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政治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23考研

23考研

2023-04-17 0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等词汇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要逼迫自己学习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把握文章主线的能力。这样即使做阅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看懂了文章还做错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够透彻,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不够,所以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精读”能力,对待文章、题目和选项,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虽然语法已经不是考研英语单独考查的内容,但是它却贯穿于整个英语试卷中。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搞定阅读理解、翻译、完形填空,才能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作文。

因此,寒假期间我们还要打好语法基础。当你的词汇和语法基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考研英语并没有那么可怕!

03. 政治篇

相信很多同学也听一些学长学姐说过,政治9月份开始都来得及,政治靠最后背押题卷就可以……对此大星想说:

在8、9月份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发布之前,考研政治确实可以不作为重点复习内容。但是等到9月才开始复习是万万不可的!

9月之后专业课就进入了疯狂背诵阶段,如果把考研政治的任务积压到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就算我不吃不喝全天候学习也看不完这么多内容!

除了时政知识点,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点也是非常多的,建议大家寒假期间学习基础知识,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

这一部分的知识仅靠记忆是无法搞定的,需要理解和练习才能提高得分率,所以大家可以早点开始复习。打好了基础,后期复习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9月才开始准备,无疑是给自己挖坑、埋雷!

04. 专业课篇

寒假可以开始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要争取把参考书目通读一遍,了解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其体系框架。

这一轮专业课复习,不要求太深入,主要目的是“混个脸熟”,大致了解这一专业有哪些内容,后期复习的时候哪一部分需要重点看、哪一部分可以粗略看甚至直接跳过。

看第一遍的时候可以不做笔记,先用笔在教材上勾画标记,等到看第二遍的时候再整理笔记即可。特别提醒大家一点:不要抄书!把课本内容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也许会给你一种“我今天学了好多”的假象,但是很有可能等到寒假结束你就会发现,你一本参考书都还没看完,你也不知道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不要抄书,因为“抄书”是一个机械的、无需动脑的行为,“抄书”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并没有参与这一行为,对内容自然很难有印象。如果你的确想从现在开始就积累自己的笔记素材,你可以在电脑上敲字。

这个方法有两个优点,一是比较省时,二是方便以后修改内容。等到后面几轮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法等高效的笔记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

05. 心态方法篇

1.明确自己是真的想考研,而不是跟风。既不要轻视考研的难度,也不要过度紧张,现在开始学会保持平常心,以后其他人崩溃、放弃的时候你会更从容和坚定。

2.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要充分了解相关的信息,保持理性,量力而行。所谓的量力而行,并不是说你是二本三本,就不能考985/211,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例如你的学习基础还行,或者自制力很强、学习效率高,一样可以冲刺名校。二本三本院校每年也有不少同学考上名校研究生。

3.一旦决定考研,就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扰。我去考个公务员吧,我去找个实习,我去考个证,我去找份工作……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可能让你每件事都做不好。

4.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痛快玩。初期可以每周给自己一个下午的放松时间,这比每天玩几小时的手机更好。

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坐在自习室,但是最后分数出人意料的低?因为很多人仅仅是看起来在学习,营造出自己很勤奋刻苦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在学习。

5.考研是信息战,特别是对于自命题的专业课,全面而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家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取信息,无论是学长学姐、亲朋好友还是网络渠道,所有你能想到的途径都可以尝试。

找到能为你提供信息的人之后,不要不好意思,要多问多请教,只要你有礼貌、态度好,大家都是愿意帮助你的。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寒假这一黄金备考期,等开学之后,你可能要面对上课、实习等各种事,要等到暑假才有大块的复习时间(很多同学甚至暑假也没时间),等那时候再复习就会学得非常吃力,而且风险大很多。

考研就是这样,一步慢,步步慢,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后面必然会越来越困难。

大多数人中途放弃都是因为这一点:开始得太晚,等到正式复习的时候才发现要学的内容太多,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所以干脆不考了。

如果你想考研,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