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禁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芋头炖排骨汤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禁忌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禁忌

2024-06-18 1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和合宜忌】

《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

《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配伍应用】

配五味子,温肺平喘,化痰止咳。干姜辛热温脾、肺之寒,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用干姜治其生痰之源,五味子以治其标,二药相伍,一收一散,一盍一开,相互制约,以免过于发散耗伤肺气,又防酸收太过,敛肺遏邪之弊。《药鉴别》:“散肺气,与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

配附子, 附子辛温太热,其性善走,为通行十二经脉纯阳之药,干姜气足味厚,暖脾胃而散寒,回阳通脉以救逆,二药伍用,回阳救逆之力倍增。古曰:“附子无干姜不热。”二药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本草害利》曰: “引附子,则入肾能通回阳。”

配甘草,甘草辛温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脯化痰,偏治里寒,甘草味甘,性平,炙后入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伍用,辛从甘化,能守中复阳,有温肺益阳之功用,用治腹中冷寒,肺寒痰饮咳嗽等。《本经逢原》曰:“同甘草以温经。”

配黄连,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于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二药相伍,辛开苦降,一温散,一寒折,除寒积,清郁热,止呕逆,制泛酸,和胃泻脾开结甚妙。

配厚朴,厚朴干姜合用,为苦辛温法。厚朴芳香苦温,下气化湿除满为主,辅以干姜辛热之味,温中散寒,运脾化湿,二药伍用,相得益彰。温中化湿以祛中焦寒湿,行气消胀疗肠胃气滞。《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与厚朴同用,治寒饮杜塞胃脘,饮食不化。”

配桂枝,桂枝辛甘温,功专解肌祛寒,温经通阳,调和营卫,干姜辛热,温阳散寒,蠲除水饮为主。二药伍用,功效益彰,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力增强。《医学衷中参西录》:“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

配半夏, 干姜辛热能祛脾胃寒邪,半夏性温,降逆止呕,燥湿化痰。《赤水玄珠》曰:“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配大枣,调和营卫,健脾和中,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大枣味甘合营。二药伍用,辛甘发散为阳,刚柔相济,益脾和中,行脾胃津液,治营卫不和之症。如《要药分剂》曰:“好古曰:服干姜治中者,必上僭。且大枣辅之。”

配栀子,桅子性寒味苦,清降心胸间烦热。干姜性热味辛,温散中焦脾胃之寒。二药配对,一寒一热,具有清上温下,平调寒热之功。治误下伤中,脾胃生寒,又有郁热不除,见心烦腹满便溏等,方如《伤寒论》栀子干姜汤。正如陈蔚所曰:“干姜合栀子,火土相生之义也。”

配人参,人参干姜均可入中焦脾胃,人参甘而微温,善健脾气扶胃气,干姜辛甘大热,善温暖脾胃而祛寒。二药相使合用,辛甘扶阳,且人参得干姜使补而能行,大气周疏,干姜得人参使行而通,中气畅通,有相补相助之意。

【方剂制剂】

大建中汤(《伤寒论》) 川椒、干姜、人参、饴糖。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头足痛而不可触近,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四逆汤(《伤寒论》) 附子、干姜、甘草。功用:回阳救逆。主治:①少阴病。症见:四肢厥逆,恶寒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痢,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细弱。 ②太阳病误汗亡阳。

白通汤(《伤寒论》) 葱白、干姜:附子。功用:通阳破阴。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五味子、半夏。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症见:恶寒倦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指甲口唇青紫,或口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功效: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或经闭不通等。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叶子。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袭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功用:温肺化饮。主治:寒饮内蓄。症见:咳嗽痰多,痰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症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以及久痢,久泻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