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是大忽悠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哪一天考 张雪峰是大忽悠吗?

张雪峰是大忽悠吗?

2023-07-08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热搜上最引人关注的,除了突破下线的娱乐八卦,还有一个男人,他就是考研名师——张雪峰。

万万没想到,在这个高考报志愿的关键时刻,他却倒下了。

病床上的张雪峰脸色发黄,一身暗气,发文称自己劳累过度、胸闷心悸住院了,还顺便关闭了微博评论。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病未免来的有点太突然了?怎么就这么寸,赶在这个时间点生病。

在病倒前,张雪峰就已经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自称有被人搞的风险。

“新闻学”之争

事件的起因,得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说起。

张雪峰老师除了讲课,还经常线上开直播,免费与家长连线,回答一些关于高考专业、考研院校的选择等求助问题。

在直播间,一位家长说孩子考了 590 分,想填报新闻专业。

结果,张雪峰表现的非常气愤:“理科 590 报新闻,你会后悔到崩溃的!”

说完,还斩钉截铁地补充了一句:“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言外之意,新闻学就是个天坑专业。

他给出的解释是,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 80% 没有从事本行业。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纸比较发达,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专业,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做网站编辑。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自媒体盛行,人人都有麦克风,根本没必要特意去学这个专业。

此番言论一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都站出来反对他。

有人说他“不可轻信”,也有人批评他过于自大,贩卖焦虑。任何专业都有用,所有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其中,重庆大学的张小强教授最为激动,还特意发表了长篇大论。直指张雪峰是网红大忽悠,简直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张小强教授表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能创业、能去互联网大厂、还能考公、进国企……

总之,就业面还是非常广的。

正是因为和这几位高校教授专家的“论战”,让张雪峰的热度不亚于当红明星,三天两头挂在热搜上。

所以,有网友认为,他这次口无遮拦,得罪了专家教授,才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住院,只不过是在等舆论平息。

不过,这都是猜测,毕竟病痛来了挡也挡不住,张雪峰也是个凡人。

虽然,有反对和批评的声音,但是他的言论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甚至有很多不喜欢他的人都表示,这次他说的还算中肯。

因为,张雪峰的核心观点,其实并不是学什么的问题,而是谁学?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这次舆论战中得到大部分网友们的支持。

寒门别碰天坑专业

翻看张雪峰老师以往的各种建议视频,狐妹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

他一直以来的建议都是,如果家里条件不算好,一定要先考虑吃饭问题。如果家境优渥,那就选自己喜欢的。

比如,有人问学师范怎么样?

张雪峰直摇头,教师这个行业已经严重饱和了,现在不缺老师。

还有家长想让孩子学医。

张雪峰直言不讳:你们要做好养孩子到 30 岁的准备。

家境一般,指望孩子早点工作挣钱的话,趁早别走这条路了。

谈到土木专业,他更是一针见血:一旦报了这个专业就要做好考研的准备,否则 985 毕业的也得去工地打灰。

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他也敢暗戳戳表达。

有家长想让孩子报考北京的大学,因为北京有些亲戚,看样子是有点人脉。

张雪峰建议,不如选那个亲戚所在行业的对口专业,话外音已经很明显了。

这话确实不该说,过于急功近利,但可怕就可怕,仔细想还有一番道理。

现实就是这样,寒门学子根本没有试错成本,普通人家的孩子选专业,首先要考虑吃饭问题。

所以,张雪峰推荐的专业,不是好就业稳定的,就是有前景能赚钱的。

很多没有经过社会毒打的学生,本来怀揣着梦想,一腔热血。结果毕业傻眼了,发现连工作都找不到。

狐妹前段时间去旅行,住在青年旅店,因此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其中有好几个毕业一两年,居然没有正式工作过,只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兼职。

当时,我听了非常震惊,直到看到这组数据。

今年 5 月份调查显示,我国 16—24 岁之间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了 20.8%,相当于每 5 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这个数据也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如今,连很多 985 的毕业生都自嘲:不如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去做体力活。

狐妹突然想到,鲁迅先生曾写过的一句话:“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降低信息不对称

现在张雪峰本人已经熬出来了,并不缺钱。每年光讲座就能挣几百万,还开了自己的公司,被人调侃当上了“资本家”。

现在开直播间做咨询,帮助那些认知有局限的家庭。他们可能没什么见识,也没有人脉资源,甚至都不知道那些形形色色的专业出来是干嘛的。

狐妹觉得,对于千千万万的小镇青年来说,信息垄断才是他们需要跨过的第一道门槛。

其实,张雪峰能够主动站出来能够站出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打破认知壁垒,从某种角度来讲,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都说专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狐妹当年并没有多想,家里也没有懂行的,一拍脑门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现在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初有人能给我一些意见,会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怎样,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什么时代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张雪峰不是神,说的也不一定全对。他能提供的也只不过是建议,仅供参考而已,最终决定权还在学生自己手中。

填志愿确实只有一次,但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大多数情况下,真正能让普通人逆天改命的,可能不是学了什么专业,而是后来的机遇和努力。

参考资料:

十点读书会、Vsita看天下、张雪峰讲考研、微博截图

编辑:茶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