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L】新巴塞尔Ⅲ下的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法:新标准法 巴塞尔Ⅲ中,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框架由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包括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者构成,三种方法的风险敏感性和复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营业收入的计量步骤包括 【BASEL】新巴塞尔Ⅲ下的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法:新标准法 巴塞尔Ⅲ中,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框架由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包括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者构成,三种方法的风险敏感性和复杂... 

【BASEL】新巴塞尔Ⅲ下的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法:新标准法 巴塞尔Ⅲ中,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框架由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包括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者构成,三种方法的风险敏感性和复杂... 

2024-06-18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慈善的存钱气场,(https://xueqiu.com/9469026932/161230662)

巴塞尔Ⅲ中,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框架由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包括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者构成,三种方法的风险敏感性和复杂程度依次递增,适用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也依次递增。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解决操作风险管理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并吸取巴塞尔Ⅱ以来实施操作风险框架获取的经验,巴塞尔委员会重新审视了资本框架的适当性问题。2014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操作风险较简单方法的修订(征求意见稿)》(Operational Risk-revisions to the Simpler Approaches-consultative Document),对现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较简单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进行审查,发现自金融危机时期至今,在操作风险事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操作风险的资本计提却保持稳定甚至在标准法下有所下降。审查表明,这主要由使用总收入(GI)作为操作风险暴露指标所致,采用GI指标基于银行操作风险暴露随收入呈线性增长的假设[11],但这一假设通常被证明无效。此外,在过去的10年中,并没有关于GI或其他指标有效性的检测、以及较简单方法的监管系数校准的严格审查工作。现行较简单方法是否能对广泛银行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准确估计遭到了严重质疑。

1.

新标准法(SA)

秉持着计量简单性和结果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巴塞尔委员会决定采用修订的标准法(the revised Standardized Approach,SA,下文简称“新标准法”)来替代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与高级计量法共同构成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新框架。巴塞尔委员会研究比较了20余个可能比GI更适合度量操作风险暴露的指标,其中大部分都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有关。首先,针对操作风险敏感性,委员会经过严密的统计分析和经济逻辑思考,认为相较于以资产或负债为基础的指标,基于收入或支出的指标更能准确地捕捉操作风险暴露,并于随后证实,BI指数(Business Indicator)比GI或其他指标明显更具风险敏感性和稳定性。其次,为了测试指标的解释力,委员会开发了基于银行内部损失数据的定量模型——操作风险的风险资本模型(Operational Risk Capital-at-Risk ,简称“OpCaR模型”),用来确定反映银行自身损失经验假设的资本要求,与银行广泛使用的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模型——损失分布法(LDA)类似。因而,委员会最终选取了BI指数替代总收入GI作为操作风险暴露的最有效指标。

    (1)使用BI指数替代总收入GI 

BI以银行损益表的三个宏观组成部分为基础,分别为利息组成部分(Interest Component)、服务组成部分(Services Component)和财务组成部分(Financial Component)。其中,利息组成部分对应银行损益表中的“利息净收入”科目, 服务组成部分对应“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科目,财务组成部分对应“净利润”科目。BI的计算公式定义如下:

    BI指数 = 利息组成部分+服务组成部分+财务组成部分(1)

    其中,利息组成部分=(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的绝对值(2)

    服务组成部分=手续费收入+手续费支出+其他营业收入+其他营业支出(3)

    财务组成部分=交易账户净损益的绝对值+银行账户净损益的绝对值(4)

对于利息组成部分,若采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和的形式度量操作风险,利率水平的变化会引起该度量方法的高度周期性。故委员会将表现更优的净利息收入作为操作风险暴露的有效指标,并采用绝对值形式,防止任何净损失导致的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减少。对于服务组成部分,不同于贷款业务环境下筹资和投资紧紧地彼此捆绑。提供服务与使用服务之间没有可比较的关系,手续费收入和支出之和能随时间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可更好地捕捉银行在服务活动中的操作风险暴露,而如果取净值将导致经营规模的低估。至于财务组成部分,鉴于财务报表中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收益及损失均以净值方式记录,使用收益损失的净值会更加实用。 

由表1可以看出,BI相对于GI在某些重要方面作出了改进。比如:对操作风险更具敏感性、增加GI定义中遗漏或未获取的项目(如银行账户净损益、其他营业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减少较少暴露于操作风险的业务活动有关成分的风险权重(例如产生自纯贷款活动的利息收入)、增加与操作风险更密切相关的业务活动有关成分的风险权重等(例如服务支付的佣金,贷款证券化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起和转让收取的手续费,违规销售和市场实践不充分的罚金等),其中许多活动是金融危机中GI指标未能捕捉并导致损失的核心问题。

