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茜茜公主罗密 “永远的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

“永远的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

2023-07-29 2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5年,《茜茜公主》首映,立刻风靡欧美;33年后,1988年,《茜茜公主》引进国内,迅速掀起观影热潮,从此无论什么时候重放,重放多少次,都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一遍又一遍地观看。

只是那时候,国内的观众还不知道她的扮演者,罗密·施奈德已经去世6年了,她美丽的容颜,永远停留在了42岁。

其实不只是中国人愿意把茜茜公主和罗密·施奈德之间划上等号,在奥地利,人们甚至在那些纪念茜茜公主的故居遗迹地,出售各种罗密·施奈德的画像和纪念品。

人们也会感叹罗密和茜茜之间的人生经历又是何其相似,豆蔻年华时就美艳不可方物,与全世界瞩目的英俊男人相爱,再经历身为母亲所最不能承受的丧子之痛,最后她们都离去得如此匆匆……

但这话对也不对。罗密在她短暂的一生里经历了各种伤害,可她的性格与电影里甜美纯真的“茜茜”不一样,与历史上真实的淡漠骄奢的“茜茜”也不一样。

她是罗密·施奈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电影公主。

艺术世家出身

罗密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艺术世家。祖母是皇家歌剧院的名角,父母亲都是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在一本名叫《我,罗密》的书中,母亲玛格达·施奈德谈起女儿的降生,寥寥数语却有说不出的冷酷:“1938年9月23日,备感庆幸,这是个养得起的孩子。”

5岁时,母亲终于忍受不了丈夫这颗“花心大萝卜”,选择离婚,罗密跟着母亲玛格达·施奈德一同生活,并从此随母姓。从此,罗密的童年被寄宿学校的记忆占据,她最好的伙伴就是那本取名为“玛吉”的日记本。4年中母亲只去看过她两次,父亲从没有回信给她。只是给她寄过一-次演出服,罗密高兴极了,在同学面前不停地炫耀。

家庭温情的缺失,父亲的无视和母亲的忽视让罗密特别自卑,她在日记里写,“我学会了撒谎,为了给别人吹大牛,我捏造了自己的另一个人生。”

罗密的同学都知道她的父母是著名演员,时常问些片场的八卦,可是,母亲从来没有带罗密去过片场,罗密就把母亲唯一一次带她去广播电台的事情编了又编。多年后,罗密想起小时候的那些谎言与虚荣还是觉得羞耻。

成为茜茜公主

另一方面,罗密幸运地找到了一生为之热爱奋斗的事业,她在日记里写道:“如果由我决定,我将立即成为一名女演员。就像母亲一样。”然而一年后罗密凭借过人的绘画天分进入了科隆美术学院,但这时,母亲的电话来了。

原来电影《白丁香再度盛开》需要女演员,来扮演母亲玛格达剧中角色的女儿,于是,玛格达向制片人推荐了罗密。这部电影成了罗密的电影首秀。

此时,母亲已改嫁给一个名叫汉斯·赫伯特·布拉茨海姆的店铺老板,这个继父嗅到罗密不失为一宗好买卖,于是从餐馆老板转行做制片人,并为罗密接拍了两部电影。

1954年,当《茜茜公主》挑选女主角时,罗密·施奈德入选了,她的母亲玛格达也在电影里拿下一个角色,演茜茜的妈。

这时她才17岁。

《茜茜公主》里的男主卡尔海因茨·伯姆比罗密大10岁,大学读的哲学。据说罗密一开始还挺怕他,叫他为“卡尔叔叔”,等到拍第二部时,电影中的很多镜头,让人难以不相信,两人早已在电影里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回。所以电影上映后,卡尔被很多观众咒骂是个坏男人。

他当时已婚,但他后来的第二任、第三任妻子都和罗密年龄相仿,都是合作的女演员,又都是女方主动向他表白,他还给自己几个月大的女儿取名为茜茜……

据比利时记者报道,当年卡尔再婚时,回答记者:“罗密是很不错,但只可惜我没机会和她再在一起了。”

据说绝大多数人都觉得罗密与卡尔最配,但,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卡尔86岁时病逝,时间是2014年5月29日,与罗密去世是同一天。

