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赛被除名意味着啥?顺便了解一下音乐圈的这赛那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俄罗斯人对吗 柴赛被除名意味着啥?顺便了解一下音乐圈的这赛那赛

柴赛被除名意味着啥?顺便了解一下音乐圈的这赛那赛

2023-12-20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最近有一条消息在音乐圈引发了不小的热议——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被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WFIMC)除名了。

对于柴赛或许大家还有点耳熟,这个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是什么呢?

WFIMC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由国际上顶级音乐比赛组成的全球联盟。之前在全球拥有120多个赛事会员,其中就包括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等大家比较熟悉的音乐大赛。

4月19日,受俄乌战争影响,WFIMC主席及联盟秘书长发布联合声明,称经过表决投票,将俄罗斯的柴赛从该联盟里除名。

随即,柴赛理事会也发声明强势回应:第17届比赛将于2023年照常举办。

但被联盟开除,意味着明年西方国家的参赛选手很有可能会减少。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正如俄罗斯音乐评论家谢尔盖·乌瓦罗夫所说:东方艺术家尤其是中国的音乐家,将有更多的机会在比赛中崭露头角。

这项久负盛名的世界音乐大赛究竟会走向何处?我们一起期待着明年的答案。

而今天的#音乐科普与鉴赏#系列,我们就借着这个话题来为大家科普一些世界著名的国际音乐比赛,同时,也探讨一下这些大赛在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01 世界三大古典音乐赛事

按照比赛的国际影响力及乐器类别,这些音乐大赛有不同的归类划分方法。

比如,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和伊丽莎白女王国际比赛因其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被称为“世界三大古典音乐赛事”。

其中波兰的肖赛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尽管只是单纯的钢琴比赛,但肖赛俨然已经凭借极大的影响力出圈,力压一众综合性赛事,成为人们最熟悉的音乐大赛。

肖赛始于1927年,是一位波兰的钢琴教授为了纪念音乐家肖邦而创立的,每5年举办一次(特殊时期除外),地点通常在华沙爱乐音乐厅。

▲华沙爱乐音乐厅

比赛月份早期定在2月,肖邦的诞辰月;后来因为这段时间选手和评委都比较容易出现疾病,时间改在了10月份,也就是肖邦的忌日前后。

去年举办的第18届比赛是因为疫情延期了一年,加拿大华裔钢琴家刘晓禹摘得桂冠(回顾)。除此之外,傅聪、李云迪、陈萨等华人钢琴家,都曾在肖赛中一夜成名。

▲钢琴家傅聪

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而创立的比赛。

1958年,第一届柴赛在莫斯科举行,之后每4年举办一次,比赛日期定于所在年份的6月。与肖赛不同的是,柴赛并不局限于钢琴比赛,还包含了小提琴、大提琴和声乐项目,奖项共有26项。

中国钢琴家刘诗昆曾获第一届柴赛钢琴比赛的第二名;另一位钢琴家殷承宗,曾获第二届柴赛钢琴比赛的第二名。

▲钢琴家殷承宗(右一)

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诞生于1937年,由“伊丽莎白音乐基金会”主办,地点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伊丽莎白王后原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位郡主,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茜茜公主的侄女,20世纪初,嫁入了比利时王室。

▲伊丽莎白王后

王后特别喜欢音乐,1929年在比利时成立了以培养青年音乐家为目的的“伊丽莎白音乐基金会”。

1937年,为了纪念去世的比利时小提琴家伊萨伊,举办了第一届以伊萨伊名字命名的小提琴大赛,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获得了一等奖。这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的雏形。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之后,赛事改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并逐渐增加了钢琴、声乐项目;2017年,再次增设了大提琴比赛。

如今比赛按照第1年小提琴、第2年钢琴、第3年大提琴、第4年声乐的次序循环举行。每年比赛时间在5月到6月之间,参赛选手的年龄严格限制在18-30岁。

大家熟悉的钢琴家沈文裕和小提琴家宁峰都曾在这项大赛中获奖。今年是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的第二届大提琴比赛,将于5月9日正式开赛。

02  四大国际钢琴比赛

在单项的音乐比赛中,钢琴比赛的热度永远不减,其中有四大国际钢琴比赛最受人们关注。

这“四大”中,就包含了肖赛以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的钢琴赛;另外两个,分别是美国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以及英国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因为在1958年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钢琴项目中拿到第一名而一战成名。基于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拿奖后他瞬间成为了美国的宠儿,甚至受到当时美国总统的接见。

▲范·克莱本

196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在德克萨斯州沃恩堡举行,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曾在2009年获得这项钢琴比赛的冠军。而备受瞩目的第16届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也将在今年6月正式拉开帷幕。

▲青年钢琴家张昊辰

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创立于1961年,由英国范妮·沃特曼夫人爵士和马里恩·索普爵士资助而发起,每3年在英国的利兹举办一次,赛程通常在9月份。中国的钢琴家宋思衡、孙嘉言都曾先后在该比赛中获奖。

03  两大国际小提琴大赛

除了钢琴之外,如今小提琴的专项比赛在国际上也炙手可热。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小提琴比赛。

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创立于1954年,每两年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帕格尼尼的故乡)举行,时间是在举办年份的9-10月,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赛之一。

正如每届肖赛中都会要求演奏肖邦的曲目,在这项小提琴大赛中,帕格尼尼的协奏曲和技巧性乐曲也是被指定的必拉曲目。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家吕思清和宁峰,曾先后在这项大赛中一举夺冠。

去年比赛结束后,Yusi也曾在视频里对本届冠军水平做了点评。

另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小提琴大赛,应该是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

这项以小提琴家梅纽因名字命名的小提琴比赛,1983年成立,至今不到四十年,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小提琴手前来参与。

我们之前在视频中讲过的青年小提琴家于翔和天才小提琴家李映衡,都曾在这项比赛中崭露头角。

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首届地点在巴黎,之后在世界各大城市轮流举办,2012年曾在中国北京举行。

04 音乐比赛的意义是什么?

当然,除了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比赛还有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德国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德国舒曼国际音乐比赛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形形色色的音乐比赛,在过去的岁月中,为我们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音乐家,也诞生了非常多经典、动人的音乐。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关注比赛的同时,也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比赛结果永远不是衡量音乐价值、音乐家素质的绝对标准。

▲肖赛冠军刘晓禹

首先,我们知道,艺术不同于体育竞赛有客观标准,音乐在技术能力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可能会呈现出成体系化的个人表达,而这些个性表达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风格不同。

而大赛的比赛结果,很多时候是呈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主流审美,或许并非真正表达得最好的演奏家。

其次,我们之前在总结去年肖赛时也提到过,很多音乐大赛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艺术较量。比如上面提到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诞生在美苏冷战期间,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经济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赛名次很多时候只是在商业利益、行业内利益分配、话语权等复杂的因素较量下产生的结果。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很多信息壁垒被消除,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围观、甚至参与到这样的比赛中——这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独立的耳朵可以来分辨和鉴赏好的音乐,从而有希望击破古典音乐原本单一的、固有的“圈层”。

这显然不是一件坏事。

所以,我们支持大家更多地关注这些音乐比赛。当然,前提是养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习惯,而不是去依赖那些并不是那么纯粹的比赛结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