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注重关口前移 聚焦健康全过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落实防控措施是什么意思 国家卫健委:注重关口前移 聚焦健康全过程

国家卫健委:注重关口前移 聚焦健康全过程

2024-06-03 05: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1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99411700175751719

88081700175752013

紧跟着,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以“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上对两个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54341700175752159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注重关口前移 突出医防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的慢性疾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居民总死亡的比例已经超过80%。

2016年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战略。

为了落实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设立了15个专项行动,这就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15个专项行动当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防治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了2022年的15.2%,降幅达到17.8%。

这次,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锚定健康中国行动到2030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到2030年能够真正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

郭燕红介绍,两个实施方案都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强调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为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第二,注重关口前移,聚焦健康的全过程,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两个方案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慢性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康复服务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

第三,突出医防融合,创新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作用,完善慢性病的防治协作网,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的路径,加强癌症的防治综合干预,不断提升防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第四,强化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攻关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的突破。

两个方案都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的目标任务,即到2030年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在癌症领域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以上。

针对这些目标,两个实施方案当中都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这些措施和工作目标的落实,都将会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防治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综合防治,切实提升效果,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目标为驱动 做好癌症防治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层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此次印发的“癌症防治实施方案”是在2019年印发的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落实癌症防治行动,前后两个方案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这次的实施方案是在2019年三年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已有的经验和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以问题导向,以目标为驱动制定的。”

郭燕红介绍,2019年-2022年的三年实施方案,各地和各部门都积极落实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防治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癌症综合防治网络,持续推进癌症防治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是优质癌症防治资源的扩容,使得我们国家癌症防治的优质资源增加的同时,区域之间合理和均衡分布。

第二,危险因素的控制初见成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县区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超过了70%。

第三,高质量推进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持续扩点扩面,像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区县的覆盖率已经超过90%。

第四,医疗机构癌症规范化的诊疗水平逐年提升。建立了全国癌症医疗质控体系,制修订一系列肿瘤诊疗的方案、指南、临床路径,建立了全国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加强抗肿瘤药物的全过程管理,推进诊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

第五,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我国人群高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标化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经过努力,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本次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二是完善癌症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三是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四是加强癌症诊疗的规范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是促进中西医结合创新,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六是加强救助救治保障,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七是加快重大科技攻关,推广创新成果特别是一些新成果的转化。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联合相关部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癌症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加快推动科研攻关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防治。郭燕红表示,科学研究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持续推动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这方面的科研和攻关。

“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当中,就把慢性病的防治科研工作列入发展的重点,加强“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临床研究,从而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

这次的实施方案也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强调加强科研投入力度:一是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进一步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科技创新,以支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治等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重大源头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引领防治技术取得一些原创性的突破;二是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相关先进诊疗技术、临床指南规范、筛查方案等科技示范,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的普惠化,加强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持续提升我国慢性病防治的整体科技水平。

另外一个方面强调的就是加快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快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在临床以及健康产业发展当中的应用,推动一批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平台的建设,加强成果转化、评价和推广,让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为人民群众疾病防治当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发挥科学研究的技术支撑作用。

78411700175752226

识别二维码查看《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79711700175752289 识别二维码查看《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   实施方案(2023—2030年)   》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6319170017575235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