但那时的罗密还沉浸在成为公主的喜悦里。

《茜茜公主》的大投资大制作让片方小心翼翼,罗密去参加首映式时,需要乘飞机,片方甚至为她购买了100W马克的意外险,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单独承保。罗密起初认为片方大惊小怪,她哪里值那么多钱?当时的片方解释说,拍摄已经花了很多钱了,如果你出事,亏不起;但没想到,短短三年后,当片方请求罗密继续拍摄《茜茜公主》续集时,他们直接码了100W马克的现金在19岁的罗密面前……

罗密的17岁生日还就是在《茜茜公主》剧组度过的,母亲送了她一支唇膏,还提高了零用钱的金额。罗密却为此烦恼,因为她没有地方花钱。

一方面《茜茜公主》的大获成功给罗密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名利。1958年初,罗密被邀请去好莱坞,她还是头一次坐了有八个车门的加长轿车去迪士尼。飞机上,兴高采烈的罗密还要求喝点白兰地,空姐拒绝了,因为她还不到20岁。罗密抱怨说,都是可以结婚的年纪了,怎么还不允许喝酒?她不知道,这是她遇到爱情之前,少女时代,最后最快乐最纯粹的时光。

另一方面,被深度打上茜茜标签的罗密感到了角色的束缚。“我到处拽着茜茜,就像提溜着一只鸡……当我为减轻苦闷而想哭泣时,茜茜却必须要露出可爱的微笑。”

罗密渴望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于是,母亲为她接了一部根据奥地利小说改编的戏《克里斯蒂娜》,中文译名《花月断肠时》,这也是玛格达自己曾经主演过的戏。

没想到让罗密终遇一段断肠花月。

高卢公鸡拐跑了公主

1958年,20岁的罗密前往巴黎,她见到了另一位主演,23岁的阿兰·德龙。那时候,一个是连命运都为之着迷的青春公主,而另一个还只是Nobody。

那天,制片人指使阿兰·德龙在机场捧着一束红玫瑰等待罗密的到来,场面很美,但在罗密的回忆里却是这样的:“我看见扶梯下站着一个小伙子,英俊得过了头,发型时髦得过了头……我对这样的男孩不怎么感兴趣,他也认为我特别难看。”罗密眼里的阿兰德龙修饰过分,英俊但庸俗;阿兰德龙则认为罗密自大愚蠢又造做。

这不是一见钟情的故事,倒像是《傲慢与偏见》的开头。

而且阿兰德龙不会德语也不会英语,罗密不会法语,所以后来拍摄时,即使是吻戏,两人的脚下都蹲着翻译。

那天晚上,阿兰德龙学会了一句“我爱你”,他便翻来覆去地对罗密说,罗密觉得无趣又滑稽。

不见面时,两人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与礼节。一见面拍摄,两人就陷入争执,同剧的演员不得不一再为他们调停。

直拍摄结束,罗密的继父投巨资在布鲁塞尔开了一家饭店,两人乘火车前往,头一次没有争执。下火车时,两人都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原来注定该相爱的人,无论怎样都会相爱。

但罗密的父母对于这段感情并不乐见其成,在他们看来,这个法国人除了有张好看的皮囊外,其它一无是处,出身寒微,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工作不定,开过出租,当过侍应生,搬运工,甚至还在街上卖过艺。

然而这一次,罗密不再愿意扮演“乖女儿”的角色了,她决定为了爱情反抗一切。

电影杀青的第二天本该是罗密飞回科隆的日子,可是她买了一张去巴黎的飞机票。

这一去,罗密不只是扯断了与父母亲人之间的纽带,德国人更认为他们捧在手心里的“茜茜公主”背弃了自己的祖国。高卢公鸡拐骗占有了纯洁的公主,他们的愤怒持续了数十年,并逐渐歪曲。

好在那时,母亲和继父让步了,他们不可能同意罗密就那样无名无分地跟阿兰德龙同居。

1959年3月,卢加诺的度假屋,继父告诉罗密他筹备了订婚典礼,已经通知了阿兰德龙。

罗密与阿兰德龙就这样订了婚,母亲在订婚典礼上说,不要太早考虑结婚孩子,他们首先应该真正的相互了解。

爱的凋零

很快,阿兰·德龙英俊的脸庞和不俗的演技让他的事业开始扶摇直上,罗密却越来越沉寂。德国抛弃了她,法国尚未接纳她,也许她唯一的成就是学会了法语,

而且事业的差距还并不是最致命的,门第的差异和男人的花心给这段看似金童玉女的恋情蒙尘纳垢。

阿兰·德龙在自传里说:“她出身的阶层是我最痛恨的,我畏惧她忧愁的皇家气质,这不能怪她,她被这阶层打上了烙印。我不可能在5年抹去她被灌输了20年的东西。”

