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腰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阳关

腰阳关

2024-02-11 1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āo yáng guān

2 英文参考

Yāoyángguān GV3[中国针灸学词典]

yāoyángg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腰阳关汉语拼音Yaoyangguan罗马拼音Yaoyangkuan美国英译名Lumbar Sunny各国代号中国GV3日本3法国莫兰特氏VG3富耶氏IVG3德国LG3英国Gv3美国Go3

腰阳关为经穴名(Yāoyángguān GV3)[1][2]。原名阳关[2][2]。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2]。别名脊阳关,背阳关[2]。属督脉[2][2]。腰即腰部,阳为阴之对,关即机关,督脉为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故名腰阳关[2]。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慢性肠炎,腰骶疼痛,破伤风,麻木不仁,膝肿不可屈伸,带下,淋浊,便血,痢疾,下腹满胀,疝气,下肢麻痹,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4 腰阳关穴的别名

阳关(《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背阳关(《针灸大全》),脊阳关(《循经考穴编》)。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十六椎下有阳关。

6 穴名解

腰即腰部,阳为阴之对,关即机关,督脉为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故名腰阳关[2]。

阳,指下焦之阳气。关,机关,关藏,门户要会之处。本穴是督脉经气出入之所,穴当腰部之要冲,为下焦关藏元气之窟宅与腰部运动之机关。本穴两旁为足太阳之大肠俞,灸阳关可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即由阳关穴位横通大肠俞,由大肠俞连及足太阳其他各俞,以通脏腑。由于此项功能,本穴与大肠俞之间有横络相连,以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通之隘道,为腰尻之分的大关节,穴在关元俞上方,相当腹部关元穴上部。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此穴属督脉,为元阴元阳之会所,故名阳关,以别于膝之阳关。[3]

7 所属部位

腰椎[4]

8 腰阳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腰阳关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5]。

腰阳关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俯卧取穴[5]。

腰阳关穴位于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约与髂嵴相平处[5]。

腰阳关穴在督脉的位置

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

腰阳关穴的位置

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

腰阳关穴的位置

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腰阳关穴的位置

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9 腰阳关穴的取法

腰阳关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俯卧取穴[5]。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髂脊相平。

当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下方凹陷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腰阳关穴[7]。

10 腰阳关穴穴位解剖

腰阳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7]。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8]。

11 腰阳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腰阳关有祛寒湿、强腰膝等作用[8]。

腰阳关具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督脉贯行于脊中,为“阳脉之海”,诸阳经与其会合,足三阳经皆循行于下肢,腰阳关又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骶痛、下肢痿痹[9]。

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肾藏精,主生殖,腰阳关又邻近命门,故可调补肾气,治疗妇科及男性病[9]。

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是大肠俞,故可治疗大肠病[9]。

腰阳关位于腰部,能利腰膝、祛风湿,多与委中、肾俞、大肠俞配伍治疗腰痛[9]。

腰阳关有调肾气、利腰膝、祛寒湿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中医认为大肠有燥粪,甚则症现头昏,有如癫狂状者,名曰脏躁。即大肠邪热由大肠俞横传阳关,循督上脑也。不然,大肠为贮粪之器,与脑何关?在治疗上刺此穴可愈此症,是明证也。[9]

12 腰阳关穴主治病证

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慢性肠炎,腰骶疼痛,破伤风,麻木不仁,膝肿不可屈伸,带下,淋浊,便血,痢疾,下腹满胀,疝气,下肢麻痹,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及慢性肠炎等[9]。

腰阳关穴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9]。

腰阳关穴主治腰骶疼痛,破伤风,下肢痿痹,麻木不仁,膝肿不可屈伸等;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淋浊;便血,痢疾,下腹满胀;疝气[9]。

腰阳关穴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下肢麻痹等[9]。

腰阳关穴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13 刺灸法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9][9]。

向上微斜刺0.6~1寸[9]。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两下肢放散[9]。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0]。

13.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10]。

14 腰阳关穴的配伍

腰阳关穴多与委中、肾俞、大肠俞配伍治疗腰痛[10]。

腰阳关穴配次髎、中髎、关元、中极、曲骨治疗膀胱麻痹[10]。

腰阳关配命门、悬枢、有行气通经、温阳散寒的作用,主治多发性神经炎。

腰阳关配肾俞、次髎、委中,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

腰阳关配关元、次髎、三阴交,治阳痿、遗精、月经病、带下[10]。

腰阳关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有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软无力。

腰阳关穴配肾俞、环跳、委中、足三里治坐骨神经痛[10]。

腰阳关配肾俞、环跳、次髎、委中,治腰腿痛、下肢痿痹[10]。

15 特效按摩

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揉按腰阳关穴3~5分钟,可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等[10]。

16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循经考穴编》:主劳损腰胯痛,遗精,白浊,妇人月病,带下。

《针灸聚英》:十六椎节下间,坐取之。

17 腰阳关穴研究进展17.1 镇痛作用

大多数研究认为,针刺腰阳关有很好的镇痛作用,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及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的疗效[10]。

现代研究证实,电针腰阳关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以神经生化观察,主要是通过激发下行抑制,对痛觉冲动在脊髓内的传递进行控制和影响[10]。

据报道,针刺腰阳关对于急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因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10]。

18 参考资料^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5.^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3.^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4.^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 [10]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35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古籍中的腰阳关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经穴起止 《灵枢经脉翼》:[卷下]足少阳胆经歌 《经穴汇解》:[卷之二]背腰部第四 《针灸大成》:[卷七]穴同名异类 《针灸聚英》:[卷四上]十四经穴歌 查看更多 关键词: 脊阳关 祛寒湿 后正中线上 属督脉 大肠俞 足太阳 下肢痿痹 督脉 支和 腰骶痛 肾气 腰阳关 命门 关元 膀胱麻痹 取穴 散寒 下焦 本穴 腰神经后支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委中 外关 血海 璇玑 悬钟 小儿食癥 痫黄 痫 涎积 涎唾 先兆子痫 先血后便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先天之本 先天 先补后攻 仙传外科集验方 夏泽沛 夏 月信 游走血脾痈 引年 阴茄 阴陵泉 阳陵泉 足三里 中脘 照海 天枢 太渊 太溪 太冲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曲池 气海 期门 内关 命门 列缺 后溪 合谷 关元 公孙 风池 丰隆 尺泽 内庭 用户收藏: 血分 气分 七宝美髯颗粒 补肾养血丸 黑豆 须发早白 二陈丸 舒肝丸 紫苏梗 紫苏叶 水红花子 山楂核 癫疝 扶元散 目黯黑 复方胆通胶囊 利胆止痛片 止疼酒 附子粳米汤 佛手 小海 芝麻养血茶 益元散 玉屏风散 气随血脱 白发 阑尾炎 急腹症 上池饮 左瘫右痪 新增词条: 先天性色素缺乏 泛发性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 21-羟化酶缺乏症 罕见病目录制订工作程序 罕见病 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