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扎特音乐的特点你还能想象出什么画面写一写 浅析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策略

浅析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策略

2024-03-23 0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金芳 田敏

摘  要: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打开想象的翅膀,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堂上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透过文字深切感受蕴藏在文本之中的画面和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不陌生。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为学生开启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之旅。因此,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这一能力的培养。“边读边想象画面”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一边依据文本的描述,一边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形象。笔者将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结合自身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在课堂上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策略。

一、以读促进想象,使语言与形象紧密联系

所谓“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是让学生在读中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因此,“读”很重要。如何“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让学生能在读中联想,读后描述?笔者认为“读”有技巧。以读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让语言与形象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有层次地读,读思结合

《现代诗二首》中的《花牛歌》由四节组成,“一节一韵,韵随情生,朗朗上口”,每一节就是一幅画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此诗。在读的过程中,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即先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律,最后读出情感。随后,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说你从每个小节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再通过朗读把不同画面连起来进行整体想象,感受花牛一“坐”一“眠”,一“走”一“做梦”,动静结合的画面变化。最后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很容易能说出本诗描绘了一头俏皮、可爱、悠然自得的花牛。

(二)有表演地读,读中揣摩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笔者先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扒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动词“触、巴、拉、贴”,用手来演示爬山虎往上爬的情景,一边读一边演。最后再让学生将爬山虎往上爬的画面描述出来。有了形象的动作表演,学生很容易能将这段语言文字在头脑中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将语言的感知变为形象的感知。

(三)有画面地读,边读边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动笔在纸上画一画,让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形象,从而帮助他们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例如在学习《走月亮》一课时,引导学生品味句子“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就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联想,画出“布满鹅卵石的河床”,画出“卵石间的可爱的小水塘”,画出“每个小水塘是如何抱着一个月亮”的情景。画完之后,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进行介绍,最后再看着画作读读句子。这个时候,画面不仅在孩子们的纸上,还在孩子们的朗读声中,更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二、巧用信息技术,使语言感知变形象感知

在课堂上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是要在阅读中,“以有效的方法激活贮存,得到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引导他们凭借联想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读到“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段话时,为了帮助学生想象感受潮来时潮水奇特壮美的景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插入两幅图片,学生一看图面,马上就能将这段语言文字转化为语言形象,感受到这段文字描绘的画面。

三、品味关键词语,让想象画面更丰富多彩

在课堂上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过程中,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读后描述画面时,语言干瘪,往往一两句话草草了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是学生在品读句子时,缺乏对关键字词的品析。在阅读时,教师要格外关注句子中的颜色词和动作词。

(一)品读颜色词,让想象画面有色彩感

在学习《秋晚的江上》这首現代诗时,抓住诗句中的颜色词“头白”“红颜”,对理解、想象诗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所描绘的画面有重要的意义。“头白”是指“开了白花的芦苇”,“红颜”则是指“女子美丽的容颜”。这两个词将开了白花的芦苇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色,就像是化了妆的美女一样动人的画面呈现出来了。这不仅是一幅有色彩的画而且还充满情趣。又如在学习古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抓住颜色词“瑟瑟”“红”,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更能感受到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二)品读动作词,让想象画面有动态感

品读时,抓住动词,尤其是连续的几个动词,能帮助学生感受动态的画面,甚至是连续的动态画面。例如《走月亮》中的这段描写:“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抓住句中的动词“唱”“拍打”“跃”,我们仿佛看到了“秋虫鸣唱”“夜鸟拍翅”“鱼跃水面”的连续画面。在这三幅画面中,不仅有视觉上的动态“拍打、跃”,还有视觉上的“唱”“泼剌一声”,更有色彩上的“银光一闪”。所以,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进行品读,再引导学生联想,学生想象出来的画面一定是丰富,描绘出来的语言也是多彩的。

在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抓住诗中关键动词,边读边揣摩,学生就能感受到一幅充满情节、充满趣味、色彩鲜明的暮江鸟归动态画面。

四、趣味仿写练笔,用文字描绘出想象画面

学完《花牛歌》后,为更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设计趣味仿写环节,即让学生仿照本诗的特点,续写一小节。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学生在此环节表现得非常踊跃,仿写的诗句也别具韵味。例如学生写的“花牛在草地上打滚,太阳公公笑弯了腰”;“花牛在浴池里洗澡,五彩的泡沫满天飞”;“花牛在教室里学习,aoe哞哞哞……”这些诗句不仅具有画面感,还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同时兼具音韵之美。

设计趣味仿写和小练笔训练,是对学生“想象画面”能力的延伸拓展,也是强化。让学生既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还能用语言描绘想象画面,更能用文字描写出想象画面。

参考文献:

[1] 廖丽萍. 架起“想象”之桥 叩开“画面”之门——以《燕子》《荷花》为例谈“边读边想象画面”[J]. 小学教学设计,2019(Z1):12-14.

[2] 李森. “边读边想象画面”阅读方法初探[J]. 教师博览,2020(30):41-42.

[3] 顾兴明.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教学要义与教学方法[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03):60-63.

[4] 俞锋. 以《燕子》为例谈“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落实[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Z1):55-58.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小学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文理导航(2019年6期)2019-04-09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8期)2018-11-07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10期)2018-10-25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年7期)2018-09-27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8年3期)2018-05-23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12期)2018-01-16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课堂内外·教师版2022年5期

课堂内外·教师版的其它文章论家庭自助维修的综合育人作用行走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路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方法的运用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源头活水润笔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