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胶原从哪里提取的 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与流程

2024-06-17 2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发明涉及骨胶原蛋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二种,分别为:1、酸提取法,其法是利用酸(如柠檬酸、乳酸、醋酸、盐酸等)对牛骨中的骨胶原蛋白进行提取。但是酸提取法会破坏氨基酸的结构,提取所用的酸会残留在骨胶蛋白中对人体造成伤害,且提取用的酸还具有腐蚀设备的缺陷;2、碱提取法,其法是利用一定浓度的碱对牛骨中的骨胶原蛋白进行提取,碱提取法常用的处理剂有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这些处理剂也会破坏骨胶原蛋白中的氨基酸结构,且食用后会残留在体内;3、酶提取法,这种方法常用的酶有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但是酶制剂具有局限性,不同的蛋白质需要匹配不同的蛋白酶,且酶制剂的价格昂贵,成本高。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了酸酶混合处理法、碱酶混合处理法等等。而且日前有人采用总混合法,其法是先用5%的烧碱溶液将材料浸泡10分钟,去除表面上油脂,并使之膨胀,再用清水洗至不含碱味,然后用稀盐酸浸24小时脱钙,再用清水清洗,然后放在4%的石灰水中浸10天,然后清洗,最后热水提取。

以上各种提取方法均存在材料残留、破坏提取的胶原蛋白分了结构、成本高、产品得率低、纯度不够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清水熬煮提取牛胫骨、牛蹄骨以提取骨中胶原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新鲜的牛胫骨、牛蹄骨用清水洗净后去除其表面的肉渣,然后用清水洗净;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锅中,并且按每百斤骨4~7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

步骤三,加热并控制锅内的水的温度在60~100℃熬煮1~2小时,然后将牛胫骨、牛蹄骨捞出并用清水洗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捞出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另一锅中,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34~38小时,然后关火,将熬煮的骨汁过滤取出,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锅内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优选地,本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六,将步骤四已经取胶汁的牛胫骨、牛蹄骨任留在锅中并且按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45~48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关火,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优选地,本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八,将步骤六中已过滤取胶汁后的牛胫骨、牛蹄骨仍留在锅中,再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45~48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九,将步骤八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优选地,提取骨胶原蛋白用的锅均为不锈钢电力锅。

优选地,提取的骨胶原蛋白成品可以是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清水熬煮牛胫骨、牛蹄骨的方式进行骨胶原蛋白的提取,这样的提取方式成本低,不会出现酸碱添加物残留而对身体产生二次伤害,且不会破坏胶原蛋白的分了结构;产品得率高达13%~16%,骨胶原蛋白的纯度在90%以上。

本发明可以将牛胫骨、牛蹄骨分段熬制,优选的分为三段进行熬制,其中后面一段熬制程序是将前面一段熬制程序熬制过后的牛胫骨、牛蹄骨继续进行熬制,每一段熬制程序均能得到骨胶原蛋白,且每一段程序熬制出的骨胶原蛋白的功效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新鲜的牛胫骨、牛蹄骨用清水洗净后去除其表面的肉渣,然后用清水洗净;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锅中,并且按每百斤骨4~7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

步骤三,加热并控制锅内的水的温度在60~100℃熬煮1~2小时,然后将牛胫骨、牛蹄骨捞出并用清水洗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捞出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另一锅中,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34~38小时,然后关火,将熬煮的骨汁过滤取出,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锅内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优选地,本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六,将步骤四已经取胶汁的牛胫骨、牛蹄骨任留在锅中并且按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45~48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关火,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优选地,本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八,将步骤六中已过滤取胶汁后的牛胫骨、牛蹄骨仍留在锅中,再按每百斤骨6~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60~100℃熬煮45~48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九,将步骤八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其中,步骤一至步骤五的熬制程序为第一熬制程序;步骤六至步骤七为第二熬制程序;步骤八到步骤九为第三熬制程序。第一熬制程序熬制出的骨胶原蛋白为第一骨胶原蛋白,第二程序熬制出的胶原蛋白为第二骨胶原蛋白,第三程序熬制出的骨胶原蛋白为第三骨胶原蛋白。其中第一骨胶原蛋白、第二骨胶原蛋白及第三骨胶原蛋白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优选地,提取骨胶原蛋白用的锅均为不锈钢电力锅,提取的骨胶原蛋白成品可以是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

最优实施例:

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将新鲜的牛胫骨、牛蹄骨用清水洗净后去除其表面的肉渣,然后用清水洗净;

步骤二,将步骤一种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锅中,并且按每百斤骨5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

步骤三,加热并控制锅内的水的温度在80℃熬煮2小时,然后将牛胫骨、牛蹄骨捞出并用清水洗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捞出洗净的牛胫骨、牛蹄骨放入另一锅中,按每百斤骨6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100℃熬煮34~38小时,然后关火,将熬煮的骨汁过滤取出,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锅内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13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11天直至干透。

步骤六,将步骤四已经取胶汁的牛胫骨、牛蹄骨任留在锅中并且按按每百斤骨8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内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80℃熬煮48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关火,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2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步骤八,将步骤六中已过滤取胶汁后的牛胫骨、牛蹄骨仍留在锅中,再按每百斤骨10万毫升水的比例向锅中加入清水,并控制水温为90℃熬煮46小时,在熬煮过程中每隔四小时用隔油器除去锅内的油脂,将熬煮的胶汁过滤取出。

步骤九,将步骤八中过滤取出的胶汁送入干燥房内静置110小时,干燥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20%~30%,待胶汁凝固成片后再在30~40℃的温度下烘9~11天,直至干透。

其中,步骤一至步骤五的熬制程序为第一熬制程序;步骤六至步骤七为第二熬制程序;步骤八到步骤九为第三熬制程序。第一熬制程序熬制出的骨胶原蛋白为第一骨胶原蛋白,第二程序熬制出的胶原蛋白为第二骨胶原蛋白,第三程序熬制出的骨胶原蛋白为第三骨胶原蛋白。其中第一骨胶原蛋白、第二骨胶原蛋白及第二骨胶原蛋白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优选地,提取骨胶原蛋白用的锅均为不锈钢电力锅,提取的骨胶原蛋白成品可以是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骨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