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的4首茶诗,来看北宋的茶艺绝技:把喝茶当成了一门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东坡茶道 从苏轼的4首茶诗,来看北宋的茶艺绝技:把喝茶当成了一门艺术

从苏轼的4首茶诗,来看北宋的茶艺绝技:把喝茶当成了一门艺术

2024-04-14 2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起苏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才式的人物,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几乎没有苏东坡不会、不精的(围棋除外)。他的诗词作品,在后世更是流传广泛,比如我们张口就来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在我国灿烂的茶文化中,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苏东坡一生爱茶、嗜茶更懂茶,茶在他的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事物,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也是经常提到,比如他的著名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中便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佳句。

苏东坡的茶诗、茶词,是他千余首诗词作品中具有相当比例的一类,形形色色的描写,为我们留下了北宋时期关于茶俗、茶艺、茶技、茶器等多方面的茶文化内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苏东坡能留下这样多关于“茶”的有趣作品,除了和北宋时期茶文化的流行之外,也和苏东坡本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有关,更和他的仕途、生活经历有关。

经过五代、唐朝的发展,饮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了。别的不说,就只茶艺一项,就可谓五花八门,令我们眼花缭乱。

苏东坡对茶艺十分感兴趣,本人不仅是茶艺高手,而且更深知品赏的法门,对当时十分流行的煎茶、点茶、斗茶等茶艺活动,都有着生动且深刻的描写,读苏东坡的茶诗茶词,几乎就能将宋代的茶艺表现出七八分。不信?我们来看!

一、煎茶

煎茶前要进行准备活动,备茶。唐宋时的茶多为团饼状,在煎茶前,要先进行烘烤提香,用纸包好待冷却后,研磨成粉,并用罗筛筛选后,放在一旁备用。

接下来便是煎茶,其实煎茶的本质是煎水,水是非常讲究的,以活水为佳,但是却不能是瀑布、湍流的急水,最好是山泉水,苏东坡便对山泉水情有独钟,曾经还央求朋友让从无锡的惠山取一些惠山泉水来,因为惠山泉被唐代的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在苏东坡的一些诗中,也表示了对活水、泉水的偏爱,比如他曾经在《汲江煎茶》中说道(节选):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水准备好了,煎水的过程,比备水还要讲究——要“三沸”,这个过程,在苏东坡的《试院煎茶》中,描述的十分形象,他说: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煎茶重在煎水,而煎水的关键是“侯汤”,即通过水的变化,来决定何时下茶。这是非常精细和马虎不得的活,据说苏东坡经常自己侯在旁边操作,“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而不是让仆人小童来做,可见东坡对于煎水的重视。

从东坡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个煎水的技巧:第一个是看,看水泡的大小,第二个是听,听水的声音。一沸时,水中有小泡隐隐可见,犹如螃蟹眼一般,并且有轻微的响声,这时将火势减小一点;二沸时,水泡滚滚而出,犹如鱼眼般大小,这时候舀出一瓢水,之后加入茶末;三沸时,叫做“沸波鼓浪”,即水彻底开了,这时将原来舀出的水添回。至此,煎水的过程算是做完了。

煎水对火候的把控十分重要,据说初沸之水最能引发茶香,而一旦三沸之后,水便煮老了,就失去其最佳状态了,这其中的讲究,非一次便能掌握,东坡是此道高手,所以总是自己操刀。

二、点茶(分茶)

点茶即分茶,也是一种烹茶的方法,但是和煎茶不同。

煎茶是在煎水过程中加入茶末的,但是点茶却不是。首先用茶器取出若干茶末,倒入杯中,调成膏状,然后再以煎好的水倒入杯中,一边用茶钥搅动,一边倒水,高手能够在其中弄出各种花样,让茶水相遇时的汤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苏轼也深好此道,对点茶一直乐此不疲,他是不是高手,我没有查到确切资料,不敢妄言,但是他对此道高手的赞美之情,却溢于言表,比如他的诗作《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道人谦师是点茶高手,他一生迷恋茶,比东坡尤甚,他曾说,茶之一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元祐四年,苏轼来到杭州上任,这一年冬天苏轼去北山游玩,南屏山的谦师听到消息后,便来到此处与苏轼相会,于是趁机为苏轼秀了一手点茶神技。只见小小茶盏在谦师的手下,瞬间变幻出了各种图案,苏轼看得赞不绝口,极其称道,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其溢美之情,溢于言表。谦师在宋代名气很大,经常有人为之写诗。

可见,在宋代,人们对茶的重视,对茶的喜爱,几乎是全国性的。

三、斗茶

斗茶又称为“茗战”或者“斗茗”,是士大夫或有钱人玩的一种“雅玩”游戏。

据史料记载,唐朝后期出现了斗茶的活动,到了北宋时期,由于饮茶之风日盛,所以斗茶更加流行了,尤其是经过宰相丁谓等人的提倡,斗茶的风气更盛。斗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雅士甚至平民百姓,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

斗茶比的是煎茶、点茶之后的效果。比如,要比茶汤表面的色泽、均匀、文案等,比汤花和杯盏内壁相接的地方有没有水痕,等等。比赛规则一般是三局两胜。茶、水、汤、水痕,都是评判的标准,可见宋朝人对于斗茶的钟爱。说我们的茶是一种文化,可不就是嘛!

苏轼的许多茶诗中,都有关于斗茶的记载,比如苏轼十分经典的《西江月·茶词》: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我国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卓然世界,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据记载,中唐以后,茶便成为了日常消费品,而且茶开始收税,这标志着茶业的成熟,而宋代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朝代之一,繁荣的经济实力造就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更促进了茶文化的繁盛!

苏轼,是宋代茶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茶诗、茶词,对茶的喜爱和描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人生离不开茶,茶也伴随着苏轼的生活,读苏轼的茶诗、茶词,便足以体会到北宋时期茶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苏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