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救治老人跌倒是个公共课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人跌倒如何救治 预防和救治老人跌倒是个公共课题

预防和救治老人跌倒是个公共课题

2023-08-12 0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预防和救治老人跌倒是个公共课题

  王泠一

  在老龄化社会中,“如何预防和救治老人跌倒”,是一个公共课题。最近听一位社区工作者朋友讲:他所服务的社区中,八成以上的因伤住院老人都是跌倒所致。另外,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题报告:2013年全球有4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了六成之多。

  家有老人,最怕什么,最怕老人跌跤。现在,子女一般都和父母不住在一起,老人不慎跌倒,跌出毛病,往往弄得一家人手足无措,打破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节奏。201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老人跌倒率达11.2%,80岁以上老人跌倒率高达50%,55%的跌倒发生在家中或社区中,近80%的人对如何预防老人跌倒茫然无知。而且,58.8%的老人因跌倒而患上了“跌倒恐惧症”,陷入“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老年人的跌跤问题,的确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预防和救治老年人跌倒,在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性强的上海更有破解难题的紧迫性。上海的社区介入工程或干预体系的探索还是比较早的,2007年长宁区就已经有类似的社会服务项目在展开。今年重阳节前夕,笔者回访五年前就开始跟踪考察“居家养老”课题的徐汇区龙华社区,发现老龄化(60岁以上)已经在向“高龄化”(80岁以上)迈进;而且老人家庭和孤老独居现象十分突出,老人若跌伤后,平均卧床时间都超过了30天。龙华社区还和龙华医院合作,建设“中医药干预预防老年人跌倒”实践基地,根据龙华社区老年人样本情况,推动家庭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定期派出专家团队和医疗专业志愿者,进行专题科普、预防老年疾病、改造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校正手段的干预,尽最大可能防止老人跌倒。

  这样的合作,对改变老人的跌倒后的医治处境,不无意义。但社区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通过消除导致老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老人跌倒还是可控的,是可以提前介入预防的。

  在龙华社区有一个样本,在八旬孤老陈老伯家,街道为其厨房和卫生间免费实施的“居室适老改造服务”项目,显得既安全又方便:防滑地砖、墙面扶手、橱柜高度“量体裁衣”制作、通道无障碍,助老志愿者随叫随到。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晚年陈老伯的福音。尽管妻子早已亡故,老伯独自生活且年事已高,但是街道为其实施这个“微民生”项目后,他再没有摔倒过。这个样本说明,为老人排除可能导致跌跤的因素,非常有必要。

  但是,这并不是说,老人的防跌任务,就天然地落到了社区的头上。任何时候,子女都应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如何让父母的居住地行走更顺畅,如何让父母上下楼更便当,这都是为人子女者应该考虑的。

  其实,上海的各大社区在老人的居住安全和出行安全方面,都有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当下,可能最需要群策群力,排摸出一批潜在的“障碍风险”;尤其是对敬老院、阅报栏、老年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以及各个助餐点等常规区域的公共设施,加强安全措施,社区还须因地制宜地推出“防跌倒”教学,让老年人提高相关意识,特别是高龄者有自我保护意识,这很重要。(作者为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