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武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莒南县武装部闫传福 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

2024-05-19 2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北洋政府系统 琅琊道民团 1926年3月,琅琊道镇守使翟文林,收编各县星散武装,编为3个民团,一个团驻临沂城,其余2个团分驻道内各县。后又收编袁永平部为第三支队,驻青驼(今属沂南县)。1927年春裁镇守使署。 琅琊道警备队 1927年6月, 张宗昌委祝少藩为琅琊道警备司令,驻沂水。祝组建了一支警备队(约一个营)。1928年北伐军至,琅琊警备队抢劫商民财物后逃散。 二、南京国民政府系统 蒙阴县保卫团·民团 1927年蒙阴县组建保卫团,100人。1928年改称蒙阴县民团,1929年编入县警备队,1930年复称民团。 费县警备队·费县保安大队 1930年费县县政府组建警备队,辖3个分队。1939年撤入山区,更名费县保安大队,县长兼大队长,辖3个中队。1942年逃散。 沂水七区自卫团·第三专署特务二团 1937年9月,由邱干臣为主在沂水七区组建自卫团,邱任团长,辖3个营、12个连,共1000余人,不久隶属第三专署张里元部,称特务二团。1938年春驻守穆陵关附近,日军将至,闻风逃散,番号撤销。 第三专署保安第八旅第十五团 日照县大湖村人魏春如于1938年春在碑廓拉起一支300余人的队伍,号称“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十游击纵队”。不久,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编为第三专署保安第八旅第十五团,辖3个营,主要活动在日照县西南部地区。1939年底撤销,其人员分别编入张步云部、李延修部及四区队。 第三专署保安第八旅第十六团 1938年春,日照人牟希禹在井沟村拉起一支队伍,称“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二十八支队第九游击纵队”。牟任司令,辖3个大队。1939年冬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编为第三专署保安第八旅第十六团,李延修任团长,辖3个营,共600余人。因其反共反人民,杀害抗日志士,1943年7月被八路军击溃,残部投靠日伪,当了汉奸。 日照县七区队 1939年秋组建,杨百福任队长,初期10余人,后发展到100余人。主要在日照县原第七区境内活动。因其破坏抗日,1942年11月被八路军歼灭。 日照县四区队 1939年12月组建,张家斗任队长。活动在日照县原四区碑廓、巨峰一带。因其破坏抗日,1942年被八路军歼灭。 山东保安第八团 1939年国民党蒙阴县长郑小隐组织保安队,至1940年发展为7个营,2000余人,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编为山东保安第六团,旋改第八团。1944年该团第三营流亡昌乐,其余6个营投靠日伪。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三营改编为第六联队第四中队,1947年称蒙阴县自卫队。1948年3月蒙阴城解放后逃散。 山东省挺进军第二十纵队(王洪九部) 1938年,王洪九在临沂城西沙沟崖、朱保、甘露寺一带组织临费边联庄会,亦称抗日联庄会,建立了一支5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同年底被编为第五战区第八游击区第十七支队,王洪九任司令。1939年12月改编为张里元部苏鲁战区游击第一纵队第三支队。1940年冬脱离张里元部, 改编为苏鲁战区独立第二十七支队, 王洪九任司令, 下辖7个大队,约2000人。1942年10月,编为苏鲁战区挺进军第十纵队,王洪九为少将司令。1945年1月又改称为山东挺进军第二十纵队,王洪九为司令并兼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辖5个支队,13个大队,7000多人。驻在以临沂城西北的李家宅、花园为中心,东到白沙埠、大小姜村,西到岑石,南到老沂庄,北到汪沟一带数十个村庄。王洪九与日伪勾结,划分防区、互通情报、共同反共、防共。1945年11月被八路军击溃,大部被歼灭,残部数十人逃往徐州。1947年2月,王洪九死灰复燃,以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身份,率保安团随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整编八十三师返回临沂城,保安团逐渐由一个团扩充为3个团,达4000余人。1948年10月全军逃窜至郯城,被解放军歼其大部,残部逃往徐州,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 郯城县自卫大队 1937年辖7个中队,约800人。 莒县自卫大队 1937年辖6个中队,约890人。 日照县自卫大队 1937年共77人。 沂水县自卫大队 1937年辖6个中队,约780人。 临沂县保安大队 1947年组建,县长朱绍白兼大队长。1948年发展为3个大队,约2000人。 郯城县保安队 1947年组建,辖6个中队,600余人,驻县城、码头和重坊。 费县保安团 1947年组建,辖3个营,1000余人。 日照县保安大队 1947年8月,逃亡青岛的原国民党县政府、国民党县党部、保安大队及豪绅地主,组成日照县绥靖保安大队(还乡团),县长兼大队长,辖8个中队约700人。随国民党的进攻由青岛返回石臼所,疯狂屠杀中共党员及翻身农民。1948年4月随国民党第十九旅逃窜。 三、地主武装 沂水县城里地主刘南宅,保有一支武装,称民团第三团(也称辫子军),50-100人,最多时250人枪。 