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夏:我的笔名叫“壶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茶壶的半径是多少 林振夏:我的笔名叫“壶兰”

林振夏:我的笔名叫“壶兰”

2023-05-12 1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湄洲湾的发现

林振夏

评论湄洲湾的价值,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发现它的战略意义,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

莆田市建市之初,许许多多莆仙人爱乡情切,喜忧参半。建市是划时代的大事,怎么能不喜?没有多少资源和工业,又怎能不忧?

正是在此前后,港口、地质、航海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几经勘测论证认定湄洲湾是一个“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不冻、不淤、抗风、避浪的天然深水良港。他们大声呼喊:这里可以建成一个雄踞东南沿海,面向港澳、东南亚,广通五洲四海的综合性贸易大港。的确,开发湄洲湾的前景是光明灿烂的,论天然条件,它同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汉堡、不来梅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前年,我访问联邦德国汉堡,了解这个海港有300多条航线与世界1100个港口联系,每年进出口的船只在1.8万艘以上。当我站在这个用电子指挥的繁忙而秩序井然的港口码头时,我忽然想到了这就是湄洲湾的明天,我感到不必为家乡资源的匮乏和工业落后而忧愁了。

当然,开发湄洲湾,建设现代化的海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系列工程,谈何容易!令人钦佩的是莆田市的领导者和湄洲湾的建设者并没有因为穷而望洋兴叹,他们在省委的“以干促上”的方针鼓舞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三年多来,“三通一平”配套完成了,三座码头建成投产了,海上过驳配套工程建成投产了,望山生活区初具规模了。综合这一切,秀屿港区基本上具备了投资环境,希望的曙光在湄洲湾升起了。

由于自然界的神奇造化,湄洲湾得天独厚,它的自然条件太优越了,但是就像王熙凤所说的贾府“大有大的难处”一样,湄洲湾优越也有优越的难处。难就在它一旦建成现代化海港,其吞吐量之大,半个中国的出口进口物资都填不满它的“胃口”。腹地的问题就是这样尖锐地摆在面前。莆田市基本上没有腹地,整个福建腹地也很小,湄洲湾必须把江西省,把中南、西南以至西北的许多省作为它的腹地。鹿特丹、汉堡、不来梅就是如此,它们的主权分别属于联邦德国和荷兰,但是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这三个港口,在对外贸易中谁都离不开它。遗憾的是,纵观历史,福建与背后诸省的联系在交通上、在经济流向上,长期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现在要开发湄洲湾,福建与诸省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必须同时摆上议程。当然,铁路、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的修通,只能仰赖国家计划的统筹安排,但与诸省(特别是江西)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我想,福建和莆田市现在就可以有所作为。

随着湄洲湾的开发,莆田市必然要成为一个巨大的港口城市,一个产业繁多的开放城市。产业结构应当如何设置?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记得我们在汉堡参观访问时,我国驻汉堡总领事向我们介绍联邦德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北方的鲁尔和汉堡等大城市,一直保持传统的产业,如钢铁、机械、造船等;而南方的慕尼黑等城市,则大力发展新兴的现代工业,如电子(特别是微电子)、电气、通讯、航天、化工、精密仪器、光学、服装等。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原来是最发达的北方经济阻滞不前,日益衰落;而原来很落后的南方经济却蒸蒸日上,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了很强的竞争能力。总领事认为这种现象对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很有启示。在访问汉堡州经济交通农业局负责人海克先生时,他直言不讳地对我们讲了北方没有及时抓新兴工业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危机”。他说,汉堡州的经济骨干是海运、造船、化工,因为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海运量吃不饱、吨位提不高;因为产油国自行加工石油,七大石油公司面临很大困难。海克先生说,为了摆脱“结构危机”,他们现在正在寻找出路,打算搞世界上最先进的通讯,把汉堡建成一个面向欧洲大陆的理想的通讯服务中心;航天工业已经抓上去了,其他的新兴工业也在考虑之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不揣冒味地建议莆田市的领导注意到欧洲的这种经济现象,在港口城市刚发展时,就预测未来,对产业结构多加考虑。我们要有传统产业,而更多的是要有现代新兴工业,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进国际市场与强手角逐!

湄洲湾的发现,它的自然力之被开掘,“神力”之被驾驭,也许需要几个年代,犹如铀之转化为原子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如同原子能正在造福人类一样,湄洲湾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奉献也将是无可估量的。

(作者为原省委委员、福建日报社原总编辑)

文载《生活·创造》(1988年第1期),付瞰推荐

记者聚焦

35年了,那依旧滚烫的文字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文  陈斌 蔡昊/图

若无湄洲湾,则无莆田市。

莆田因港设市,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因海而生,开海兴莆,建市伊始的1984年,即提出“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发展战略。

在罗屿港口,矿石船装卸作业繁忙

建市40周年之际,莆田通江达海战略港城风生水起。

林振夏,莆田华亭人。从木兰溪畔的村庄走进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后进入新闻行业,为著名报人,是福建日报社原总编辑,党龄、工龄与新中国同龄。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新闻事业,199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8岁。

壶公山与木兰溪并称“壶山兰水”,是莆田的象征。生于斯,长于斯的林振夏,以“壶兰”为笔名,写出众多产生巨大反响的精品力作。

1988年,他发表《湄洲湾的发现》一文。而今35年过去,湄洲湾涛声依旧,景象却大不相同。梦想正照进现实。

40万吨级矿石船“远福海”轮首靠罗屿港9号泊位

港口兴,则莆田兴。  

“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海洋强省战略的有力实施离不开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父亲当时纵观世界港口,特别是深水和超深水港城市,无不依借港口振兴城市,以港口带动临港工业的发展。” 林振夏的女儿林小端,现为福建日报社对外新闻部主任编辑,她告诉记者,父亲当年描绘向往的湄洲湾发展蓝图正在变为美好的现实。

石门澳港口

重温文章,父亲当年对湄洲湾港开发的思考和憧憬,那真挚、滚烫的爱乡之情依然跃然纸上。长期从事对外报道的林小端说,如今的湄洲湾港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港口,致力服务临港产业发展、中西部省份对外开放、对台交流合作与海丝沿线国家互通共赢,特别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国内及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有货物往来。迎接莆田建市40周年,在外乡亲感受到了新气势新气象,看到了新希望新未来。父亲在天之灵也一定十分高兴和欣慰。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

往期推荐

李文正:祖父的私塾与老家的大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