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调,也可从肝胆论治:中医几个方法,你学会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脾寒胃热怎么调理中医解释 脾胃不调,也可从肝胆论治:中医几个方法,你学会了吗?

脾胃不调,也可从肝胆论治:中医几个方法,你学会了吗?

#脾胃不调,也可从肝胆论治:中医几个方法,你学会了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脾胃不调,也可从肝胆论治:中医几个方法,你学会了吗?

五脏六腑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成语,可是有哪五脏,哪六腑很多人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中医眼中,五脏六腑并不是某一个确切的器官,而是某一个脏象功能代表。

当中医提到某个脏腑出现病变、需要治疗的时候,并不会做CT、做X光等项目检查,而是通过对内部调理的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是脾胃功能差,医生却要从肝胆入手调理的原因。

脾胃和肝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

中医上,脾胃和肝脏对应不同的五行。其中,脾胃属五行中的“土”,而肝胆则属“木”。因此,如果从中医的五行关系上看,脾胃和肝胆之间存在相克和被克的关系。

正因如此,当肝胆疏泄气机出现异常时,脾胃的运化会失常。如果脾胃的运化不调,肝胆疏泄气机的功能也会出现问题。这也正是《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木得土则达”的原因。

既然脾胃和肝胆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肝胆来调理脾胃吗?

脾胃出问题,可以从肝胆论治

中医上认为脾胃和肝脏相克。清代名医叶天士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因此,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方式,也是消除脾胃疾病的根本。

肝气犯胃导致的脾胃疾病,主要表现是胃部胀痛,或是两肋胀痛,特别是生气的时候,会出现胸闷、胸痛的表现。

在治疗这种类型的脾胃问题时,中医上常选取柴胡、芍药2类中药材,从肝胆论治,以解决脾胃不调。

在《滇南本草》就记载到:“柴胡,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就是说柴胡具有疏解肝气郁结的功效,它常常与枳壳搭配,一降一升,起到舒肝和胃的功效。

其次,《神农本草经》说到:“芍药,养肝阴,补而不泻。”由此可以看出芍药具有柔肝功效,常与柴胡搭配,刚柔相济,互相制约,缓解脾胃不调的症状。

得了脾胃病,除了从肝胆论治,中医上也常常从2个方面下手进行治理。

调理脾胃,中医有2招

第一个方法叫寒温并用法。

对于脾寒胃热型的脾胃问题,《伤寒论》运用寒温并用法调理,最常用的药材是半夏。这种药材的功效在《本经》中有所记载:“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半夏能够有效缓解呕吐、腹胀、燥热等脾胃的问题。

至于胃热肠寒型的脾胃问题,也能够用寒温并用法治理,中医常用附子进行缓解。《伤寒论》中记载,附子能够调理“发热恶寒、四肢拘急”的脾胃问题。

调理脾胃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叫做虚实相兼。

虚实相兼法常适用于调理脾虚气滞、脾虚温蕴及脾虚食滞类型的脾胃问题。

调理脾虚气滞常选用黄芪。《药性歌诀》记载黄芪“益正气,壮脾胃”,认为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黄芪“为补药之长”,对于脾虚气滞、体虚贫血等具有不错的疗效。

脾虚温蕴类型的脾胃问题,则选用茯苓。茯苓,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在治疗脾胃虚弱的问题上,常和山药、白术等搭配,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最后,就是陈皮。很多人都知道,陈皮常常用于调理脾虚食滞型的脾胃问题。《日用本草》记载,陈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是调理脾胃问题的有效药材。

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关乎身体健康,而脾胃又会涉及五脏六腑的运转。因此,如果脾胃出现问题,记得要及时调理。

参考资料:

[1] 甘爱萍.《中医养胃保健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2014-07-18

[2] 程国伦.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研究[J].名医.2020-01-25

[3] 《脾胃论》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N].中医学报.2020-01-1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