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董其昌书法集 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

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

2024-06-03 0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共中央党校陈中浙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美学与禅宗思想》(项目批准号为06CZX023),最终成果为专著《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课题组成员有:蒲长春、王浩。

    董其昌(1555-1636)是晚明四百年来对书画艺术领域影响最深的文人士大夫。他在书法上有“引禅入书”之说,在绘画上则借禅宗“南北宗”论对自唐以来的绘画史,进行了“南北”划分。这种艺术观点在四百年来的书画领域里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从四个部分研究了董其昌的书画美学与禅宗思想。

    第一,分析董其昌为何引禅入书画。晚明正处在一个社会动荡和变革以及思想自由的时代,很多因素都促使书画家们对书画艺术的定位与责任有一个更理性的要求。董其昌站在历史和政治高度,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生发出一套既扎根于传统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这种理论要求书画更好地发挥其政治意义与社会作用。另外,董其昌做出引禅入书画的举动,也有出于书画与禅宗关系发展的理论需要。

    第二,分析董其昌如何引禅入书画。董其昌之所以引禅入书画,目的是希望借助禅宗之力更好地帮助书画发挥其社会作用与政治意义。在他看来,禅宗的“南北论”可以帮助其完成这番设想。董其昌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当时绘画界的缺陷与弊病,如浙派放纵,院体画刻板,伪逸品画的粗糙与泛滥以及有关浙派与吴派孰高孰低的争论作了全面的清理。然后借助禅宗精神帮助当时的人们构建出一套正统的书画审美观,把隐含在历史当中的,例如,“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大雅平淡,关乎神明”、“简易高人意”以及“作书最要泯没棱痕”等能促使人们向上(“善”)的、和睦相处的审美理想作了深度的挖掘。希望通过经他构建出来的书画艺术,使人们达到对“道”的感悟,从而把处于涣散中的社会重新恢复到有序的状态。

    第三,分析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的具体表现。在晚明文艺界主张个性张扬、突出主体意识,以及与保守复古派交锋冲突的情况下,董其昌既非完全否定历史传统,也非一成不变地进行复古宣传。而是在充分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整理出一整套能充分发挥社会作用与政治意义的书画艺术。此外,今人向古人学习只是习书作画的第一步,最终还要继续以天地、造物为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集其大成,自出机轴”的成功之路。这是董其昌心目中的理想书画。而这样的书画家由于出入古人,历史感强,而且也深契宇宙天地之自然规律,其心态平和,行事讲规则,处身行事就会契合“天道”。这对促进社会和谐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而禅宗的成佛精神又恰恰能更好地帮助书画家完成社会赋予的这个责任与义务。但是董其昌也不是一个只知临摹而不懂得创新的书画家。他提出了“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观点,作为理解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不二法门。

    第四,分析董其昌引禅入书画产生的影响。董其昌拿禅宗思想比附书画,虽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人们对董其昌是否是山水画“南北宗”论的首倡者身份问题也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对于这一书画学术史上最大的公案,我们应该采取“参活句勿参死句”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的做法,不但提高了文人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扭转了明末清初画坛上的甜熟习气,而且对晚明之后山水画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得到康熙、乾隆的大力推崇,董其昌一系书画开始从民间走进宫廷,直接参与政治,影响审美趣味。总之,董其昌对晚明以来的绘画影响巨大,这为人们重新认识绘画,选择师法对象,定位审美态度与艺术风格起到提供重要资讯与示范的作用。

    压题图片为董其昌的《泉光云影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