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芦笋栽培新技术 兴国县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兴国县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2023-10-21 06: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率,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农业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对标目标要求,继续集中力量、倾斜资金、毫不放松的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以建设高品质百亿农业强县为目标,整合集中全县资源,坚持创新引领、市场导向、金融推动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构建县域统筹、乡镇实施、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打造“135”现代农业产业,即以富硒芦笋为主的蔬菜首位产业,以脐橙、油茶、生猪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以灰鹅、茶叶、烟叶、蜂蜜、绿色富硒稻米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到2025年,把兴国建设成为以高品质农产品为引领的百亿农业强县。

三、工作内容

(一)打造以富硒芦笋为主的蔬菜首位产业

2021年,全县新增设施芦笋面积4000亩,发展芦笋职业菜农50户以上,启动农产品(芦笋)加工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到2025年,设施芦笋种植规模达到3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其中芦笋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建设1个农产品(芦笋)加工冷链物流园,扶持带动能力强的蔬菜专业合作社20个。

立足富硒土壤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富硒芦笋基地。巩固现有芦笋基地,扶持新建以埠头乡—杰村乡—社富乡(简称“埠杰社”)为核心的精深加工,辐射带动兴江乡—古龙岗镇—梅窖镇(简称“兴古梅”),永丰镇—均村乡—隆坪乡(简称“永均隆”)的“一核两翼”万亩富硒芦笋产业园,实现富硒芦笋饮品、面点等有机绿色食品的突破。 

强化科技支撑,引进江西省农科院、赣南科学院等科研团队和国内顶级芦笋专家为我县芦笋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严格执行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加快建设标准化芦笋产业基地,建设芦笋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创建富硒芦笋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把兴国建成产业规模化、销售品牌化、加工龙头化、营销网络化的芦笋产业发展强县。

(二)壮大以脐橙、油茶、生猪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1.脐橙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柑橘黄龙病防控一条主线,建好标准化生态果园和黄龙病防控示范园二个示范园,实施新开发生态果园、无病毒苗木、富硒有机脐橙基地三个项目。坚持基地建设与做强产业相衔接,突出做好基地强产业、做强产业促基地,通过科技引领、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抓品牌创建等举措,努力打造全市具有影响力脐橙产业基地。2021年,柑橘黄龙病防控病株率控制在1.4%以内,新建标准化生态柑橘果园8000亩,新建赣南脐橙示范基地28个,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5个,繁育出圃无病毒苗木40万株,实现脐橙面积达到16万亩,脐橙产量8.1万吨,产值3.8亿元。到2025年,实现脐橙面积19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6.6亿元。

2.油茶产业。围绕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效益为中心,合理开发优质高效油茶林,稳步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依托现有油茶资源,打造油茶重点产区,即低产改造、提升改造和油茶新造。结合松材线虫除治,全县完成新造油茶林5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5万亩。2021年,新造高产油茶林1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8万亩,提升低产油茶林1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4个,低产油茶林提升示范基地4个,综合产值8.5亿元。到2025年,实现新造高产油茶林4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9.6万亩,提升低产油茶林5.25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8个,低产油茶林提升示范基地8个,综合产值15亿元。

3.生猪产业。打造永丰镇—均村乡—隆坪乡、社富乡—杰村乡—龙口镇、古龙岗镇三个10万头生猪养殖主产区。充分发挥加大集团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发展,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疫病检测和动物检疫。深入推进生猪产地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建成1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构建养殖、屠宰和精深加工的完整链条。2021年,实现生猪出栏68万头,存栏42万头,产值12亿元,产量8.84万吨;到2025年生猪出栏80万头,存栏50万头,产值14亿元,产量10.4万吨。

(三)培育以灰鹅、茶叶、烟叶、蜂蜜、绿色富硒稻米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

1.灰鹅产业。打造高兴镇—隆坪乡—均村乡、埠头乡—杰村乡—社富乡两个百万羽灰鹅养殖区。按照原料生产、加工、市场一体化发展原则,采取建基地、壮龙头、创品牌等措施,推广新技术、创建新模式,培固出产蛋量高、繁殖能力强的兴国灰鹅品系,加大灰鹅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把兴国灰鹅打造成全国知名特色品牌。2021年,实现灰鹅出栏量360万羽,发展50个年出笼万羽以上商品鹅(苗)养殖示范场(户)(其中年出笼20万羽2个),兴国灰鹅原种场达到种群规模2000羽,为社会提供种苗2万羽以上,科研成果运用2个以上,产值3.8亿元。到2025年,实现灰鹅出栏量500万羽,发展60个年出笼万羽以上商品鹅(苗)养殖示范场(户)(其中年出笼20万羽10个),引进或培植一个年加工灰鹅300万羽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省著名商标品牌1个以上,产值5.5亿元。

2.茶叶产业。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崇贤乡、方太乡、枫边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富硒茶叶示范区。借助区域“方太妹”“兴国白茶”等现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精深加工,实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2021年,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000亩以上,茶园总面积达到1.7万亩,总产量550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2亿元。到2025年,实现茶叶面积2.6万亩,产量650吨,创建5个以上富硒、有机茶叶基地,打造2个以上茶旅综合示范基地,产值1.8亿元。

3.烟叶产业。以万担乡、千担村、百担户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高兴镇、长冈乡、良村镇、均村乡、古龙岗镇、城岗镇、方太乡、崇贤乡8个优质栽培示范乡(镇)建设,集中打造百亩集中连片区,加大宜烟紫色土开发力度,建设生态浓香、甘甜低焦的特色优质烟叶基地。2021年,实现收购烟叶3.23万担,计划种植面积1.29万亩,产值4500万元。到2025年,实现烟叶产量3.76万担,计划种植面积1.5万亩,产值5600万元。

