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霞关镇推进现代渔港小镇振兴纪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苍南霞关镇副镇长名单 浙江苍南霞关镇推进现代渔港小镇振兴纪实

浙江苍南霞关镇推进现代渔港小镇振兴纪实

2024-05-10 02: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霞关镇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海域连接,素有“浙江天涯海角”的美誉。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先后获批成为国家一级渔港、第三批试行更开放管理措施对台小额贸易点。2018年,霞关镇成功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随后又获评浙江省5A级景区镇和省旅游风情小镇。

如今,在这一片山海之间,霞关正在以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文旅特色型乡镇为目标,打造“彩墙红霞碧海青山,浪漫渔港风情小镇”。抬头可远眺青山,低头可望见碧海,一幅渔港小镇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古镇换上“国际范”

霞关镇过去叫“镇下关”,拥有天然良好的避风港,下关与南关、北关形成“三关镇港”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防御倭寇入侵,明朝廷派兵在此镇守,故得名“镇”字。虽然地处偏僻,但大自然赋予了她别样风景。每当旭日东升,驻守在此处的士兵总能看到清澈的海水被霞光映得通红一片,蔚为壮观,又名“霞关”。

霞关镇陆地面积仅34.5平方公里,人口2.3万。2011年,霞关被并入邻近的马站镇,2016年分离出来恢复建制。

地处浙、闽、台交界之地的霞关,海洋是其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源。在老霞关人的记忆中,临海一字排开的新鲜海货、此起彼伏的吆喝、来来往往的渔民是往日渔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景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日益显现,难以支撑起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带来的新需求。一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全面实施,为霞关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整治行动中,霞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走出了一条“融合老街文化、融合乡愁、融合产业”的“三融合”发展道路。

在霞关镇兴霞村,远远望去,山坡上一片错落有致的蓝白色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过去,老渔民公寓的整体环境状况较为落后,房屋饰面大多破损严重或色彩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崎岖不平。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我们对整片区域重新规划,通过建筑立面整治和景观打造,让老公寓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霞关镇副镇长李丕宪说。

极具风情的老渔民公寓

如今的老渔民公寓,外墙粉刷成白色,门、窗、栏杆等用大海的颜色来点缀,沙滩上搭建了几顶用茅草搭成的遮阳伞,供人休憩。

老渔民公寓的改造只是霞关镇实现美丽嬗变的一个缩影。霞关镇依托山海格局,挖掘民俗文化,就地取材,将海洋、造船、红色、老街等元素融入整个规划、整治及项目建设中,根据各整治节点的定位量体裁衣,进行风貌设计和布置,绘制“彩墙红霞、碧海青山、浪漫渔港、风情小镇”新蓝图。

老街焕发新生机

不仅有地中海风情的景致,在霞关的大街小巷还能随处看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霞关坚持特色导向,以成片、成线、成景为抓手,延续霞关原有老建筑肌理,保护传统风貌,传承传统文化,着力讲好小镇故事,彰显滨海个性特色。

“霞关依山傍海,一头连接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经过时间沉淀和保护利用,老街已经成为霞关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张名片,焕发出新的生机。”李丕宪介绍道。

霞关老街道道相通,各个巷口通向不同方向。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可见海边的石头房、明清时期的门楼,不经意间还能发现保存完好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它们风情各异,相互交融,独具韵味,汇聚了600多年的海防文化、商埠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

霞关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共同体的方式,深入推进老街改造提升,聚焦文化保护、风貌塑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古今相融、主客共享、商旅兼容。

“现在已有民宿、咖啡馆、文化展馆等业态进驻。外地游客很喜欢我们这里的慢生活,看看老街的建筑,然后在里面看看书、喝喝茶,别有一番韵味。”当地的一位居民说。

霞关老街

老街内的建筑

此外,霞关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注重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毛竹是渔民养殖紫菜的一种生产工具。一根根长达十几米的毛竹,插入海涂三四米深,张挂上网帘,就是紫菜绝佳的生长场所。然而,由于长期泡在水里,这些毛竹的使用寿命并不长,所以废弃毛竹成了霞关镇一种“特殊垃圾”。

当地把这些废弃毛竹收集起来,做成排水渠盖板,解决了废弃毛竹乱堆乱放的问题。除了毛竹,当地还把建筑废弃砖石当原料,建成了拱形柱廊作为观海平台;把海滩上的鹅卵石当装饰,建造出富有渔村特色的边坡挡墙……