沂水县沙沟村地主李景岗,1932年组建民团100余人,1933年夏,被青旗会打散。 茹素斋团。沂水县七箭村地主王九锡,于1931年以封建会门吃斋道为基础组建的武装。1932年发展到10个中队,约2000余人枪。在沂水县境内修筑10个围寨,王九锡为总指挥兼天成寨寨长。抗日战争爆发,茹素斋团更名为抗日自卫团,以抗日为名,勒索民财,多次围攻抗日军民。1943年被八路军击溃,残部流窜昌乐,被张天佐部收编。 张子琢部民团。1928年沂水县黑坊村地主张子琢为防御土匪,自购长短枪11支,联络周围9个村组建民团。在大顶子山修筑围墙炮楼,曾多次与土匪李均朋、石增福部战斗,张子琢被任命为沂水县第四区区长。1929年张子琢率民团参加了大刀会,1930年7月,张被国民党军队陈耀汉部捕杀,民团被解散。 沂蒙边区自卫大队(简称沂蒙大队)。1939年沂水县朱位地主武生和蒙阴县坦埠地主公天衣以抗日为名,合伙组建一支武装。武生任队长,公天衣任参谋长,下设7个中队,500余人。以朱位、门庄、五台官庄为据点,活动于沂水、蒙阴边界,横行乡里,残害抗日志士,侵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沂蒙大队被八路军击溃,残部流窜昌乐。 李家宅子武装。抗日战争初期,蒙阴县李家宅子地主赵尊模为首拉起一支武装,以李家宅子为老巢,并在彭吴、杨家寨安设据点,四出骚扰,破坏抗日,1940年12月被八路军歼灭。 周佐廷部。抗日战争初期,费县探沂村地主、中成煤矿公司经理周佐廷以护矿队的7支步枪为基础,拉起一支200余人的队伍。同时,驼王坡村地主林仲煜(林众舆)也拉起一支队伍,合并到周部。该部曾被张里元收编为二十支队,周佐廷任司令,不久周佐廷病死,林仲煜带领所部投降日本侵略军,充当了伪费县第二警备大队大队长。 附:土匪武装 刘桂堂(刘黑七)匪部。刘桂堂,费县锅泉村(今属平邑县)人,1915年起结伙为匪,活动在蒙山前后。1928年已纠集匪众达1.5万人,被国民党编为新四师。1930年又投阎锡山部,编为第二十六军。1931年归东北军,编为第六十一混成旅。1933年投降伪满州国,称第三路军。1934年窜回山东,继续为匪。抗日战争爆发,刘匪充当日伪皇协军前进总司令。1938年又被国民党收编为新编第三十六师。1943年刘匪率部再次降日,充任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第三师师长。刘匪及其所部虽多次易主,但匪性不改,到处烧杀淫掠,绑票劫路,为害山东、河北、 山西、 热河、绥远等数省区,仅1925~1928年间在蒙山一带即杀人达1.2万,烧房20余万间。1943年11月,该匪部被八路军鲁南军区部队全歼于费县柱子、刘庄一带,刘桂堂被击毙。 李堂刚匪部。李堂刚,费县山阴(今属平邑县)人,民国初年(1912年)结伙为匪,众至数百人,以蒙山为巢穴,四出烧杀掠抢,绑票勒索,危害周围数县。后并入刘桂堂部。 石增福匪部。石增福,蒙阴县桃墟人,1923年加入刘桂堂匪部,1924年脱离刘部,为首结伙数十人,占据桃墟一带为匪,逐渐发展到300余人。除绑票勒索外,还烧杀抢掠,制造了苏家庄子、凤凰山、黄阳顶、黄鹿山等惨案。1930年曾窜扰沂水,洗劫崔家峪等村庄,1931年被国民党政府收编。 王为、王四麻匪部。约500人,民国初年活动于临沂县西南部(今苍山县境)。 徐大鼻子、徐黄脸匪部。民国初年活动于临沂县南部,匪众约100人。 解玉志匪部。民国初年活动于郯城县境东北部和临沂县境东南部(今临沭县境内),匪众约1000人。 孙复堂、田思清匪部。1942年前后活动于临沂县东部。 丁大洋匪部。约1000人,1928年前后活动于郯城东北部(今临沭县、郯城县)一带。 马连峰匪部。约1000人,1929年前后活动于郯城县东南部、苏鲁边界、马陵山南麓。 史义成匪部。1930年前后活动于莒县、日照等地,烧杀抢劫,绑票勒索。1931年9月在大坡一带被莒县、日照两县武装围剿,击毙史义成,匪众溃散。 朱信斋匪部。朱信斋自1918年结伙为匪,地方政府屡剿不灭。1933年以后,以日照县黄墩为中心,横行40余村。1938年朱信斋部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第五战区第二纵队第十九总队,朱信斋任副总队长。同年秋朱信斋主动靠拢八路军,被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第四大队。1941年3月,朱信斋又投靠国民党,编为苏鲁战区直属独立第一大队。1943年朱信斋率部叛投日本侵略者,充任伪日照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所部编为8个中队1000余人,盘据于石沟崖、沈疃等地。1944年1月被八路军歼灭。 四、人民武装 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 1937年8月,爱国志士谢辉、张子亮等人,在莒县十字路镇(今属莒南县)组织了一支200余人枪的队伍,称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谢辉任大队长,张子亮任副大队长,刘瑞卿任参谋。不久,与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地下工委临沂军事小组取得联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1938年1月,该大队被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编为独立营第三连,谢辉任连长。3月,该连脱离张里元部,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部队汇合,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团。 