4. 蜜蜂产业。打造兴江乡—古龙岗镇—南坑乡—良村镇、高兴镇—崇贤乡—枫边乡—茶园乡两大生态蜜蜂养殖区。全面引导、带动辐射我县蜂蜜产业向高标准发展,实现优质高产丰收。充分开发利用兴国北部乡镇的乌桕、半荷枫、五倍子等蜜粉源植物资源,结合冬种工作,适度培植红花草、冬油菜等作物,全面引导蜂农、蜂业合作社(基地)提升蜜蜂管理技术、提升蜂产品品质,引进成都等蜂来、井冈山海伦堡等蜂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兴建蜂产品检测灌装线,创建兴国蜂蜜品牌。2021年,全县有蜜蜂1.03万箱(其中中蜂8800余箱),蜂蜜150吨,产值1200万元。到2025年,在南坑乡、古龙岗镇、高兴镇等北部10个乡镇建设30个标准化示范蜂场,全县蜜蜂存量达2.2万箱,加工销售蜂蜜300吨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5.绿色富硒稻米产业。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在原全国绿色食品(大米)原料生产基地框架下,积极打造绿色、富硒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富硒稻米品牌建设,提升绿色、富硒稻米产业效益。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鼓励耕地集中流转,大力实施规模基地建设,到2025年建设一批集中连片,规模达10万亩的绿色、富硒稻米原料供应基地。

四、扶持政策

1.蔬菜产业。普惠奖补政策:按《中共兴国县委办公室 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国县2020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兴办字〔2020〕18号)继续执行(标准化合作社奖补和农机购置奖补除外)。②芦笋产业奖补政策。除享受蔬菜产业普惠奖补政策外,专项享受芦笋产业奖补政策,但相同部分不重复奖补。芦笋产业奖补政策另行下文。

2.脐橙产业。具体参照《关于印发年赣南脐橙苗木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果字〔2021〕11号)、《关于印发年全市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果字〔2021〕10号)及《关于印发兴国县2021年赣南脐橙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兴果领字〔2021〕6号)文件执行。

3.油茶产业。根据《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赣林产字〔2020〕42号)、《省林业局关于调整全省2020-2021年度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赣林函字〔2021〕83号)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20〕67号),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奖补资金控制在省、市、县油茶改造提升专项资金预算内,对30亩以上油茶园,油茶新造补助1000元/亩,油茶低改补助600元/亩,油茶提升补助300元/亩。

4.生猪养殖。具体参照《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国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105号)文件执行。

5.灰鹅养殖。灰鹅产业列为“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新建年出笼兴国灰鹅1万羽以上,基础设施完备、环保设施完善的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基地,每个奖补20万元。二是每留兴国灰鹅种鹅200羽的基地奖补1万元。三是建立可追溯体系且达标的“二品一标”灰鹅农产品的基地奖补5万元。四是年规模出笼1万羽以上的兴国灰鹅生产基地奖补10万元。五是年加工1万羽以上兴国灰鹅的企业奖补5万元。六是引导和鼓励小农户(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从事种养业的小农户,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不包括龙头企业)参加特色农业价格(收入)保险。

6.烟叶种植。按《中共兴国县委 兴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21年度烟叶生产工作的意见>》(兴发〔2020〕23号)文件执行。

7.茶叶种植。具体参照《中共兴国县委办公室 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兴办发字〔2013〕19号)文件执行。

8.蜜蜂养殖。为切实发展蜜蜂产业,出台以下奖补政策。一是蜜源植物种植扶持政策。对各乡镇在村庄周边种植区域,结合冬种工作,由农业农村局根据乡镇实际需求,统一采购蜜源植物种子(如紫云英、冬油菜等),免费向各乡镇供种,乡镇负责组织群众进行种植。二是养蜂大户蜂具、蜂种补助。凡养蜂达50箱以上的养蜂大户(每箱4脾蜂以上,每年7月下旬、10月中旬各实地检查一次,箱数以少者为准),每箱奖补200元,每户以3万元为限的一次性补助。三是标准化蜂场补助。对于选择在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且周边5公里无工矿企业、无养殖场、无屠宰场的蜂业基地,配套建设专业烘干房、取蜜室、采前工作室等设施设备,且蜜蜂规模达到120箱以上(每箱5脾蜂以上,每年7月下旬、10月中旬各实地检查一次,箱数以少者为准),按以上要求建设的示范蜂场,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

9.绿色富硒稻米产业。一是县财政每年筹资1000万元,专项用于创建期间鼓励扶持基地粮农掌握应用“绿色、富硒水稻栽培技术”,采购10万亩物化补助,技术培训,参观学习、印发资料、测产考核等。二是县财政对获得绿色、富硒产品品牌认证的给予1万元/个的奖励。三是对获得认证绿色、富硒产品的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其中县级经营主体给予最高授信200万元,市级龙头企业最高授信给予50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最高授信给予10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谋划,明确责任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产业发展目标。加强工作会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商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序推进产业发展项目、政策和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实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确保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2.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统筹更多财力向农业产业发展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撬动金融投入,加大信贷、保险支持力度,积极吸引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共同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3.强化工作考核。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年终重点考核内容。

六、有关要求

1.本方案奖补对象为种养企业、规模大户及农业合作社。脱贫户以及“三类人员”不重复享受。

2.蔬菜产业、富硒芦笋、生猪、灰鹅、蜂蜜、绿色富硒稻米等奖补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申报、认定验收并落实奖补政策。烟叶产业奖补由县烟草专卖局和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申报、认定验收并落实奖补政策。油茶产业由县林业局负责组织申报、认定验收并落实奖补政策。脐橙、茶叶产业由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申报、认定验收并落实奖补政策。产业申报资料汇总及资金拨付由各产业牵头部门负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