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编一首现代诗并配图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2024-01-18 0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从你们的朗朗诵读中我能感受到童年乡村生活的快乐。那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第二首小诗,我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两首小诗,学到了学习诗歌的好方法:抓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看插图来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第三首小诗《林中》。

【设计意图:用两幅水墨画来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的内容和所学到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板块二:赏诗想画用法悟趣

1.出示自学提示:

读小诗,用“___”画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画面用法悟趣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林中》这首小诗?

师:谁来说说读了小诗,你都画出了哪些景物?(指名答)

预设学生没有画出“斗笠”:我画出了松树、松针、雨珠、小蘑菇、泥土、松林。

师:找到了林中的这么多景物,谁还有补充?

预设学生画出“斗笠”:我画出了松树、松针、雨珠、小蘑菇、泥土、松林和“斗笠”。

师:细心的同学找一找“斗笠”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到底应该画哪一个呢?(预设:学生说出第二个)是否像你们所说的,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这首小诗,相信你能从中找到答案的。

师:(老师指着图)谁能完整地说说我们在林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借助这些词想象画面,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师评价:山林中这么美,孩子们在林中玩耍(采蘑菇),多美好的画面啊!想象力真丰富,掌声送给他。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正如这位所描绘的那样。

【设计意图:借导图上的词语想象画面,进行表达训练,为创编小诗做铺垫。】

3.运用方法理解难句

(学生提出难句——学生互相帮助——老师引导运用方法来理解难句)

师:那么在读诗中你觉得哪句话比较难理解(指名说)

预设一:松树刚洗过澡一样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预设难点:松树怎么会洗澡呢?

指导朗读:谁能把松树的清爽读出来?(指名读)

师:谁还有哪句不明白?(指名问)

预设二: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预设难点:小蘑菇怎么戴着一顶斗笠呢?

预设三: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预设难点:“谁一声欢叫”?为什么一声欢叫?斗笠怎么像蘑菇一样?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斗笠”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难句,这两个句子中都带有什么?(斗笠)

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师:你见过斗笠吗?(见过)给大家介绍一下斗笠什么样?(生:是个尖尖的草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难句真是个好方法。

方法二:查资料理解难句。

①查字典

请同学们借助手里的字典来查一查“笠”字就可以知道“斗笠”的意思。

师:看来查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弄清难点,了解更多事物,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理解难句。

②查图

师:(出示“斗笠”图片)你看到的斗笠什么样?(尖尖的,像把小伞。)快看看,它像什么?(出示“蘑菇”图片)(蘑菇)具体像蘑菇的哪儿?(顶部)

师:是啊,斗笠像蘑菇顶着的菌盖。看来查图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新事物,同样帮助我们理解难句。

(2)对比句子,弄清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谁来读读这半句?(指名读)同学们想想这半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蘑菇”比成“斗笠”)

指导朗读:多可爱的小蘑菇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看来这里的“斗笠”不是真的斗笠,是作者发挥的想象。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第二个斗笠的句子)?(指名读)同学们仔细看这句中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斗笠”比成“蘑菇”)

师:先把“蘑菇”比成“斗笠”,又把“斗笠”比成“蘑菇”。多有意思的句子啊!自己体会着读读。(自读)

师:回顾之前的问题,我们画景物时应该画哪个斗笠?(第二个)哪一个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声欢叫”

师:那这句中的斗笠是谁戴着的?(孩子们)从哪里知道的?(一声欢叫)还从哪知道的?(题目或前两首诗)

师:能联系题目(或前两首诗)来理解真会思考。

师:孩子们为什么一声欢叫?

预设(孩子们在林中踩泥坑)有可能,想象力很丰富,谁还想说?(拿着树枝玩耍)也有可能。你来说?(他们在采蘑菇)你怎么知道他们在采蘑菇?(学生联系上句说)你看他多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难句啊!你们觉得谁说得更有道理?我们的推测一定要找到依据。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首诗主要写了谁在哪干什么?(指名说)

(4)补白想象 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对于“一声欢叫”进行补白想象

(出示画面)师:现在你们就是林中采蘑菇的孩子们,雨后,你在松树下发现了那么多新鲜的小蘑菇,这时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小伙伴些什么?

预设:伙伴们,快来看,这里有很多新鲜的蘑菇,快来采蘑菇!)

②指导朗读

师:读得轻快一些更能表达孩子们此时的兴奋与快乐。谁再来读一读。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啊!