同样无法轻易改变的还有阿兰·德龙的花心。罗密的妈妈曾警告她:这么美的一位男子是不可能只属于你的。那时还没领教过爱情厉害的罗密天真而无畏的回答:“是的,妈妈,我知道。但是我控制不住,每当我看到他,我就想每分每秒都与他度过。”

有人是因为阿兰德隆长得过于好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女人的心,所以从来学不会珍惜;也有人说是因为他4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过于宠爱,让他形成了自私又随心所欲的个性。

不论原因是什么,罗密都深受其苦。对于那些不时传来的绯闻,罗密表示自己只信一半,另一半则在质问时大都被阿兰德龙一笑置之。后来,罗密也承认,这等于是变相纵容了阿兰。

小时候,罗密看见过母亲在圣诞节时因等不到丈夫回来而哭泣,妈妈只能把爸爸留下的衣物拿出来一遍一遍地熨烫。不知道她在等待阿兰德隆时有没有再回忆起这样的场景?

只是相处多年后,她变得麻木还会自嘲:“我对这种关系已经有点习惯了,他的每次无恶意的调情都给我盖上了被遗弃的未婚妻的印记。”

然而罗密的忍耐仍然没有留住爱人离去的脚步。

1963年,罗密收到了好莱坞的片约邀请,她开始转战美国并收获了事业上的回暖。特别是她凭《红衣主教》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也是在这部片中,她终于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

然而事业渐入佳境的同时,她和阿兰·德龙的感情却每况愈下,她在日记中写道:“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是爱的凋零。”

那一年的秋天,阿兰德龙在马德里拍戏。一个叫娜塔莉的姑娘坐在他大腿上的照片让远在美国的罗密都看到了。罗密忍无可忍,信里说希望自己在美国能像阿兰德龙在马德里一样开心。这是罗密说得最重的一句话,她后来甚至认为自己不该这么说的。

可阿兰德龙已顺势跟罗密提了分手。

1963年的12月,罗密清晨醒来在写字台上发现一束黄玫瑰和一张纸条,写着:“我与娜塔莉去墨西哥了,祝你一切都好——阿兰。”据说当时阿兰·德龙还留下15页纸的信,传言里信上写的是娜塔莉已经怀孕,他准备同她结婚之类的话,但其实其中真正的内容从来无人知晓。

几个月后,阿兰果和娜塔莉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位娜塔莉也是个模特兼女演员,她曾被誉为上世纪60年代最美的女演员之一。她和阿兰一样出身底层,在认识男方的时候刚结束第一段婚姻。大部分阿兰的影迷都非常厌恶她,认为她工于心计,不择手段的上位让男方抛弃了罗密。而这位娜塔莉也确实非一般的风流,她在婚后出轨过阿兰的保镖,离婚后还介入过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婚姻,当然这是后话了。

安全的婚姻生活

跌落谷底的罗密割过腕,并需要依靠酒精和镇静剂才能正常稳定情绪。她逃回了德国,然而媒体们等着看她的笑话,用“可怜的罗密”这样的大标题迎接她回家。

她成了愚蠢、多愁善感、惹人生厌的女人,但她不是那样的。

只是罗密也不得不承认,那几个月是她自出生以来最痛苦的几个月,她流连于各种商店,一次在香奈儿买下七套衣服,不停地花钱、花钱。好在暗无天日的“疗伤期”后,她又遇到了一个人——德国的戏剧导演哈利迈恩,犹太人,比她大14岁,已婚。

罗密除了钦佩他的才能,最重要的是,经历了与阿兰德龙疯狂的爱恋,与被抛弃后的痛苦无措后,哈利迈恩给了罗密安全感:哈利迈恩能让她平静下来,不再那么争强好胜……罗密感到自己的情伤和缺失的父爱都因为哈利不药而愈了,她对他迷恋不已,两人迅速在1966年结婚。

