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董腾语文老师快乐大本营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12-14 06: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书是针对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辅导书,收入2018—2022年的全国卷、地方卷高考文言文考题。作者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逐句精细翻译、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重点句式一网打尽,试题解析全面、细致,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言文考向及考点。此外,文化扩展部分内容丰富,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中积累知识点和素材,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背景,也有助于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more >

前 言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步骤   大家好,我是董腾老师。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文言文是令很多人头疼的一个板块。在我 看来,想要更快更好地提升文言文解题能力,可以参照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高考真题中的高频实词归纳记忆。   高考文本当中常出现的实词和同学们普遍认知的 120 个实词不完全一致,需要从高考真题 当中整理复习。同学们必须了解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见词语,熟悉古人表达的用词。注意这里不 需要死记硬背,熟识即可。 第二步:学习文言文的语法句式。   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就是同学们无法理解古人说话的顺序和逻辑。这就好像现代很 多地区的方言,词语的先后顺序和普通话不一样,外地人就很难听懂。想要顺畅地翻译文言文, 先了解古代人表达的逻辑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翻译训练。 用高考真题的文本,进行翻译训练。 很多同学都跟我反馈过这样的问题,也学习了很多所谓的文言文课程,但是就是看不懂文 言文,翻译依然不会写,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学过的课程和高考真题的考查内容不一致, 同学们对于高考真题掌握得太少。这就需要进行精翻训练。 文言文精翻的妙处 (一)不用盲目背诵,每次了解一个人物、一段故事,自然而然地记住实词的意思   很多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背诵实词。其实完全不用盲目地背诵 实词,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发现不会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搜索的方式,主动学习,会 记得更牢。而且这个过程是将词语放在语境中去学习,会比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快速、有效得多。 (二)不限制年级,初中到高三都可以;不是小技巧,而是基本功   文言文精翻是锻炼基本功的极好方法。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把一整篇文言文从头到尾全都 看懂,那该是多么舒爽的感觉。并且,随着高考语文的改革,文言文考查中出现了主观题。主 观题中有些是对文本内容的翻译、理解,也有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总结,还有对文本内容的赏 析、评价。这就要求同学们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程度达到和现代文一样。如此一来,也就相 当于倒逼同学们必须完整地看懂文言文的文本,不能再用投机取巧的做题方法,而不看文本 了。所以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训练。 (三)见效明显,10~20 篇精翻练习之后,能立即看懂文言文 5 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在精翻 20 篇左右的文言文真题之后(每篇花费时间在 40 分钟 至 1 个小时之间),再做文言文阅读,能看懂文章的同学达 95% 以上。如果是基础较好的同学, 精翻 10 篇文章左右,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时同学们就会发现,原来文言文就是这几个词, 颠来倒去,真是简单。 本书使用方法   基于以上情况,我特别编辑整理了这本书,书中包含近五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文言文 的真题精翻和试题解析,当然,实词、虚词也必不可少,力求帮助同学们将语文高考文言文 真题吃透。 同学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参照如下步骤:   (一)在阅读文言文真题文本的时候尝试逐字翻译,当遇到翻译不出来的词句时,参照 “逐句精细翻译”板块的答案,将自己不会的词语标注出来。这个步骤最为重要,一开始不 用追求速度,可以慢一点儿,但一定要做到逐字精细翻译,弄明白每一个字。当精翻训练到 10 篇以上的时候,就会发现,翻译的速度会明显加快。 (二)结合前面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的词语,学习“重点实词”板块。如看过后,再 次练习时仍旧出现不会的、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将其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备日后复习、 查看。 (三)完成文言文真题试题。真题试题涉及断句、文化常识、翻译等。在一开始做题的 时候,如果出现错误,不必担心,这是积累的过程。当精翻训练达到 10 篇以上时,正确率 会明显上升。 (四)阅读“文化拓展”板块,了解、积累文化常识。这不是做“无用功”,文化常识会 帮助同学们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里作者的观点和事迹。当然,有心的同学也可 以将其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通过学习本书,快速提升文言文阅读成绩;且能在学习的过程 中,发现文言文阅读的有趣之处,用心体会古代的名人志士具备怎样的志向与精神,并将了 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阅历的一部分,实现知行合一。 ? II ?

more >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版权图片链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