【设计意图:顺学而导,问题由学生提出,在学生互帮解疑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理解难句,并教给学生新的方法——查资料(查字典和查图),实践中有提升,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

4.整读小诗 体会快乐

师:读懂了小诗,体会了快乐,那接下来就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林中——松林下了一场雨——男生读——雨后,小蘑菇才偷偷钻出泥土——女生读——孩子们来到山林快乐地采蘑菇——一起读!

【设计意图:对比童诗,通过发现,体会组诗的特点,感受蕴含的快乐,为后面的自主学习诗歌做铺垫。】

4.对比童诗体会写法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小诗的画面,请你们观察这三首诗,想想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对比发现,三首诗都是一个题目6行文字;描写儿童乡村生活;三首诗的题目都是地点;运用了比喻;诗歌表达的情感都是快乐的;三首诗都很押韵等。

师:一起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理解难句的新方法,是什么?(查字典、查图)其实这些都是查资料的方式。查资料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难句,成为了我们阅读的法宝。那就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理解难句的新方法——查资料来学习新诗。

板块三:拓展阅读巩固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新诗

师:这篇儿童诗其实有六首(出示新诗)这是原文中的另外两首小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拿出粉色的阅读单,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首小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所学方法交流难句。

2.运用方法,交流汇报

(1)学习第一首诗

师:第一首小诗哪组同学想来分享?先来读读小诗。(指名读)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谁在哪干什么的画面?

预设:这首诗写了“有个孩子在街头看书”的画面。

师:你们觉得诗中哪句话最难理解?

预设:最后一句

师: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这个难句呢?刚才我们查字典的方法不行了,查图也不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问爸爸)询问长辈可以、(上网查资料)这方法不错!我们就来上网查资料吧!

现场上网查资料:打开百度搜索,在索引兰里输入难理解的词黑旋风,我们选择比较权威的百度百科的内容,点击打开视频,谁来说说黑旋风是谁?(李逵)他是哪本书里的人物?(《水浒传》)

我们在查查浪里白条—— 点击打开视频,谁来说说浪里白条是谁?(张顺)他是哪本书里的人物?(《水浒传》)

(2)学习第二首诗

师:第二首小诗哪组同学想来分享?先来读读小诗。(指名读)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哪里的景色?

预设: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黄桷树。黄桷树也叫“菩提树”。

师: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菩提树?怎么办呢?(上网查资料)我们除了可以上网查阅之外。还有方法呢。看,这是什么?一本叫《身边树木识多少》的书,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来了解,请打开目录,找到菩提树,多少页?(129页)书上图文并茂,这样介绍的,谁来给大家读读。

师:我们又学到了查资料的一个新方式?(查阅书籍)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查资料的这么多方法,查字典、查图、上网查、查书,其实还有其他查资料的方法,查资料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教会我们思考,进行深入地学习语文,其实不仅我们语文学习需要,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它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一个好方法。请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好方法,静下心来,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并运用学法过程中又学到查资料理解难句的新方法——上网查和查阅书籍,实践中再提升。 】

板块四:回忆童年创编小诗

过渡:作者张继楼给我们呈现出了几个精彩童年生活的片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让我们难忘的生活片段。

1.回忆童年

(播放孩子们快乐童年生活的美好瞬间的照片)

师: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童年在海边沙滩,在山林清泉、在沙漠、在日内瓦、字滑冰场、在游乐园、在植物园、在动物园、在海洋馆、在公园、在庙会、在图书馆······

看到这些,哪些美好的童年生活片段出现在了你头脑中?

2.绘制导图

师:回忆你们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童年的美好画面,同桌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第一题,用简单的词语写出在哪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或人物?小组先确定一个地点,将地点写在中间的方框里,然后再用简单的词语写出看到的人物或景物。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我们先来分享一下,说说你们组在哪里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导图做支架,降低创编的难度,为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

3.创编童诗

抓住这些关键词来创编童年诗歌,互相说一说,不用写,最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比一比哪组学生获得“小诗人”的称号。(学生创编小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发展学生语言,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4.分享交流

师:哪组学生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板块五:布置作业

1.

师:徐志摩是个浪漫的诗人,他曾写了一首《花牛歌》,诗中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很多趣事。(出示《花牛歌》)这首诗就藏在老师奖励给大家的书签里。

2.布置作业

师:课上同桌一起创编了小诗,课下每个人都自己来完成童年小诗的创编。(必做)

同学们今天学得这么好(认真),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小书签,小书签里还藏着《花牛歌》这首小诗呢,自己回家好好读读《花牛歌》这首小诗,遇到不懂的句子试着运用所学方法来理解。(选做)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查字典

林中— 采蘑菇 查资料 查图

上网查

查书

······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