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 1937年9月,原中共临沂三乡师支部书记赵昭与教师杨只晨,在兰陵(今属苍山县)北大寺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称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150余人,赵昭、杨只晨为负责人,并与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地下工委临沂军事小组取得联系。1938年1月,被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张里元编为独立营第四连,赵昭任连长。3月,该连脱离张里元部,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部队汇合,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团。 八路军沂蒙支队 1937年秋,沂水县一区乡农学校校长李贯一征得共产党员邵德孚同意,以乡农学校四期毕业生为主,组成一支抗日武装,称沂水抗日第一中队,隶属于沂水县政府,李贯一任队长。1938年春,中共沂水地方组织派部分党员到该队工作,该队遂成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3月,该队抽调骨干30余人(枪),参加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不久,该队和沂水抗日游击第五、第七中队合编为特务大队,李贯一任大队长。10月,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将全县武装改编为县大队,县长任大队长,李贯一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夏,李贯一带领第一、五、七、九4个中队单独活动,正式脱离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同年底编为八路军沂蒙支队,刘怀文为支队长,李志南为政委,李贯一任政治部主任,下属3个营。1940年秋,沂蒙支队改编为鲁中第二军分区第一支队第一团。 回民大队·费南县回民抗日协会自卫军 1937年秋,平邑高级小学校长米木式民(回族)组建一支回民抗日武装,30余人,称回民大队,米木式民任队长。不久发展到180余人,编为1个大队,辖3个小队,倪德兴任大队长。1940年春倪德兴带90余人投靠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六师刘桂堂部,夏文刚又胁迫一部分人叛投日伪。回民大队仅余10多人,米木式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编为费南县回民抗日协会自卫军,队伍逐渐扩充至100余人。1941年9月,自卫军大部编入八路军尼山支队和鲁南军区第三团,余部转入费南县大队。 莒县抗日军 1937年冬,马善久在莒县吕家崮西成立抗日军,开始只有10余人,后人数逐渐增加。1938年1月被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编为莒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十一中队,马善久任队长。不久,又被改编为国民党第六十九军第一混成旅的一个营,马善久为营长,马鸣岐(中共党员)为副营长,在当地被称为“马营”。1940年5月,该营脱离国民党,参加八路军,编为八路军驻莒县独立团,马善久(后改名马耀伦)任团长,铁瑛任政委。 沂水县抗日游击大队 1937年底,共产党员李钟杰、李道德等在沂水县沙沟一带组建抗日武装,称沂水县抗日游击大队,李钟盈任大队长,全队400余人。1938年3月至6月,该大队分两批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 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 1937年11月,中共莒县特别支部领导举行珍珠山起义,组建了一支70余人的抗日武装, 称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第一中队,又在陈家屯组建了第二中队。到1938年2月,发展至600余人,改称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刘炎光任团长,郭友邻任政委。下设3个大队,1个特务中队。3月,由郭友邻、李仲林、张百川等人带领200余名骨干在沂水县公家疃与沂水县的起义部队汇合,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余部解散。 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常备队·四县边联大队 1937年11月组建常备队,万国华任队长,李仲余任副队长(都是中共党员),初建时50余人,1938年夏发展到300余人。6月编为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大队,辖3个中队。1939年10月,四县边联大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 鲁南抗敌自卫军 1937年底,沂水县刘家店子(今属沂南县)进步人士刘佛缘,变卖家产,购置枪支,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抗日武装,开始称民团。1939年扩大到140余人,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称鲁南抗敌自卫军。1941年秋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 沂水县抗日志愿队 1937年12月,共产党员邱也民在沂水组织一支抗日武装,30余人,定名为沂水县抗日志愿队,队长由李贯一担任,邱也民任政治指导员。