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OS:主屏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如何放大时间图标 iPadOS:主屏幕

iPadOS:主屏幕

2024-01-24 0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注:在今年的 WWDC 苹果公布了全新的 iPadOS 系统,在 iOS 功能基础上加入了很多 iPad 专属功能,这一变化也进一步扩展了 iPad 使用场景,我们也整理了一些关于 iPadOS 的重要变化,从本周起作为补充章节更新到电子书《玩转 iOS 13:让你的 iPhone 更好用》中。

电子书阅读 🔗 《玩转 iOS 13:让你的 iPhone 更好用》

自 2015 年发布 iPad Pro 系列开始,苹果就有意将 iPad 打造成一款生产力工具,但过去的几年里,iPad 的最大诟病一直是软件层面上停留在对 iOS 的简单改进,始终未能改变大众群体视其为「放大款 iPhone」的看法。

而今年,苹果终于针对 iPad 发布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平台——iPadOS。它基于 iOS 13 改造,针对 iPad 的特性加入了大量的改进和升级,让「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本章节将为你总结 iPadOS 在主屏幕上的改进。

全新的桌面布局,提供选择不同图标大小

在 iPadOS 中,主屏幕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第一次进入主屏幕前,系统会自动弹出桌面布局选项「更多」「放大」供我们选择。你也可以前往「设置-显示与亮度」中进行切换。

在系统设置中调整桌面

「更多」为 iPadOS 新增的桌面布局,可让桌面单页显示的应用图标变得更小、更多,最多可显示 30 个 App 图标;而「放大」则为 iPad 原有的桌面布局,单页显示最多 20 个 App 图标。

左:「放大」视图,右:「更多」视图

小组件不再单独占有负一屏,我们可以在主屏幕的第一屏向右滑动直接呼出悬浮式的小组件窗口。

右划呼出小组件

当你选择「更多」选项作为桌面布局时,iPadOS 桌面在横屏模式下将被分割为 1:2 的布局:左侧显示时间日期,向上滑动可浏览小组件;右侧则为应用图标。

点击小组件页面最下方的「编辑」按钮,可拖动两个应用小组件至固定的个人收藏。设置好后,桌面横屏模式下的第一屏将会直接显示这两个小组件,向上滑动则可查看更多。

设置固定显示的小组件 类似 3D Touch 的交互 Context Menu

在 iPadOS 中,你可以通过长按应用图标的方式呼出类似 3D Touch 的快捷操作界面,苹果官方将这一特性称之为Context Menu。

值得一提的是,对应用图标进行长按时,图标会先给出「缩小再放大复原」的视觉反馈动画,只要在「放大复原」的过程中松开手指,就会呼出快捷操作界面。如果你想对图标进行排列,也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用手指拖动图标进行排列即可。

Context Menu 多窗口管理

iPad 上的侧拉(Slide Over)和分屏浏览(Split View)一直是区别于 iPhone 的专属特性,而在此次 iPadOS 上,苹果也它们带来了一些实用性的功能提升。

侧拉多任务管理

在 iOS 11 开始,iPad 便支持在左右分屏的基础上呼出一个浮动的窗口 App 同时进行多任务,但由于无法直接便捷切换不同的 App,实用性上略显不足。

iPadOS 此次更新中,侧拉功能界面在原有浮动窗口的基础上,在底部引入了全面屏 iPhone 的触摸条。

让我们可以像使用 iPhone 一样,左右滑动触摸条即可快捷切换不同的 App,同时也能向上滑动呼出侧拉功能的多任务界面。

侧拉应用多任务切换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 iPad 阅读电子书、并将笔记 App 设置为浮动窗口记笔记时,收到微信通知后,便能左右滑动浮动窗口下方的触摸条切换至微信进行回复,不必担心即时通讯 App 有通知时,需要打开新界面才能回复的繁琐。

值得强调的是,侧拉功能的多任务界面与系统的多任务界面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影响。把常用的邮箱、字典、备忘录、提醒事项放到侧滑多任务里,之后每次要使用时只要侧滑呼出便可,非常方便。

「分屏浏览」支持同一个 App

分屏浏览此次则支持了同一应用分屏,也就是俗称的「应用多开」,此前只有 Safari 支持这一功能,而现在无论是系统自带的应用,还是第三方应用(例如 Microsoft Word) ,都能通过侧拉或是分屏来复制出另一个独立运行的窗口,在多任务界面也会分开展示。

同应用分屏显示 应用 Exposé

此次更新中,iPadOS 还引入了 macOS 上的「应用 Exposé」功能,即点击 Dock 栏上的应用图标,你就可以看到该应用所有已经打开的窗口。

窗口可像关闭多任务一样上滑即可关闭,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按钮则可继续添加新的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