行走在霞关镇,细细观察,改造后的房屋依旧保留了黑瓦搭成的屋顶,留住了家乡记忆;建设中的风情步行街,以海洋美食、渔俗生活为依托,展现了浙南渔村的魅力……一座满城入画、全域绘景的山海之城悄然成型。

旅游业兴,小镇兴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长沙村的一位村民骄傲地说。长沙村位于霞关镇东侧,由大坪、深湾、长沙3个自然村组成。以前的长沙村,道路泥泞、渔具乱堆,村民们盼望着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长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该项目包括临海栈道景观、村庄立面改造、景观亮化、护岸修复等十余项工程,旨在借助长沙村独特的生态环境,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渔村旅游经济,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长沙村大坪,山坡上新修整的农田层层叠叠。“20世纪90年代,这里建起了一座砖厂,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关闭。砖厂的运行,对整个山体破坏十分严重,可谓千疮百孔。”李丕宪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此开展整治修复行动,共恢复耕地50亩。这对于耕地稀少的霞关来说,异常珍贵。”

在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的同时,霞关镇围绕“苍南县霞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要求,助力山区生态农业项目发展,探索“农业+旅游”模式,打造“4600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构建自然、生态的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美丽乡村游。

静谧优美的乡村、熙熙攘攘的渔港、古朴典雅的老街、风光旖旎的滨海景观……有着“中国虾皮之乡”称号的霞关还盛产海味美食。坐拥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20年霞关吸引游客量突破65万人次,旅游业成为推动霞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霞关镇一角

旅游业发展既需要资源开发,又需要行之有效的保护。霞关镇先后将31个岛礁、8个沙滩、霞关老街、瑶洞古村进行登记,实施严格保护适度开发。启动生态海岸线修复工程,通过多次人工抛沙,重现城区周边“金沙”及“玉沙”的沙滩风貌。

据李丕宪介绍,目前该镇正以“六百年海洋商埠文化”为载体,借助霞关“山海岛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文化+渔业”新型综合城镇模式,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特色业态培育招引等措施,深度挖掘山海资源禀赋,定期举办霞关海洋文化节、啤酒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文体娱乐休闲旅游体验,提升霞关文旅知名度。

精心谋划美丽城镇建设

随着美丽城镇建设不断推进,霞关镇“旧貌换新颜”。对标美丽城镇“五美”要求,该镇不仅“美颜”了外在环境,还注重产业和人文建设,使小镇焕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

但霞关镇的雄心远不止于此。下一步,该镇将按岛上、海上、岸上、山上4个空间布局分为4个板块,结合各版块的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定位,凸显特色,谋划落地产业项目,积极建设霞关港经济区,打造“168金色海岸带产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努力将霞关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成为辐射整个苍南沿海乡镇的国家中心渔港。

岛上:霞关南关、北关两座海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海岛旅游、物流产业及能源项目的绝佳场所。在南关岛,计划建设高端民宿群,谋划霞关港物流码头、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发展海岛旅游及物流产区,优化霞关港区产业结构。在北关岛,依托原有风电产业基础,再谋划光伏、核电等能源项目,借助产业聚集效应,将北关岛打造成为综合能源岛。

海上:霞关曾是国家帆板运动基地,具有发展海上项目的基础。随着非法养殖整治工作的完成,港区通航能力和靠泊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为休闲渔业和海上运动等项目发展留出了空间。霞关镇计划通过规范港区船舶停靠,建设海上游客中心,发展海上运动项目,建设休闲渔船、快艇、游艇及帆船基地,发展港区海上旅游新业态。

岸上:今年,霞关镇将启动国家一级渔港三期工程建设,并谋划海塘安澜工程,两大工程建设将极大改善霞关港区后方陆域面积少、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状况,既可缓解港区陆域交通拥堵的局面,又可为港区产业转型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山上:继续推进老街改造提升项目建设,通过形态、文态、业态“三态”的协调转化,将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商业空间有机融合,让老街成为真正有情怀、有品质、有地方味道的历史街区和文化旅游新地标。

“通过这些项目建设,将全面丰富小镇旅游业态,把霞关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海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助力全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届时霞关的生态优势将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李丕宪说。

原标题:《浙江苍南霞关镇推进现代渔港小镇振兴纪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