1938年3月,该队大部分人员参加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余部编入沂水抗日游击第一中队。 临郯青年抗日义勇队 1938年6月,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组建,石世良任队长。同年8月,编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9月,义勇队改用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保安司令张里元部的番号,称直辖第四团,后又称保安第十九团。1939年9月脱离张里元部,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 沂蒙回民支队 1938年7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派李敬渔到沂水县柳枝峪(回民聚居村,今属沂源县)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称沂蒙回民支队。后经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命名为回民连,丁文增任连长。1939年2月编为山东纵队直属警卫连。 沂水县独立营1938年7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与中共沂水县地方组织在沂水县第二区组建了沂水县独立营,200余人,又在第四区组建了独立营,同年底将两支队伍合并为一个独立营,段子珍任营长,解致远任教导员,全营360余人。1939年夏,该营改编为中共山东分局党校警卫连。 山东农民抗日自卫总团 1938年8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改造临沂佛教协会在临沂县老屯村(今属苍山县)组建的一支抗日武装,王伯英任总团长,司贺峰(中共党员)任副总团长兼政委,何建华任政治部主任,王猷轩任后勤处主任。1940年3月编入八路军临沂游击总队。 莒县独立营 1938年8月,由原十字路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张子亮与莒县十区桑园乡乡长丁原昌等人组建的一支抗日武装,张子亮任营长,徐方辰任教导员,丁原昌任副营长。10月,该营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二团。12月,由李葵、何建华、孙亮等人分别组织的几股抗日武装合编,亦称为莒县独立营,李葵任营长,何建华任教导员,孙亮任副营长。1939年2月,该营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后方司令部。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第八中队 1938年8月,朱寿年在燕吉台(今属沂南县)一带组织了一支100余人的队伍,称八路军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第八中队。1940年3月发展到300余人,正式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第二团第二营,朱寿年任营长。 蒙阴县独立营·蒙阴县大队 1938年8月,中共蒙阴县委组建了蒙阴县独立营,有200多人,曲明任营长,苏杰任政委。1939年6月改编为蒙阴县大队,崔兰亭任大队长,李成仕(同年10月离职) 、兰日生(同年10月)先后任政委。辖3个中队,300余人。1941年升入主力部队,同年3月重建蒙阴县大队,张士彬(1942年3月离职)、石大奎先后任大队长,兰日生任政委。辖3个中队,200余人。1943年9月县大队改称独立营,赵绪清(1944年7月离职)、范磊先后任营长,南平坡(1944年8月离职)、周星夫先后任政委。辖3个连,300余人。1945年8月,独立营编入山东军区第三师第九团。1946年再建蒙阴县大队,王彦才任大队长,不久,该大队升入鲁中军区部队。1948年再建蒙阴县独立营,耿恩启任营长。该营后升入鲁中部队。 临郯独立团·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 1938年11月23日, 临郯青年救国团骨干分子在临沂兰山村(今属郯城县)举行誓师大会(也称兰山起义),正式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临郯独立团,薛浩任团长,唐涛任政委,孙哲任政治部主任,王厚甫任后勤部负责人。下设两个营。1939年3月改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杨信任大队长,韩去非任政委,张炯任参谋长,白涛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4月编为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第一支队。 八路军费县抗日游击第二大队 (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二游击大队·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第二游击大队)原为费县马庄名流徐子仁等组织的抗日联合会武装。1938年冬经中共临费县委教育改编,杨法贤、徐子仁先后任大队长,王右池、董少白、孙士炎先后任政委,滕胜任教导员,萧方洲任政治部主任。辖6个中队,1个特务队,共400余人。主要活动在费县东南部。1940年6月,分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和鲁南边联支队。 