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发现早诊断自闭症如此重要?但真的越早越好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闭症种类越来越多 为什么早发现早诊断自闭症如此重要?但真的越早越好吗?

为什么早发现早诊断自闭症如此重要?但真的越早越好吗?

2024-02-22 1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在医学上,

何时诊断才是最靠谱的?

为什么会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自闭症的诊断真的越早越好吗?

第一,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临床试验和运用正确的早期筛查也能够在最大的准确度内发现自闭症,并且能够为尽早地识别出可疑的儿童提供帮助。(搜索“儿童发育行为筛查”小程序,进行公益筛查)

筛查流程

第二,通常在3岁以后确定自闭症的诊断是比较可靠的,诊断的稳定性比较高。

对于自闭症以及其他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例如智能障碍、脑瘫等,早期诊断以及被证明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早期诊断就可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第三,儿童发育的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这个可塑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容易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容易恢复。如果把儿童比作小树苗,和一颗老树苗相比,小树苗很容易由于风吹雨打受到伤害,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它受到伤害,及时给予保护和精心呵护,小树苗会重新焕发生机,而一颗老树无论怎么呵护,所起的作用都不大。

网络图片,侵删

第四,如果是真正的自闭症,3岁以后确诊并不意味着3岁以前的诊断就是无效的,孩子在两岁,甚至一岁左右给予诊断,同时及早开始治疗,那么孩子获得改善的机会就会明显高于在较大年龄才开始干预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有一种说法,鉴于早期诊断的不可靠性以及诊断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症状并不明显的孩子,可以不确诊,但不确诊不等于不帮助,如果表现出落后于同龄孩子的各种表现,同时依然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不能非要等到孩子年龄大了、症状变得典型了再开展干预治疗。

最后,自闭症是一类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疾病,以社会交往受损、交流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早期诊断并非不可能。

网络图片,侵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岁以内的婴儿也有社会交往行为。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或称早期征象往往不是异常行为的出现,而是正常发展行为(早期社交行为)的缺失。父母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正常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行为和能力,这些标志性的能力也可称为“成长里程碑”。例如,7个月的婴儿会坐,一岁左右的婴儿会走,这些是家长可能会比较熟悉的里程碑,但是对于婴儿在社交情感方面能力的发展里程碑,家长可能就不是都那么熟悉了。

如果落后太大或能力出现后又倒退,就预示着发育迟缓或异常——

一岁半幼儿不会走路就可能是运动发育迟缓; 两岁幼儿不会叫爸爸妈妈就说明语言发育迟缓; 一岁以上幼儿如果目光总是不能和父母形成注视、呼唤名字没有反应、不能手指物品,就存在社交发育障碍,就有自闭症的可能性。

网络图片,侵删

早期发现自闭症,儿科医生务必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了这些里程碑,从而及时发现自闭症的早期征兆并开展早期干预。一旦医生怀疑该儿童为自闭症,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寻求不断地确诊,而是立即进入干预程序,可以一边干预一边追踪,同时预约专业医师确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