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西瓜,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今天就告诉你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苦瓜熟透了变黄了是甜的吗 糖尿病吃西瓜,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今天就告诉你答案

糖尿病吃西瓜,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今天就告诉你答案

2023-06-03 0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语:夏天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季节,下班之后回到家吃一块冰镇西瓜,感觉透心凉,西瓜的含水量达94%以上,堪称“瓜中之王”,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西瓜呢?关于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西瓜,众说纷纭,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可以吃,西瓜帮助降低血糖水平,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西瓜含糖量极高,吃多了容易升血糖,加速肥胖,关于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可信呢?

网上流传着的“吃一个西瓜就等于吃6碗米饭”的说法不准确,但是西瓜含糖量确实较高,100克西瓜中含有34千卡的热量,单从热量来看西瓜,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00克的西瓜不会诱发血糖升高。西瓜的升糖指数为72,属于高糖食物,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00克—200克左右,在两餐之间吃,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是极小的。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吃西瓜对身体才有利呢?大多数人吃西瓜的时候只吃西瓜的红色果肉部分,白囊部分直接扔掉,白囊部分口感好,在中医上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血压高血糖患者在平时可以吃少量的西瓜,但是不要吃太多。

01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这几种食物木耳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含有的木耳多糖有降血糖的功效,木耳中含有大量胶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尽快的排出体外,以保持身体健康。苦瓜俗话说:良药苦口,苦味儿比较重的苦瓜营养丰富,含有与胰岛素结构相似的成分,能够帮助人体降血压。炎炎夏日可以多吃一些苦瓜为人体补充营养,清热解暑,减肥瘦身。莴笋莴笋中含有的胰岛素激活成分可以延缓糖类被肠胃吸收的时间,每餐吃点莴笋,对于稳定餐后血糖有明显帮助,烹饪的时候坚持少油少盐的原则。南瓜南瓜和淀粉类食物一起吃可以,减慢糖分在胃部的消化时间,对降低餐后血糖有帮助,南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胰岛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保护身体健康。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么应该相应地减少吃米饭和面制品的数量,以免加重病情。025类人尽量少吃西瓜1、肾功能不全的人,其水分调节能力低,对进入体内过多的水分,不能调节及排出体外,就会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西瓜含水量近95%,常吃西瓜不但会使水肿加重,还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2、肠胃虚寒的人,西瓜属于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减低食欲,造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肠胃问题。

3、高龄老人,人上了年纪多数都有脾胃偏寒、心肾功能差的问题,吃过多西瓜易使脾胃损伤。4、脏病患者,西瓜含有大量水分,心功能不好的人吃太多西瓜会增加血容量,加重血管的压力,使心脏负荷过重,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等。5、口腔溃疡患者,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者西瓜吃得太多会使溃疡复原所需要的水分被过多排出,延长伤口愈合的时间。经期不能吃西瓜西瓜属于性寒食物,如果在月经期间吃西瓜,特别是冰镇的西瓜,血液就会受到温度改变的刺激,致使流通度变差,容易产生血块,造成经痛,最好在月经期间少吃西瓜。03如何挑选西瓜1、听声音:用手指弹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没有熟。2、看瓜柄:绿色的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脱落、弯曲发脆、蜷须尖端变黄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3、看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4、比弹性:瓜皮较薄,用手指压易碎的是熟瓜,是指甲划要裂,瓜发软的是过熟的瓜。5、用手掂:有空飘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

结束语:大家看完本篇文章之后,已经知道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的吃一点西瓜,但是由于升糖指数比较高,所以尽量少吃,坚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