    (2)新标准法下应用BI指标计算监管资本

重新评估现行标准法下监管系数的必要性的分析表明:首先,用分摊在业务条线之间的指标系数测量风险性时,监管业务条线之间并没有统计上的差别;其次,当前框架下监管业务条线的风险等级划分似乎存在缺陷;再次,随着改变业务条线构成和管理方式的新产品、新市场渠道的出现,现行框架内业务条线的定义对很多银行都不再适用。因此,有必要引进一套不断升级的、以BI值反映的、基于银行规模的系数。为使框架尽可能简单,委员会提出监管系数采用离散结构,由非预期损失(UL)与BI之间的光滑函数确定了分段结构以及相应的系数值,见表2,并将基于其最新的定量影响研究(QIS)工作[12]进行后续改进。

当银行的系数从一个分段区间转移到另一个区间时,如果将BI全额应用某一区间系数可能导致“悬崖效应”。在新标准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分层法(Layered Approach)下,表2给定的各区间系数将以边际的方式仅用于落在该区间内的增量部分,银行的操作风险总资本要求等于归于每一区间的资本要求增量的总和。这种分层法实现了操作风险资本要求随着BI值的增加而平稳增长,从而可避免悬崖效应。

    新标准法下,计算银行操作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公式如下:

2.

高级计量法(AMA)

高级计量法是依据充足的内外部损失数据,运用统计方法描绘操作风险的损失分布规律,从而计量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的方法[13]。选择合适的模型精确地计算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是高级计量法的关键所在。巴塞尔Ⅲ下高级计量法主要由内部度量法(IMA)、损失分布法(LDA)和将极值法(EVT)构成,但是由于各国监管文件和实践仍在不断更新演进阶段,巴塞尔委员会并未对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下的具体模型方法作统一规定和要求。这就给有实力的银行根据自身经营及业务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高级计量法模型带来了机会,获得了一定灵活性。2011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监管指引》,从治理结构、数据元素、高级计量法的建模等多个维度[14],比较和总结了各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实施经验,提出了基本的监管要求。

近年来,高级计量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银行采用。巴塞尔委员会规定,若要使用高级计量法必须满足相应的资格要求和定性、定量标准。其中,因为高级计量法对内、外部数据有较高的要求,委员会要求银行有5年以上的历史观测数据,方可使用高级计量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这说明,运用高级计量法需要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配合协调,只有规模更大、业务更广的银行才有条件和能力实施高级计量法,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整理方面也通常比未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高出一个水平。

3.

高级计量法与新标准法的评价

新标准法的提出使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有了更为先进的计量方法,并将不断演化成熟,而高级计量法以其优越的风险敏感度和精确性,毫无疑问将成为今后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量方法的发展方向。清楚认识相对简单的新标准法与高级计量法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操作风险监管计量框架更好发展。

第一,相对于新标准法在计提资本时采用的监管系数形式,高级计量法的风险敏感性更高且计量更加精确,有利于真实地反映操作风险暴露的情况。新标准法虽然比标准法和基本指标法的风险敏感度更高,但它没有完全克服标准法本身的缺陷,比如仍没有使用损失数据计算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因而不能准确反映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特征,在使用上存在一定局限。但另一方面,新标准法的使用不需要经过监管批准,且没有任何明确监管门槛,相较于高级计量法更简单易行。这并不意味着修订后的框架没有现行框架严谨,而是考虑到在金融危机期间及其余波中银行所产生的大量操作风险损失,现行监管框架将不再适合。

第二,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与不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在遭受损失方面存在差异。根据2008年巴塞尔委员会的LDCE调查[15],无论是否使用高级计量法,在总资产相同的情况下,两类银行平均每年每家遭受同种类型操作风险损失的次数相同,但在损失金额方面,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要明显大于未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对此差异解释为,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通常都是规模较大、业务条线更复杂的银行,同时具备更成熟的损失数据收集方法和手段。

第三,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比率较低。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比率是指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与其总收入的比例。统计显示,银行采用高级计量法时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比率较低,这与其具备更加成熟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方法和手段是分不开的[16]。同时,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与操作风险损失爆发次数的比值方面,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将显著低于采用新标准法的银行。由此可见,使用高级计量法可以有效降低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这与巴塞尔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实施高级计量法,用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初衷相一致。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高级计量法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如何实现人为风险与客观模型的有效结合,实现高级计量法的实际运用,是操作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操作风险健全管理原则》表明,所有国际活跃银行应实施与其规模、复杂程度、业务活动及风险暴露相称的操作风险监管政策和流程,并探求操作风险监管能力的持续进步。面临重大操作风险暴露的国际活跃银行,应逐步使用高级计量法替代当前仍在使用的标准法,估算操作风险的定量要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