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案 (表格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山界优秀板书设计 【2022新课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案 (表格式)

【2022新课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案 (表格式)

2024-06-18 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6 老 山 界设计说明《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经典的文章,是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时的情况。为了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作者以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为顺序来组织材料,加以许多生动的描写。根据此课“思考探究”设计的三个问题可以看出,通过对此课的学习,学生应学会精读,品味、揣摩语句;学会做批注,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目标1.掌握此课字词,熟读课文,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掌握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组织材料的方法。3.批注、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4.接受革命教育,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组织材料的方法。2.引导学生批注、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3.带领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王建强、李悦、蔡琳琳《“二万五千里”是怎样算出来的 》、蓝鸿文《怎样读陆定一的》、斯诺《去红都的道路》(选自《红星照耀中国》)。2.音乐作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在人类战争史上,有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役。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战线全长二万五千里,经历的地方环境恶劣,有湍急的大河、高大的雪山、泥泞的草地,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支军队的装备残缺不堪,甚至多次断粮缺水。可是他们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穷苦百姓,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所有帮助这支军队。这支军队叫红军,这场战役叫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山界》,这是关于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的故事。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缀(zhuì) 缴(jiǎo) 蜷(quán) 攀(pān)谈 峭(qiào)壁骨(gū)碌 咀嚼(jǔ jué) 呜咽(yè) 督(dū)促 灌(guàn)输苛(kē)捐 酣(hān)然 欺侮(wǔ) 澎湃(pài) 矗(chù)立闪烁(shuò)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十分希望:满望闲谈:攀谈滚动:骨碌形容声音细微急促:细切指繁重的捐税:苛捐杂税畅快地入睡:酣然入梦不能够预料或猜测:不可捉摸3.文学常识。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4.背景资料。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的美誉。此文写的就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的情景。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部分大都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写了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部队在前进。要求学生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梳理事件。 3.深入思考:从整理的表格来看,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让我们了解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梳理事件的经过。 时间(第一天)下午—天色晚了—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空间山沟—山脚—半山腰—雷公岩—山顶—下山—宿营地事件起因(红军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红军历经艰险翻山)—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作者主要依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这样写使文章脉络清楚,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做解释,可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1.让学生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重点词语,旨在提醒学生读书时要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2.采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并掌握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组织材料的方法。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下面的问题。 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进行分类概括。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应对的呢 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1.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找出句子,并结合老山界的背景资料和图片,直观地感受翻山之难。 (2)讨论交流并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朗读课文第12—18段,感受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的方法,读出其中所体现的乐观精神。 (2)概括总结。 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3)理解红军的精神。 难走、寒冷、饥饿……长征途中的重重困难没有吓倒红军战士,他们不仅顽强地向前冲,还以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战胜了困难。文中的描述,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圈点勾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困难,进而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过程性评价相关练习。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作者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老山界是一座难越的山,其“难”表现在路途遥远、山峰高耸、山路陡峭狭窄、气候恶劣、敌人围剿等方面。但是,在长征路上,更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一直激励和指引着红军战士一路向前。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完成课后“思考探究”题一、二。2.发展型作业:完成中“基础通关”“阅读突破—课内建构”的习题。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上节课,我们通过圈点勾画、讨论探究,体会了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困难,进而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二、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对学生进行提问: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 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2.组织学生赏析语句,深入理解文本。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后文瑶民对待红军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句中的“奇观”“奇”在哪里 “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们的队伍“笨重”:队伍庞大、疲劳伤病、物资不足。 (2)我们的队伍战胜困难的原因:①顽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③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 2.学生赏析语句,回答问题。 (1)瑶民一家的举动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欺压,每有队伍经过就会担心财产被抢、人丁被抓。 红军战士与瑶民的攀谈让瑶民解除了误会,瑶民还拿出仅有的一点儿米来招待红军,而战士们也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中,拿出一整袋米送给她。这反映了红军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宗旨和善于宣传、发动群众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身为红军一员的自豪感,说明红军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首先,“奇观”“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指眼前之景,还指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红军队伍。 “奇观”蕴含着作者对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扬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3)这句话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诙谐地写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对付红军,表明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从赏析句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能够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紧扣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启发学生从看似平常的语句中读出不一样的韵味,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三、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第12—18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也很艰苦,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4.请赏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句话。 赏析景物描写。 1.第12—18段描绘了一幅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以夜色的美好反衬红军的艰难。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他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将作为支撑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表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的愉快、欢畅、轻松的心情,暗示了前景光明。 4.这句话从听觉的角度出发,从距离、大小等方面来写声音,以动写静。“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指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在呜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山泉的时断时续;“波涛在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此环节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赏析文本,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的理解,提高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四、过程性评价相关练习。五、课堂小结此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笔写红军翻山不怕困难,陪笔写瑶民支持军民一心。夜宿山路的所见所闻浓墨重彩,下山路上已无艰难则一笔带过。全文文笔跌宕,描写精彩。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文中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写山腰露宿,请你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要求: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发展型作业:①完成中“阅读突破—课外提升”“写作达标”的习题。②尝试为翻越老山界、北上抗日的红军写一段纪念碑碑文,字数在100以内。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