八路军费县抗日游击第八大队 1939年2月建立,马鸿翔任大队长,赖兆兴任政委,杜秀峰任副大队长,张若林任参谋长。1940年2月编入鲁南边联支队。 临郯费峄四县边联特务营 1939年2月组建,王芗南任营长,郭仲选任教导员,高殿尧、孙宪锋任副营长。1940年3月编入边联支队一大队,同年秋编入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 临郯青年大队 1939年4月组建,刘哲民任大队长,石涛任政委,赵兰章任参谋,约200人。1940年秋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 沂水县抗敌自卫军 由国民抗敌协会沂水县会部于1939年在沂水县二区组建,称沂水县抗敌自卫军中队,宋新亭、冯瑞轩(牺牲)、王涉、王松年(牺牲)、顾洪生等先后为中队领导人,接受八路军的指挥,共同对日作战。1942年冬加入八路军主力部队。 沂水(沂中)县大队·独立营 1939年6月,以梭峪战斗中失散的山东分局党校警卫连战士为基础,组建沂水县大队,60余人。李钟盈任大队长,同年9月发展到200余人,下设3个中队(后改为连),刘怀文任大队长,郑斌任教导员,李钟盈任副大队长。1940年秋,该大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同年11月沂水县重组县大队,李贯一兼大队长。1941年秋,将沂水县职工大队(1939年10月组建,大队长于松泉)、青年大队先后编入县大队。1942年5月重建沂水(沂中)县大队,郑斌任大队长,冯恺、王翰卿任教导员。1943年底沂水县大队升级后,建沂中县大队,石大魁任大队长,王翰卿、刘夏峰先后兼任政委。1945年8月,改称为沂中县独立营,刘守德、李庆安先后任营长,王树堂任教导员。辖4个连,500余人。1947年夏,改为沂中县警卫营,孙廷明、徐振法先后任营长,刘木易兼任政委。1948年2月,沂中县全境解放后,沂中县警卫营撤销。 八路军南沂蒙大队·南沂蒙县大队·沂南县大队(独立营) 1939年6月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指导下,以马月如、刘醒吾的两支民团为基础,组成一支抗日武装,称八路军南沂蒙大队,刘醒吾任大队长,张圣府兼任政委,刘彩芹任指导员。1939年12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成立后,该大队改称南沂蒙县大队。1940年3月南沂蒙县改称沂南县后,改称沂南县大队(亦称沂南县独立营)。孙绍勋、徐敏山、赵任远先后任大队长(营长),刘希骞任副营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入沂蒙支队。 八路军津浦路东支队第三团 1939年7月, 中共尼山地委和费县县委将费县第一、四、五、六区(均在今平邑县境内)的抗日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津浦路东支队第三团,续志先任团长,冯起任政委,辖4个营,2000余人。11月上旬,该团与中共费县县委机关驻柘沟,夜间遭国民党新三十六师刘桂堂部袭击,扣押团长续志先(经交涉放回),掠去机枪3挺、步枪200余支。事后,津浦路东支队三团番号撤销,所属人员编入一一五师。 日照县三大队·四大队 1939年7月建立日照县人民抗日武装,有30余人,年底发展到300余人,编为3个中队,号称日照县三大队,郑子久任大队长兼政委,林建中任副大队长。1940年秋,日照县三大队除留下一个班外,其余人员全部升级到主力部队。中共日照县委重组日照县武装,称四大队,郑子久、王爱忠、王云舞先后任大队长,于冲、郑干、林岗、马达卫先后任教导员,秦佩三、丁履学、冯兆金、亓善本、李子厚先后任副大队长。1943年10月日照县四大队与滨海独立团合编为滨海军区警备团。 莒南县大队 1939年8月组建。年底发展到200余人,张子亮、王东年先后任大队长,白炎波、杨心培先后兼任政委,熊化民、李万桂、丁旆三、吴文堂先后任副大队长,蓝瑞生(1940年6月前)任教导员。1943年4月,县大队与原滨海军分区第六团一个连等合编为莒南县独立营。 莒沂边游击大队 莒沂边游击大队是以朱寿年为首,于1939年8月在燕吉台拉起的抗日武装,始称莒沂边联游击大队,朱寿年任营长,张仁任教导员,贾明贵任副营长。1940年3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第二团第二营。 蒙山大队·费南县大队·费县独立营·费县县大队·平邑县大队 1940年2月,费县抗日民主政府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政卫队,称蒙山大队。同年9月费县县政府南移改称费南县政府,蒙山大队也改称费南县大队,先后由韩文一、马健兼任大队长,张林夫、于康、周南兼任政委,魏立久、赵寿亭、米栻民、王福堂先后任副大队长,许玉民任副政委。1943年底发展到400余人,费南县改称费县,县大队改编为费县独立营,夏天泰任营长,许玉民任教导员。辖4个连。1945年夏费县独立营的第一、二、三连编入鲁南军区第八师第二十四团。费县以第四连为基础组建费县县大队,1946年4月改称平邑县大队。1948年春发展到700余人,编为5个中队,是年3月由副政委吴英奎带两个中队与泗水县独立营合编为平泗独立营,7月升入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其余3个中队也于1949年8月升入主力部队。 临沂游击总队 1940年3月组建,辖2个大队和1个直属特务连,丁梦孙任总队长,王献廷任副总队长,李华源任参谋主任。同年12月,该总队编入沂河支队,为该支队第一大队。 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支队 1940年3月,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政治部和中共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把边联地区的各支地方武装和自卫团基干队统编为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支队,隶属八路军一一五师。