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肥胖症的特征包括哪些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

2024-06-18 1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谈谈肥胖症的那些事。

2024年2月寒假,我接触到一些肥胖的孩子。我是老年心血管医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这里与成人肥胖症,肥胖症儿童及家长们科普一下肥胖症的那些事。

1.肥胖症有哪些种类?

按发病机制及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2.单纯性肥胖症是什么?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 单纯性肥胖症。根据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二型:

(1)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其特点为:①有肥胖家族史;②自幼肥胖,一般从出生后半岁左右起由于营养 过度而肥胖直至成年;③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 ④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

(2)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其特点为:①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胖;②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明显增生;③饮食控制和运动 的疗效较好,胰岛素的敏感性经治疗可恢复正常。

3.肥胖症会遗传吗?

大多数人类肥胖是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仅极少数肥胖属于单基因突变肥胖病,包括瘦素基因、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 )基因、阿黑皮素原基因(POMC)、激素原转酶基因(PCI/PCSKI)、黑皮质素受体4基(MC4R)、Tr/cB基因等。虽然已知的单基因突变只占人类肥胖症病因的一小部分,但遗传因素在更常见的肥胖类型中存在广泛影响。一些基因或遗传区域内的多态性与肥胖风险相关。此外,许多遗传综合征具有肥胖表型,如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巴尔得-别德尔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等°

4.不遗传的肥胖症是什么样的?

与遗传因素无过多联系的肥胖症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当日进食热能超过消耗所需的能量时,除以肝、肌糖原的形式储藏外,几乎完 全转化为脂肪,储藏于全身脂库中,其中主要为甘油三酯,由于 糖原储量有限,故脂肪为人体热能的主要贮藏形式。如经常性摄入过多的中性脂肪及糖类,则使脂肪合成加快,成为肥胖症的外因,往往在活动过少的情况下,如停止体育锻炼、减轻体力劳动或疾病恢复期卧床休息、产后休养等出现肥胖。

5.什么年龄段的人容易患肥胖症?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胖; 10-15岁儿童; 16-18岁青少年; 成年型患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

6.肥胖症患者有哪些症状?

我在临床常常遇到过如下表现。

轻度肥胖者常无症状,中重度肥胖者可有下列症群:

(1)肺泡低换气综合征 此组症群又称为Pick-Wickian 综合征。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系指肺泡的换气量不能适应组织代谢水平的需要,结果肺泡中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但临床上有意义的通气不足综合征,其PaCO2一般高于6.67kPa(50mmHg)。

根据通气障碍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可出现神志淡漠、头晕、头痛、疲劳、嗜睡、多汗,重者可出现视盘水肿、血压增高、应激性溃疡、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治疗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主要措施。

(2)心血管系表现:

重度肥胖者可能由于脂肪组织中血管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输出量及心脏负担均增高,有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左心室肥大,同时心肌内外有脂肪沉着,更易引起心肌劳损,以致左心扩大与左心衰竭。

(3) 内分泌代谢紊乱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增高:

既具有高胰岛素血症,C肽分泌增加,同时又存在胰岛素抵抗,造成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呈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等病的基础。肥胖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通常在正常范围,某些氨基酸可增加。

女性肥胖者多闭经不育,说明性腺功能异常,有时有多囊卵巢 伴经少或闭经、多毛、男性化等症群。男性肥胖者性激素改变 较明显,雌激素增多而雄激素减少,多有阳痿不育、类无睾症。

(四) 消化系表现胃纳多亢进:

善饥多食,便秘腹胀较常见。肥胖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而肿大,伴胆石症者有慢性消化不良、胆绞痛发作史。

(五) 其他肥胖者嘌呤代谢异常:

这个寒假我遇到过15岁儿童,血清尿酸455单位。

血清尿酸增加,使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伴冠心病者有心绞痛发作史。患者皮肤上可有淡紫纹或白纹,分布于臀外侧、大腿内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处,皱褶处易磨损,引起皮炎、皮癣,乃至擦烂。平时汗多怕热、抵抗力较低而易感染。

7.总是会饿就会总想吃东西,能引发肥胖症吗?

已知人类的下丘脑中存在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包括腹内、腹外侧核。

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如腹内侧核(饱中枢)破坏,则腹外侧核(饥中枢)功能相对亢进而会饿,总想吃东西,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

8.胰岛素多了还会导致肥胖吗?

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两者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胰岛素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其促进体脂增加的作用通过以下环节: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而合成中性脂肪;②抑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动用。

亲爱的家人,你们了解了吗?

下期肥胖症的那些事(下)重点谈谈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

联合出品:科普辽宁-中国医大一院 科普基地

本文撰稿:中国医大一院 陈思娇 教授

本文绘图:CMU科普园 医学生团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谈谈肥胖症的那些事(上) 辽宁省科协 科普辽宁 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辽宁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谈谈肥胖症的那些事(上)》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