特别是儿子的出生,让罗密觉得人生圆满了,所有的忧郁和不开心都一扫而空,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里,把所有的爱奉献给这个家的两个男人。她说:“我乐意听从丈夫指挥,他总是帮我写文章,还纠正我使用不当的词句。”

她还说,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爱我到生命终结的男人。在柏林的那两年,被她认为是生命中最舒适最开心的时光。

然而,这样宁静美满的日子只持续了三年。

人总是多面的,温柔体贴固然是哈利·迈恩性格的一部分,但他还有自私和喜欢冷暴力的一面,也许罗密曾经的盛名在外让他始终倍感压力,他总是想向妻子表明:“没有我,你便一钱不值!”。这让罗密在这段婚姻中饱受压抑和精神摧残。同时,她因婚姻而放弃的演艺事业沉入谷底,就在这时,没想到那个伸手拉她一把的人会是当初弃她而去的阿兰·德龙。

1968年,阿兰·德龙接拍悬疑惊悚片《游泳池》,对于女主角的人选他“点名”要由罗密出演,不然他也不演,他打电话邀请她,更亲自前往罗密在柏林的家中劝说她接拍该片。

出于对于电影的热爱和想要重回影坛的渴望让罗密最终接受了邀请。

1968年,罗密飞赴,阿兰·德龙亲赴机场接机,时间彷佛回到了他们当初相遇时。

那时,阿兰·德龙和娜塔莉的婚姻已以离婚收场,很多人认为这次电影合作,说不定会促使阿兰和罗密重新发展。不过,这一幕并没有发生。

在电影里,罗密感觉亲吻阿兰德龙时不再激动甜蜜,像在亲吻一堵墙。

而她的丈夫哈利曾经说过罗密拍戏时他不愿意再去现场,因为太无聊,但拍这部戏时,他来了。

此外,阿兰德龙还卷入了“保镖谋杀案”。一直传说阿兰德龙与他的保镖有非正常关系,而该保镖又与娜塔莉有非正常关系,还被阿兰德龙发现了。传说阿兰德龙警告过保镖,说如果你再睡我老婆,我就杀了你。反正后来保镖的尸体被发现在垃圾桶旁边。又是传说保镖曾经在好友处放了封信,信里直接写,如果我死了,一定是阿兰德龙杀了我。

总之传说之后就真的只有传说,这事不了了之,也有传说是罗密给阿兰德龙做了不在场证明。

大概也是这期间太过曲折,两人还是没有恢复成情侣,而是变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用阿兰·德龙的话来形容,这是一段崭新的、形同兄妹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既纯洁又明朗。情同手足,形离神合,息息相通。”阿兰说。

罗密·施奈德则在日记中这样评价:“他从来没有遗忘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出现在我身边的总是他。”

最终,够话题够热度的《游泳池》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罗密·施奈德“咸鱼翻身”,荣登法国女星榜首,风头再次无两。

随后的整个70年代,她的演技不断受到主流电影节和奖项的认可,光是法国电影的“奥斯卡”——凯撒奖,她就拿过两次。

与她蒸蒸日上的事业相对的是和哈利·迈恩事业的每况愈下。内心的狭隘让哈利没法为妻子的成就感到骄傲,甚至连心平气和都做不到,酒精和毒品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问老婆伸手要钱成为家常便饭。

1975年,罗密和哈利的十年婚姻走到尽头,哈利趁机大敲了一笔竹杠,要求罗密拿出一半身家。为了取得儿子的抚养权,罗密给了他150万马克。

布蓓蕾离去了

第一段婚姻结束得并不体面,但并没有打击到罗密想要追求爱和家庭的心,离婚的同一年,她和私人秘书丹尼尔·比亚西尼结婚了。

比亚西尼是1974年成为罗密的私人秘书的。朝夕相处,比亚西尼让罗密想起了阿兰德龙,他们同样有独特的魅力,迷人的个性和幽默感。他比罗密小9岁,但罗密觉得年龄根本不是问题,相反,她觉得这段恋情让她再次觉得疯狂,如同罗密定义自己与阿兰德龙的恋情时一样。1975年9月底,罗密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很开心。同年12月,罗密与比亚西尼结婚。