万春圃任支队长,于化琪(同年12月离职)、曾明桃先后任政委,宋鲁泉、贾耀祥任副支队长,王六生(同年12月离职)、董鸣春先后任参谋长,靳怀岗(同年12月离职)、杨永松先后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大队。1942年该支队并入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五团。1943年改称鲁南军区第五团。 莒县县大队 1940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第一大队改编为莒县县大队。王玉璞任大队长,张集民任教导员,纪金承任副大队长。同年秋,该大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六团。 郯东北青年抗日救国营(青抗营) 1940年春,郯东北青年救国团办事处在苍马区苗庄子(今属临沭县) 组建的抗日武装。 石涵九任大队长,权新年任教导员,辖25个中队,700余人。同年6月,该营有500余人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余部编入苍马游击大队。 郯东北人民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特务大队 1940年春由郯东北动委会组建,钟伯荣兼任大队长,辖3个中队,200余人,同年7月编入苍马游击大队。 五乡边防大队 1940年5月,由郯东北动委会在苍马区沭河西岸的青山、石河等5乡组建,刘福田任大队长,同年7月编入苍马游击大队。 沂南县特务营·沂河特务营 1940年5月,原沂水县五区区长朱亦皆组建100余人枪的武装,称为沂南县特务营,由中共沂南县委领导。朱亦皆任营长。1941年10月,该营改编为鲁中军区第二团第三营。朱亦皆又组建了沂河特务营,朱亦皆任营长,于成任教导员,李怀英任副营长,徐尧田任副教导员。1942年冬撤销。 郯城县大队 1940年5月,以郯城县农民抗日第一、二大队组成郯城县大队,朱继箴任大队长,王树纶任教导员。同年10月,郯城伪化后,县大队分散为若干游击小组。 苍马游击大队·临沭县大队·临沭县独立营·临沭县独立团 1940年7月,中共苍马工委、苍马办事处将动委会特务大队、五乡边防大队和青抗营部分人员统编为苍马游击大队,白涛任大队长兼政委,钟伯荣任副大队长。辖4个连、500余人。1940年12月,苍马游击大队升入主力部队。1941年1月组建苍马县大队,白涛(同年5月离职)、张云榭先后任大队长,白涛(兼)、戴仁义先后任政委,袁海河(同年5月)任副大队长。1941年8月改称临沭县大队。吴作恩任大队长,白涛兼任政委,戴仁义、石涛先后任副政委。1943年3月改编为临沭县独立营,陈士法、郭廷万先后任营长,铁瑛兼任政委,吴作恩任副营长。辖3个连,300余人。1945年2月扩编为临沭县独立团,郭廷万任团长,铁瑛兼任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称滨海第二团。 费北保安大队·费北行署大队·费北县大队·费北县独立营 1940年8月,费北行署组建保安大队,徐元泉为大队长,辖3个分队,160余人。1941年春改称费北行署大队,徐元泉任大队长,刘次恭任教导员,崔振任副教导员。1942年5月改称费北县大队,马鸿翔任大队长,张振华、陈复兴先后任教导员,崔振、白栋材、王保胜任副大队长。1943年8月改编为费北县独立营,马鸿翔任营长,刘次恭兼任政委,陆纵横任副营长,陈复兴任副政委。1945年8月,该营编入山东警备第三旅第八团。同年9月,费北县重建独立营。次年划归蒙山县。 山东国民抗敌自卫军独立团 其前身是盘据于今临沭县南部的一支土匪武装,约600人,匪首高振东。经抗协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育,于1940年10月收编为国民抗敌自卫军独立团,郑宜桥任团长,高振东任副团长(后叛逃),马培卿任政委。不久,该团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 滨海军分区独立团 1940年10月,国民党赣榆县保安第一团团长朱其藩率部脱离国民党政府,参加八路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旅独立团,朱其藩任团长,陶君彦、赵昭先后任政委。1942年8月改编为滨海军分区独立团。1943年4月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军区警备团。1946年归滨北军分区。 沂河支队 1940年12月,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决定建立沂河支队,由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贺健兼任司令员,地委书记杨涤生兼任政委,薛浩任副司令员,王献廷任参谋长。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由临沂游击总队改编而成,第二大队由邳县游击总队改编而成。1942年冬,将两个大队改编为4个区队。1944年3月,沂河支队编入山东军区第八师。 费东县大队·费东独立营 1941年1月建立,陈登亮任大队长,张自强任教导员,杨慕陶任副教导员。1942年春,与蒙山支队的一部分合编为费东县独立营,石潇江任营长,张逸群任政委,李振江任副营长。辖3个连。同年6月,费东县独立营有两个连升级到主力部队,遂以一个连为基础扩建为费东县大队。刘法堂(1944年秋离职)、吴玉林先后任大队长,秦昆任政委,刘希骞(1944年4月至8月)任副大队长,赵刚任副政委。1945年8月,编入山东警备第二旅。 