派火星人”,这个梗就出自这里。  

然后,是二战之前的通俗小说时代,这个时代科幻小说很难称为“科幻”,反倒不如早些时候的凡尔纳小说更具有科幻元素。它们的幻想倒是很充足,但对科学却少了一些追求,看起来更像是”传奇小说“,比如埃德加·巴恩斯的《人猿泰山》。 

时光到了二战之后,因冷战和太空竞赛的现实又产生了不少剧情上光怪陆离的太空冒险故事,被人称为——太空歌剧时代

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很大,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星球大战」与「星舰迷航」,都是那个时代创作理念的产物。 

而后就是科幻开始真正在科学上“变硬”的黄金时代,现在许多硬科幻的基础概念与幻想元素的基调,都是黄金时代创下的。比如科幻恐怖电影 《异形》,就取材自黄金时代范·格沃特作品《黑色毁灭者》, 还有诸如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 「星船伞兵」中类似节肢动物的外星敌人等等也是来源于那个时代。

接着,就到了具有影响力的“新浪潮”时代。这个时代的想象更为宏大,对科幻与社会的探索性思考也更为深刻。我们国内当前热门的《三体》,它的风格其实就是新浪潮作品,当然因为国内的发展在时间上延后了不少年。

而我们要说的赛博朋克,它与蒸汽朋克几乎同一时期出现。一般认为是诞生自八十年代初,正是新浪潮时代之后,在文学上(小说一般视为第一种开创它的艺术形式)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吉布森、 弗诺·文奇尼尔·史蒂芬森等科幻迷耳熟能详的作家。

特色

塞博朋克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呢?很多人以为就是机械人、网络、人类的机械与生体改造等等这样的故事,实际上这种元素只是它的表层。 

赛博朋克第一个特征

我借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2 无罪》中的台词来形容:它描绘了“十八世纪的机械主义借人工智能技术而复活”的社会可能性,以及由此让读者试图进行相应的哲学探讨, 探讨”人“与“自我”的本质。

首先,就我们文章前面对赛博朋克的定义来说,赛博朋克中的赛博”二字,即是控制论。这是一门上世纪中期新兴的科学,指用数学方式量化分析人、动物、机械的行为。“选择的科学,用大白话说类似:“我今天吃了鱼,心情大好。”可以分析成:鱼肉中什么氨基酸带来愉悦的反应,而佐料和烹饪方式提供的又有多少,吃饭环境带来的变量是什么样。

实际上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十八世纪机械主义(形而上唯物主义)的一些基础观点,比如“人是一部精密的钟表”(霍布斯语)。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未来曙光让控制论得到有力支持,人们开始思索,人如果是一部精密的钟表,那么人可以用机械电子方式来制造出来吗?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科技一直想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

塞博朋克第二个特征

赛博朋克作品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社会现状。朋克文化起源于音乐,本就是对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秩序对人性压抑的反思与反抗。带有朋克文化性质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会构建一个反乌托邦的想象。

而赛博控制论基于计算机科技的强大,很有可能使这个反乌托邦成为现实。如果人可以量化,可以象机器一样被精准计算和设计,人的需求、人的快乐与通苦,甚至人记忆与灵魂都是可以通过科技来塑造,那么“自我的意义”在哪里?是否又会真正的出现强大、不容反抗的反乌托邦。

这个由80年代初科幻作家们预言出的未来,当下几年正在一步步变为真正的现实。网购平台、各种APP对用户基于大数据的广告推送、内容推送,我们看到的东西慢慢变成了在信息上游的资本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这种潜移默化的信息占领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

其实说到这里,好的赛博朋克作品,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对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的继承,这促使我们对资本主义异化人类的反思。

赛博朋克作品的“类型化元素

赛博朋克文化作品是科幻的分支,而科幻小说属于”类型文学“,所以我们在赛博朋克作品中,也常会见到具有强烈辨识性的类型化元素。

比如:影视游戏中的视觉元素、常见的强烈东亚文化氛围的场景……像老版《银翼杀手》中的香港《攻壳机动队2 无罪》中景观繁华到极致的唐人街等。

这是因为赛博朋克诞生的年代是80年代初,而当时的日本经济与民用科技发展蒸蒸日上,而左倾的科幻作家们则认为”东方文化也许是治疗西方社会顽疾的良药“

还有,在视觉元素表现中常见的霓虹和雨夜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与破败不堪的贫民窟,这些也是赛博朋克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元素。高楼大厦与眩目的霓虹代表了高科技、现代化、光彩的外表和森严的秩序;而雨夜和贫民窟则是代表了被边缘化的人性、情感与这个压抑的反乌托邦社会。