不幸的是,孩子流产了。1976年,罗密再次怀孕,隔年,她生下女儿萨拉。

罗密觉得自己很幸福,她同时决定以后不再要小孩了。

1979年,前夫哈利因为抑郁症在家中上吊自杀,这时候,罗密从遗嘱里发现,他把从她那里得到的巨额离婚赡养费都存在了儿子的名下,又还给了自己,一分也没花。这个前夫在离婚后一直为失去和罗密的婚姻和儿子而痛苦。

哈利的悲情让罗密充满了负罪和愧疚感,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她借酒浇愁,脾气变得暴躁,也因此影响了和第二任丈夫的感情,也有人说第二任丈夫纯粹为了她的钱而来。

总之两人的争吵越来越多。可儿子大卫喜欢他的继父,他希望他们和好。

1981年1月,比亚西尼没打招呼就带着大卫去了美国,等于变相宣告了感情的结束。

同年2月,罗密在日记里写,她感觉自己活不长了,以后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谁也没想到,一语成谶。

那年4月,随着罗密继父的去世,罗密的财务黑洞也被掀开,继父用罗密的钱投资的饭店早就倒闭,罗密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倒闭的。

从14岁拍电影开始,罗密的钱就是母亲和继父掌管,他们每月给罗密发零用钱,即使罗密成名后成年后依然如此。从小到大的优渥生活,让罗密对钱没什么概念,也不在意金钱。

在与阿兰德龙同居时,阿兰德龙拼命赚钱,买车置产时,罗密还笑话阿兰德龙恨不得买下整条街整个街区的房子,她手里只有家里每月汇给她的几千马克,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她够用了。

可是现在,她人到中年,在40来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钱没有了。

1981年对于罗密更是如同噩梦般的一年,这年她再次离婚,却没有得到女儿的抚养权,然后又因欠税问题被税务部门追缴欠款,之后又因肿瘤而要摘除一只肾。家庭、事业、健康的全面告急让罗密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只能接受精神科服药治疗。

她把所有的爱寄托在儿子大卫身上,却没想到命运在暗处给她准备了最沉重的一击。1981年7月5日,14岁的戴维在祖父母家攀爬花园玩耍时,不小心摔倒,被地上的一截铁棒戳破腹腔动脉,失血过多而死。消息传来时,罗密刚接受完手术在乡间疗养,这场意外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同她所扮演的茜茜公主一样,罗密从此一蹶不振。虽然她又有了新男友劳伦特·佩廷的在身边,但爱情无法缓解巨大的丧子之痛。大卫走后,烟、酒、药成了罗密生活中的必需品,即便医生告诫她肾脏手术后禁止饮酒,她依然照喝不误。她常常给大卫写信,夜里睡不着就通宵达旦的写,也常常跑去儿子的墓前哭泣。

她伤心地给母亲打电话:“你倒好,可以舒服地坐在壁炉前,还有儿子陪伴。我只有43岁,却成了一个精疲力尽的女人。”

1982年5月29日晚,罗密再一次坐在写字桌前给已经去世十个月的大卫写信,可才写了一半,她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这一次,也许没有谁再忍心把她叫醒:人们发现她时,她趴的心脏已停止跳动,冰冷的脸上还挂着泪水……

罗密去世当天,阿兰·德龙并不在巴黎,但他第一时间赶到那里,为她守夜,为她写下告别信——《别了我的布蓓蕾》,德语里 “娃娃”的意思。最后一段,阿兰德龙这样写:“布蓓蕾,我看着你,看了又看,看不够。我要对你一遍又一遍地说,你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秀美,这样从容。放心睡吧,我守在你的身旁。我从你那学习了一点德语。这些话是: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在罗密的遗体被放进棺材之前,阿兰德隆留下了她的三张照片,此后这些照片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二十六年后的2008年恺撒奖颁奖典礼上,罗密获得了终身荣誉奖,阿兰·德龙上台代为领取,大屏幕上是他们年轻时拍摄《游泳池》的合影,他站在台上发表感言:“为什么今天我会来到这里?因为今年你也将满70……我非常想你……50年前我们是未婚夫妻,40年前我们共同出演《游泳池》,我们曾经相爱又分离,我们曾拥有幸福与不幸……曾经的我和你,这就是我今天来到现场的原因。”他一连说了六个感谢,然后泪湿眼眶。

他说:“我本应该娶她的”。也许这就是他最想说的话吧——如果当初在一起,后面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

————————————

本故事为南瓜屋独家内容,任何平台和个人不能转载,有需求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