临沂县大队·临沂县独立营·临沂县独立团 1941年1月组建临沂县大队,李华源任大队长,宋殿林任副大队长,同年底编入沂河支队。1942年1月重建临沂县大队,王元荣兼任大队长,傅展如兼任政委,同年底又升入沂河支队。1943年再建临沂县大队,辖4个中队,1945年3月改称临沂县独立营,王振南任营长,刘子见任政委,王守拙任副营长,张汉良、刘明涛先后任副政委。同年9月,该营编入山东军区警备第九旅第十七团第三营。1946年6月,又建临沂县大队,张云榭、狄生分兼大队长、政委,1947年1月,改称临沂县独立团。张云榭任团长,狄生任政委,周辉、陆绍基先后任副团长,王新华、袁凤仪先后任副政委,孙善英、李文艮先后任参谋长。1948年9月,该团升入野战军。1948年10月再建临沂县独立营。 莒中县大队·莒中县独立营 1941年春组建, 武志伟任大队长,白炎波 (1942年3月离职) 、杨维屏(1942年8月)先后兼任政委,林岗、石华风、曹吉亭先后任教导员,丁旆三、吴文堂先后任副大队长。1943年4月,滨海区党委决定将该大队和原滨海军分区第六团的3个连合编为莒中县独立营。马骅任营长,王建青(1944年9月离职)、钟生栋先后任政委,王爱忠任副营长,曹吉亭任副政委。1945年1月独立营编为滨海军区独立第三团。 沂水县武装科教导队 1941年上半年沂水县武装科成立教导队,培养区、乡、村武装干部,也是一支战斗队和保卫县委机关的警卫队。郑斌任队长,李钟盈任副队长,刘庭珍任指导员,同年冬撤销。 沂临边县独立营·沂临边县县大队 1941年6月建立沂临边县独立营,秦子美任营长,李成仕兼任政委。1942年2月改称沂临边县县大队,李冠智任大队长,李成仕(同年7月离职)、王介福先后兼任政委。1945年9月,沂临边县撤销。 沭水县大队·沭水县独立营 1941年6月建立沭水县大队,王子虹兼任大队长,吴镜(吴冶山)兼任政委,李万桂任副大队长,侯润生(次年)任教导员。1943年4月与滨海军分区第五团的1个连合编为沭水县独立营。周辉、钟贤文、朱开智先后任营长,李振邦兼任政委,李万桂、王义福任副营长,吴镜兼任副政委,杨冠五任副政委。1945年8月,该营升入八路军主力部队。 费东抗日游击第二大队 1941年10月,中共费东工委将诸满、汪沟、方城3个区中队编为费东抗日游击第二大队,朱廷文任大队长,段锦洲任教导员,邵理修任副大队长,孙波任副教导员。 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大队·赵镈县大队 1941年3月组建边联县大队,县长狄井芗、刘清如、华山先后兼任大队长,丁一、袁达、刘子见、吕志先先后任或兼任政委,崔梦坡、岳志胜先后任副大队长。1944年2月改称赵镈县大队,华山、商向前先后兼任大队长,吕志先、刘显辉先后兼任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9月间,何杰之、王伯华、王芗南、刘耀华、项思忠先后兼任大队长,刘显辉、刘耀华先后兼任政委。 伊斯兰抗日救国大队(又称回民大队) 1941年成立于店头(今属临沭县),武宜太任大队长,回族战士百人左右,该大队后编入临沭县大队。 马陵大队·郯城县大队·郯城县独立营·郯城县独立团 1942年4月中共马陵工委组建一支抗日武装,称马陵大队。傅伯达兼任大队长,王子通兼任政委。1943年1月改称郯城县大队,傅伯达兼大队长,董方明兼任政委,刘春芳任副大队长,褚衍佩任副政委。1944年2月改编为郯城县独立营,王义富任营长,董方明兼任政委。同年8月扩编为郯城县独立团,傅伯达兼任团长,董方明、张振华先后兼任政委,柴增录、蔡义田、熊飞、王佑振先后任副团长,陈前、于树楷任副政委,郝梦华、张懋田先后任参谋长。1948年8月改编为郯城县独立营。 莒临边游击大队·莒临县大队·莒临县独立营 1942年9月组建莒临边游击大队。1943年9月改称莒临县大队,薛翰亭兼大队长,庄泽华兼任政委,袁子山、陈连城、朱仲祥先后任副大队长,徐锦波任副政委。1945年1月莒临县大队改编为莒临县独立营。同年9月,莒临县独立营编入主力部队。 沂北县大队·沂北县独立营 1942年10月,成立沂北县大队,约250人,李怀德兼任大队长,武杰兼任政委,贾明贵任副大队长。同年12月改为沂北县独立营,徐振明、孙毓亭、王尔玉、王树芝先后任营长,武杰兼任政委,吴林任副政委。1943年3月撤销。 费滕边独立营 1942年10月,鲁南军区调独立团的3个连,组成费滕边独立营,萧长桃任营长,李青、王韬先后兼任政委。次年10月,改称双山县独立营。 泇河大队1942年11月中共临(沂)西工委成立后,12月收编了王树潭率领的一支武装,与工委原有的武装合编为泇河大队,王树潭任大队长,萧方洲任政委,辖两个中队,200余人。次年春称临泇大队,1944年并入赵镈县大队。 汤河大队 ①1942年冬, 滨海军分区批准组建,刘炳之任大队长,阎守富任指导员,辖3个分队,200余人。1945年9月,该大队编入八路军滨海军区第六团。②1947年10月,以汤河、临(沂)东、洪瑞3个区撤出的村干部和民兵组成汤河大队,大队长刘炳之,王铁英任教导员,李会聚任副大队长,周万成任副教导员。1948年10月,该大队升级到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 沂西大队 1942年11月,临沂县沂(河)西大队建立,有300多人的武装,朱陈区区长朱迪吉任大队长。1943年并入临沂县大队。 莒南县独立营 1943年4月,原滨海军分区第六团的1个连与莒南县大队、滨海青年游击大队直属中队合编为莒南县独立营。叶声、周辉、黄鲁先后任营长,田海山、杨心培先后兼任政委,杜尚礼任副营长,李际太、李明刚、袁洪辉先后任副政委。1945年8月该营编入滨海军区独立第三团。 莒沂县大队·莒沂县独立营 1943年9月组建莒沂县大队,王守堂、冯敬臣先后任大队长,薛绍庚兼任政委,王昭祥任副政委。1945年4月莒沂县大队改编为独立营,刘淑德任营长(其他人员不变)。同年8月,该营编入鲁中警备第七团。1945年8月莒沂县重建独立营,至1949年8月,刘淑德、陈彪、吴登文先后任营长,李鲁生、邹屏先后兼任政委,王昭祥、冯长旺先后任副政委。 沂东县大队(独立营) 建于1943年秋。开始曾称独立营,严雨霖、田景坡先后任大队长,刘准、李清和先后任政委,辖3个连。 