更为典型的视觉元素还有护目镜与武士刀,这两个东西则是由神经漫游者》和《雪崩》缔造出来的,它们是强烈区别其他科幻作品的视觉元素。护目镜既是故事中网络世界的信息接入点(人类天然的信息采集八成都来自于视觉),也展现出独特的“酷”;而武士刀的锋利、精准、完美金属工具的形象也正符合赛博朋克的氛围。 

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

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几乎同时出现在科幻领域, 威廉·吉布森不仅创作出了《神经漫游者》这样的赛博朋克奠基作品,也创作了《差分机》这一蒸汽朋克的开山之作。两类作品虽然在开始阶段都有机械主义元素与朋克文化的特点,但很快就完全分离。蒸汽朋克因其夸张、复古及略荒诞的视觉体验更为流行文化所喜爱。不同于赛博朋克一直对人、自我的反思,蒸汽朋克更喜欢去幻想不一样的科技道路与不同的科技道路下社会会怎样变更。

不同的科技画风也分出蒸汽朋克的分支。

「柴油朋克」:一战到二战内燃机科技的画风;「电子管朋克」:冷战后电子科技前期的画风。

作品推荐

小  说

《神经漫游者》

公认的赛博朋克定型之作,作者威廉·吉布森同时也是蒸汽朋克创始人之一。

东亚文化,互联网社区的未来形态、传奇故事里侠士一样的黑客,这些经典元素皆出于此。

《雪崩》

尼尔.史蒂芬森的作品(私人推荐他的另一部《佐迪亚克》,幽默风趣的环保惊险小说),这部作品对虚拟社区的描述有着近乎完美的预想。雪崩 指的是一种电脑病毒,它会通过网络连接而感染人脑,这个设想不可谓不大胆。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

大名鼎鼎的电影《银翼杀手》原著小说。

《真名实姓》

弗诺·文奇的作品,可能是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即使其赛博味儿不是特别明显。

弗诺·文奇是跨越新浪潮和赛博朋克两个科幻时代的伟大作家,其作品《深渊上的火》、《天渊》等皆为一流佳作。

电  影

《银翼杀手》

真正赛博朋克风格的影视并不多,《银翼杀手》不可不提,正是它奠定了阴暗、雨夜的画面基调,出品于1982年。

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也是《异形》的导演。银翼杀手是没有宏大场面(相对于同时代的星球大战等)却能在画面上让人惊叹不已的电影。

有人称它为最好的科幻片,没有之一。 里面有段台词:“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有着恢宏绝美之感。 

《黑客帝国》

可能是大众最为熟知的赛博朋克影片了,非常成功的商业片。追车、爆炸、紧张的枪战、港片风格的打斗等等商业片元素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即使是商业片,但它并没有损害多少赛博朋克内核的深度。它也可能是大众第一次接触母体、矩阵、虚拟空间的极度仿真性等概念。 

动 漫

《攻壳机动队》

赛博朋克题材,动漫比影视走得更远更为激进。士郎正宗作品,可谓是最好的赛博朋克作品之一,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日本动画(没有之一), 而押井守执导的剧场版又是系列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存在,它也是让我本人在最初对赛博朋克留下极佳印象的原因。

这系列作品讲述未来的日本,对机器人和义体人相关犯罪的“公安九课”,在那个机械义体改造、电子脑改造大行其道的未来与各类犯罪斗争的故事。其中甚至讨论到了日本老龄化与对社会亲情淡漠化的深深无奈。

《铳梦》

木城雪户作品,也是《战斗天使阿丽塔》电影的原著。这部作品和“攻壳”相比有所不同,动画化与电影都太过商业化,远远达不到原著的深度。《铳梦》漫画分镜非常出色,不光具有赛博朋克的元素,甚至还有些《疯狂麦克斯》式的废土画风,而整个故事暗含“七宗罪”的表述与救世主牺牲自我的宗教意味。 

剧  集

《西部世界》 

这两三年大热的HBO剧集,改编自70年代同名科幻电影(国内曾译名《血洗乐园》),但剧情基本完全重做,只在立意上少量参考了原作。

这也是一部接过《权力的游戏》大旗的剧,在国内很热,其内核还是很赛博朋克的,但是外观、视觉元素上完全感受不到是赛博朋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