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习俗 ,重庆人过年的风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腊月传统习俗 重庆习俗 ,重庆人过年的风俗 

重庆习俗 ,重庆人过年的风俗 

#重庆习俗 ,重庆人过年的风俗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过年这个节日对全国的小伙伴来说都是一个大节。特别是儿时记忆终生难忘。记忆中有特别多的风俗习惯。可能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出生在重庆一个小县城。讲讲我们这点的吧。

其实春节,从来都不是只有一天。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从这一天直到正月十五,都是春节。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祭灶神。灶神又叫灶王爷、灶神菩萨,在各路神仙中,专职分管打小报告。这位神仙,化身万千,平时埋伏在灶台之上,偷窥每家人的一举一动。一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同志就打道回天庭,向老大玉皇大帝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为了这个报告好看一点,不要把俺家那些见不得神仙的事情汇报上去,每家每户都要焚香、献茶、供糖(以前的饴糖很黏牙齿,据说神仙吃了,牙齿被黏住,就说不出话了),以贿赂这位神仙“上天言好事,回府报平安”。还有些朋友更直接,把蜂蜜抹在灶王爷嘴巴上,意思是你娃切记,嘴巴要甜!到了腊月二十六,全家大扫除。这次大扫除,又叫“除扬尘”或者“打扬尘”(注意,这个尘字读轻声),就是把一年来积下来的灰尘,全部打扫干净,从屋顶到地板、从室内到室外,包括猪圈牛舍,每个角落,无不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新年。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年,这期间就到处吃年饭。家里团圆、单位团年,都在这间。

大年三十以前,家里一定要备齐年货。初一是不得买东西的,这叫“初一不出财”。这天,把口袋捂得邦紧,这一年,才不会散财。除夕之前,家家户户还会贴春联。中国的对联文化历史悠久,而春联正是其中一种。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以红纸书写吉语、贴于门上的对联,古人亦称“春贴”或“春贴子”。传说在东海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守卫,日啖百鬼,神力无边,因此人们在桃木上画上二神像,悬于门旁,以避鬼驱邪,祈祥纳福。后来人们用诗文代替神像,做成桃符,这便是历来人们所认为的春联起源。以前不说拜年,而是说“辞岁”。去别人家走动叫“走人户儿”,不能空手,一般是提块腊肉,或香肠和酒,糖果等杂包儿。杂包儿的来源,是以前吃筵席,吃剩下的菜,大家分了分了的,一人一个包,提回家去。后来,把各种杂糖、糕点,用牛皮纸包成一个礼包,也叫杂包儿。

“走人户儿”,不说拜年。“拜年”,是后来从北方传到重庆的说法,老重庆不这么说。老重庆,大家“走人户儿”,进门要说“向你辞年了”,表示一起辞别旧岁。当地人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而且这时候经常是搞灯展的时候,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民间庆祝从十三就开始了,有表演鱼翁和蚌仙,踩高跷,耍狮子等。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农村,如果你家养了猪,一定会在腊月初就杀一头。

杀猪的时候要请村里的人吃一顿杀猪饭,剩下的猪肉要用来做腊肉、香肠等年货,再剩下的则是团圆饭的食材。

说到团圆饭,一般从腊月29就开始了,在城里的人便往老家赶路,在外地的人更是需要早早地启程了。

腊月29吃的饭比较简单,但也是需要赶场的,重庆把赶集叫做赶场,过年之前,一定要去镇上置备一些年货和物品,像是鞭炮、对联和一些蔬菜、肉类和零食。

腊月29的这顿饭就从已有的食物资源里选取一些简单易做,一次性能吃完的食材来准备,避免到了除夕还要吃剩菜。

除夕当天做的事情就多了,早上起来就吃过早饭(我们家的早饭一般是汤圆和抄手),就要开始准备当天的团圆饭了。

杀鱼、杀鸡、杀鸭,炖汤和红烧类的菜需要提前准备好,然后就是吃午饭,午饭也是简单地解决一下,不能剩太多的菜。

之后就得出发去烧香,几个祖坟都不在一处,山上的菩萨最远,烧完香回来就要赶紧准备最重要的晚餐了。

我们家的厨房还是女人掌勺,男人都负责打杂,闲着的人就要负责贴对联和福字,我最喜欢这个环节了。

我们家的对联是自己写的,所以只要是对自己的书法比较满意的人,都会跑出来露上两手,贴对联的工具是米糊和米饭,非常的原始和传统。

大概晚上7点左右就是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之前需要爷爷带头在家门口点香、点烛、烧纸,然后宣布开饭。

我们家人比较多,所以分开做成了三桌,爱喝酒的男人们坐一桌,其他的女人和小孩儿坐到另外两桌。

这跟男女的地位没有任何关系,真要说我们家女人的地位还要高一些,毕竟重庆男人都是耙耳朵嘛。

吃完饭就是娱乐环节了,拿出提前买好的火炮,烟花,冲天炮之类的玩意儿,开始一场属于我们的狂欢。

我们家每年都会买大概六七桶烟花,和城市里的烟花截然不同,自家放出去的烟花距离更近,看得更清楚,烟花绽放的时候特别大一朵,美极了。

对于守岁其实没有太刻意,有的人会守,有的人早早就睡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