温河县大队·温河县独立营·费县县大队 1944年1月组建温河县大队,同年8月改为独立营,辖4个连,500余人。陈筹、刘剑、张健先后兼任大队长,许言、孙黎明先后兼任政委,张明贵任副大队长;毕庆堂任营长,张成海任副营长,邢波文、孙志先、孙士炎、吴福相任副政委。1945年8月,该营编入鲁南军区部队,温河县重建独立营,毕庆堂任营长,孙黎明兼任政委。1946年4月温河县改为费县后,独立营改为费县县大队。至1949年9月,王林秋、刘琦、王振南、尹廉玉先后兼任大队长,孙黎明、靳耀南、刘剑、朱奇民先后兼任政委,张明贵、张武寅、张成海、许广元、张湘南先后任副大队长,房洪彬、李曲厚先后任副政委。 沂源县大队·沂源县独立营 1944年5月组建沂源县大队,岳洪春兼任大队长,边一峰兼任政委,邢乐峋任副大队长, 史辉任副政委。 1945年9月县大队的2个连编入鲁中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三营。1946年3月重建沂源县独立营,杜善甫、李建梓、刘华甫先后兼任营长,刘延博、贺致平、李建梓先后兼任政委。 苍山县大队 1947年3月组建,至1949年9月,杨权、王振南、房永典先后兼任大队长,王子通、傅展如、杨源时、郑希孟先后兼任政委,马继常任副大队长,赵世炎、亓廷梅先后任副政委。 莒南县大队·莒南县总团·莒南县独立营 1945年8月莒南县独立营升入主力部队后,同年10月组建莒南县大队,高凤林兼任大队长,杨心培兼任政委,亓善本任副大队长,杜尚礼、邢洛川、张拨先后任副政委。1947年9月,以莒南县大队为基础,建立莒南县总团,高凤林兼任总团长,杨心培兼任政委,亓善本任副总团长,李林岗、张拨任副政委。设参谋处、政治处、人民武装部、供给科和卫生队,辖7个连,共1000余人。1948年3月,该团有4个连升入主力部队,保留3个连,改编为莒南县独立营,营长亓善本,杨心培兼任政委。同年6月,莒南县独立营又升级到主力部队。1949年3月,再建莒南县独立营,亓善本任营长,庞力夫兼任政委,李德新任副政委。 日照县独立营 1945年9月,以第二十四武工队(滨海军区于1944年2月在日照组建)为基础,组建日照海防大队。 同年12月, 日照海防大队又与滨海军区海防大队合编为日照县独立营, 辖4个连。1949年2月,日照县独立营编入滨海军分区海防第一团。 蒙山县独立营 1946年1月,蒙山县由费东县和费北县合并建立,费东县大队撤销,费北县独立营改称蒙山县独立营,辖3个连,270余人。1947年春,该营升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和第三纵队第九师。是年重建蒙山县独立营,马鸿祥、王衍才、崔振、王桐先后任营长,刘次恭、刘夏峰、赵长利先后兼任政委,崔振、管正汉先后任副营长,李沛良、田守朋、周钰先后任副政委。1949年该营大部升入主力部队,少部转入蒙山县公安中队。 滨海军分区直属第一、二、三团 1946年7月建立滨海军分区后,直属3个团,刘春芳任第一团团长,董方明、谷凤鸣先后任政委。辖3个营、9个连,共1200人;萧德任二团团长,任警堂任政委,辖3个营、9个连,共1500人;熊飞任三团团长,彭家珠任政委,辖3个营、9个连,共1400人。1948年7月,这3个团都编入鲁中南纵队。 临沭县大队·临沭县总团·临沭县独立营 1946年8月重建临沭县大队,辖3个连。汲书田兼任大队长,李华林兼任政委。1947年10月,以县大队和武装部为基础扩建成临沭县总团,设参谋处、政治处、 武装部。张百川任总团长,李华林兼任政委,刘乃哲兼任副总团长,许冠群任副政委。辖6个连(无营级建制)。1948年1月,总团改编为独立营,张百川任营长,李华林、王建英、李希平、方昭先后兼任政委,邢洛川任副政委。1949年8月,临沭县独立营撤销。 莒县县大队·莒县独立团·莒县独立营 1946年10月成立莒县县大队,马骅兼任大队长,孔福亭兼任政委。1947年6月,县大队与几个区中队合并成立莒县独立团,薛翰亭兼任团长,孔福亭兼任政委,刘胜洲、范玉洁先后任副团长,袁凤仪任副政委。1948年2月改编为莒县独立营,魏春荣任营长,张敬堂、孔福亭先后兼任政委,李云、萧绍彬先后任副政委。 临西县总团·临西县县大队 1947年10月组建临西县,同时成立临西县总团,由武装部长刘东岑兼任总团团长,刘炬兼任政委。1948年2月建临西县大队,刘炬兼任大队长、政委,亓廷梅任副大队长,王茂森任副政委。同年10月,临西县撤销,县大队武装并入临沂县独立营。 白彦县大队 1947年9月组建白彦县武工队,1948年2月改编为白彦县大队,辖3个中队,300余人。是年5月,白彦县大队抽调100人与滕县武工队合编为滕白大队。7月,滕白大队升级到主力部队。12月,白彦县大队升入第三野战军第四通讯团。重建白彦县大队,商向前、徐诚先后兼任大队长,陶友亮兼任政委, 赵协海、 黄润生、步占峰先后任副大队长,马俊卿、何玉增、黄润生先后任副政委。1950年5月白彦县大队撤销,人员大部编入滕县军分区,一部转入平邑县公安中队。 兰陵县大队 1948年2月组建。至1949年9月,孙文成、韩韦铁先后兼任大队长,刘向一、宋克明、周廷佩先后兼任政委,邵光华、王玉甫、胡遵礼先后任副大队长,张永春任副政委。 滨海军分区海防第一团 1949年2月,日照县独立营、日照海防大队与莒南县独立营合编为鲁中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海防第一团,何文良任团长,陈桂森任政委。辖3个营及通讯连、炮兵连、警卫连。分驻石臼所、岚山头和涛雒。同年5月改称滨海军分区海防第一团。1950年改编为青岛海军岸炮队。 平邑县大队·平邑县独立营 1946年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费县县大队改称平邑县大队,马健、王一民先后兼任大队长,木森兼任政委,袁长聚、王绍坤先后任副大队长,吴英奎、张树友先后任副政委。1949年8月平邑县大队改称为平邑县独立营,王绍坤任营长,张树友任教导员。1950年夏,独立营升入滕县军分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